南北对接 联动发展
南安破解区域不平衡之忧
引导霞美的花卉乔木商与向阳进行资源对接,这种“结对子”式的“南北对接”成为南安破解区域不平衡的方法之一。 (林凡)
如何引导霞美的花卉乔木商与向阳进行资源对接,实现霞美花卉乔木产业和向阳生态旅游业“双丰收”?这是今年以来,向阳乡党委书记蔡映辉与霞美镇党委书记柯晓辉两位“主官”多次对接的焦点。
如何把正在大刀阔斧提升的叶飞将军故居红色旅游区,与省新镇的林路厝、部岩功德院等特色景点整合起来,共同推进两地旅游经济?这是今年金淘镇镇长周剑锋一直琢磨的心事。前不久,省新镇已经有一家树脂厂、两家空心砖建材生产企业在金淘镇落地生产。
在南安,像这样的“结对子”式的“南北对接”已经成为一大发展特色。
兄弟乡镇“手拉手”,联动发展,成为南安破解区域不平衡的一种新探索。
本报记者 邱和军 通讯员 侯锦超
区域不平衡缩小
工商税收占全市的比重,从2010年的12.2%,增长到2012年的13.2%,南安的东溪流域14个乡镇与其他板块的差距正在缩小。
然而,去年沿海经济带水头、官桥、石井三镇,工商税收占全市总量的41.2%;东溪流域人口占全市的44%,面积占全市47%,经济比重却远不到两成,这组数据依然折射出东溪流域“板块”,在南安大局中的尴尬地位。
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南安跨越提升的一大隐忧。
“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文因素等各方面影响,东溪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南安市东溪流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陈少波告诉记者,东溪流域在南安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与该区域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众多人口很不适应,还有很大的作为和提升空间。
振兴北部,实现东溪流域“绿色崛起”,成为南安各界的强烈呼声。
东溪流域加速绿色崛起
像东溪流域诸多项目园区一样,苦心经营多年的金光工业园,如今已经开始焕发出相当的活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招商选资有了新起色,落地的挑战狼等项目正在谋求增资扩产。随着泉三高速、金安高速的建成和金仙高速的快速推进,山海优势正在金淘镇这个节点上加速优化。更让当地“主官”欣慰的是,南安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北部振兴工程”已经开始发力。
这还得从两年前说起。为促进东溪流域发展,2011年,南安成立了东溪流域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实施“北部振兴工程”的“指挥部”。
从出台《南安市关于加快东溪流域发展的实施意见》,到制定《南安市“南北对接、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再到完成《东溪流域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在这个“指挥部”的推动下,一项项扶持政策“新鲜出炉”:
设立扶持东溪流域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低于1亿元;入驻东溪流域的一般性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旅游项目、大型商贸市场项目以及“一事一议”项目都将按项目分类,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主要用于对高校毕业生在东溪流域创业的启动支持;根据南部区域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的综合实力和北部区域各乡镇(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结对安排,开展合作交流……
一个个沉甸甸的“大礼包”,让东溪流域的干部群众心里暖洋洋的,对未来也更加憧憬:把东溪流域打造成“厦漳泉共享的后花园”以及泉州市区辐射山区的“前客厅”,成为海西“绿色崛起”示范区。
区域均衡联动发展
“忧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力度,实现平衡发展、均衡发展。”“沿海、中部西溪流域、西北部,区域联动发展。”年初的“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思想碰撞中,南安决策层的发展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实施沿海提升、北部振兴工程,促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新一轮的区域协同、赶超发展拉开帷幕。“围绕打造国际石材之都的目标,水头将定位为石材交易、研发设计、物流、价格发布等于一体的总部基地。”水头镇党委书记王端峰介绍,水头正在实践一个以石头为中心的产城联动梦。
着眼沿海三强,石井港区、永泉山科技生态园、泉州经济开发区官桥园区等载体平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以全域一体为目标,官桥、水头、石井沿海三镇正联手精心打造泉州南翼新城核心区,加速奔向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国际石材之都、活力滨海新城和魅力生态名市。
目光投向东溪流域,经济辐射功能、综合服务能力正向这些欠发达乡镇流动、倾斜。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研发培训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特色农业等八大产业,南安着力整合资源,把东溪流域打造成以四大服务业核心区、四大物流园区、八大先进制造业核心区、九大生态旅游区和六大现代农业基地为主要内容的“44896”产业格局。一个绿色的崛起之梦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