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母亲这半年
今年中秋前夕,和“兵儿子”一起包饺子让老傅夫妻俩暂时忘了丧子之痛。
从2013年6月23日那一天算起,日历已经翻过了180多张,60岁的老傅和61岁的老伴董源娘似乎度过了他们人生最艰难的日子。生活还在继续,但他们的心情却回不去了。那一天,这对老夫妻失去了他们唯一的孩子——32岁的儿子在车祸中遇难。
噩耗突如其来:出事的场景总在眼前
老傅夫妻俩是归侨,老傅属蛇,董阿姨属龙,儿子属狗。在他家的书柜里,上、中、下三层柜子里分别摆放着蛇、狗、龙的生肖工艺品。“儿子买来的,他说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属相。”董阿姨说,书柜里都是儿子爱看的书,他喜欢看帝王传记、历史故事。
儿子走了,夫妻俩难过,就把儿子的房间整理一番,变成茶室。“可是一看见房间里有他的东西,还是伤心。”
“那天她在家里,我在国外,儿子遇到交通事故。”花甲之年的老傅有些哽咽。老伴看到孩子出事的场景,几乎昏倒在地。32岁的儿子走了,董阿姨三天三夜没吃一粒饭。老傅赶到家里,老伴憔悴的样子让他心生不忍。
老傅说,咱们一起去印尼散散心吧。老傅经常给泉州的企业当翻译,到印尼出差。董阿姨说,以前她从来不管老傅去哪里,去多久,因为有儿子在家。现在儿子离开了,一下子就觉得孤单。她跟老傅说,明年再说吧,咱们俩都出去了,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家里有人陪她聊天,董阿姨就感觉脑子可以稍微休息。“不知怎么的,和你们这样聊天,我就比较放松。要是我一个人坐在阳台,那天儿子倒在地上、浑身是血的场景就总是出现在我眼前。”
11月21日,有些“兵儿子”要退伍了,老傅夫妻俩又来了一次兵营,带上亲手做的印尼风味美食为他们送行。
重拾生活信念:没有儿子的六十大寿
8月9日,老傅六十大寿,董阿姨却没有心思做印尼菜。
“以前他们父子俩过生日,都是我来做顿好吃的。但我过生日可就没有这待遇,父子俩啥都不会煮,我儿子会拿100元钱给我:‘妈妈,我不会做好吃的,拿点钱给你自己买,可以吗?’”董阿姨说着说着又想到儿子,这几个月来,老两口每天都是简单的饭菜,她再也没有心思做儿子爱吃的印尼菜。
老两口的伤心,常泰街道计生协会副会长周斌斌全都看在眼里,她现在是老傅家的朋友,董阿姨亲切地喊她“小周”。斌斌通过街道向上级反映情况,为老傅夫妻俩申请政府救助金,市、区、街道三级计生系统给老傅家送来1.6万元慰问金。老傅的生日,斌斌和同事们带来了生日蛋糕,在蛋糕上插上蜡烛,大家为老傅唱起了生日歌。
这是老傅第一次过生日吃生日蛋糕,老傅眼眶红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有心了,这个生日我过得很开心。大家给了我和老伴很多的关怀,给了我们继续生活的信念。”
临别前,老傅夫妻俩与“兵儿子”合影留念。
结缘兵儿子:“我能把他们养得胖胖的”
如何安慰老人家,斌斌和同事、家人都谈过这个话题。刚好她的家人与武警泉州支队三中队指导员钟长猛认识,钟指导说,咱们这里有“兵儿子”,与他们的孩子年龄相仿。
大家开始安排“失独”母亲与“兵儿子”的会面。中秋前夕,钟指导员带着战士们到老傅家。
今年中秋前夕,9月22日下午,斌斌和同事陪老傅夫妻俩到兵营“探亲”。为了这次会面,董阿姨事先在家做好印尼特色美食千层糕,又带来印尼风味的佐料虾片、辣椒、橘子叶、香茅等,她要亲手做一锅印尼特色的排骨汤给“兵儿子”尝一尝。
11月21日,有些“兵儿子”要退伍了,老傅夫妻俩又一次来到兵营,为他们送行。这次董阿姨的印尼菜换了花样——糯米糕、红烧肉,还准备了太阳花等特色小吃,让“兵儿子”带回家乡,让他们记得泉州也有“妈妈的味道”。
老傅说,看到这些战士的第一眼,他想起自己的儿子,心头有点酸。闲聊、参观兵营、包饺子、唱歌,慢慢地他才放松心情。
董阿姨每做一样事情,就不由想起儿子。“他最爱吃我做的印尼菜了,自从儿子没了,我再也没有做过印尼菜。”战士牛驰是个左撇子,看到他左手用筷夹糯米糕,董阿姨说:“我儿子也是用左手。”
董阿姨跟“兵儿子”说,以后谁想吃印尼菜了,她就做来给大家吃。
“糯米糕是在糯米里加了椰子粉,馅料有肉,调料则是自己舂好的印尼胡椒籽;红烧肉肥而不腻,也加了印尼调料。”董阿姨说,可惜和“兵儿子”认识得比较晚,如果早点认识,“我能把他们养得胖胖的”。
离别前一封信:
“有机会就回来看你们”
在儿子离开后的5个月里,董阿姨只做过这两三道印尼菜;以前她两三天就要煮一次,因为每次做印尼菜,儿子就说:“妈妈,你要用大盘子装给我吃。”如今家里那些开封了的调料,藏在冰箱里好久没有动过;两只纸箱里装着的调料,以前不够用一年。
不过,这两三道印尼菜,已经俘获了“兵儿子”的心。11月21日那天,牛驰和战友们将自己亲手写的信交给老傅夫妻俩。战士马凯的信里说,那天董阿姨在兵营里做的那顿咖喱汤,至今味道还在。牛驰说:“我25日就退伍了,但我在信里告诉他们,我们理解他们失去独生子的悲伤。虽然我们要退伍了,但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兵儿子’,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来看望他们。”
老傅和战士们的感情,则用歌声来传达。“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儿我已经长大……衷心地祝福妈妈,愿妈妈健康长寿,待到庆功时再回家,再来看望好妈妈……”老傅与战士们合唱一首《军中绿花》,安慰董阿姨。他跟战士们说,虽然退伍了,但军队的精神不能丢,要带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去。
认识不过短短两个多月,往来次数不多,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接上线。老傅家里的大米、茶叶,是“兵儿子”送的。钟指导常与老傅电话联系,他说傅叔叔性格开朗,和大伙儿在一起时,比较主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董阿姨内向,如果没有常泰街道计生协会工作人员的陪同,让她一个人到兵营来,估计很难。老兵退伍前的聚会,队里特意安排入伍一年的士兵与老傅他们认识。牛驰等人退伍了,但三中队其他战士会继续担起“兵儿子”的责任。
生活在继续:
让关爱淌过悲伤河流
在常泰街道计生协会的帮助下,从7月开始,老傅夫妻俩每人每月领取1000元的补助;11月参加体检,也有了意外险。斌斌说,要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
现在董阿姨恢复了散步的习惯,每天下午3点,出去绕一圈,将近4点回到家。
“老傅肚子太大了,散步有助于减肥,而且走走路,比较容易睡得着。”董阿姨说,儿子离开后,每天晚上9点上床,她都要熬到12点才能睡着。其实散步是她一个人的习惯,她每天下午去散步一个半小时。儿子离开后,她天天窝在家里,连同一个社区的亲戚家也不去,家里的电视两个月没开过。明年1月,老傅要去菲律宾当翻译,正月他跟董阿姨去印尼走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