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330名社工难管4300社区服刑者 建议增经费留人才

qz.fjsen.com 2014-01-03 09:53  徐锡思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3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徐锡思)“明年,还要继续每天跟这些监狱外的服刑人员打交道吗?”2013年12月31日傍晚下班前,吴黎璇收拾完东西,准备跟朋友去参加新年狂欢,心里却抑制不住伤感。

1987年出生的吴黎璇,2010年通过统一招考,变成司法协理员——一种由政府购买服务的专职社工。目前,全市共有社区矫正专职社工330人,看似人数不少,却压力空前。因为,在册矫正人员达4301人。

这些社区矫正人员,是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管制等类型的罪犯。他们虽然被认为“没有再犯的危险”,但显然是高危人群。试行社区矫正以来,全市累计警告361人,建议行政处罚13人,建议撤销缓刑等的26人。

目前,社区矫正人员患传染病、精神病、艾滋病等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面对1000多元的月收入,繁重的督察工作,专职社工难以专用。而这最终影响的,不仅有在矫人员的改过自新,还有稳定。

【故事】

专职社工:精神病人也送来?

丰泽区是泉州市最早试点社区矫正的,吴黎璇所在的泉秀司法所,因为表现突出,是各种检查、调研的集中地。

“如果我自己出去的话,底气都不足。”吴黎璇讲了一件事情:辖区有个涉嫌犯罪的人,在审前调查时查出了精神问题,而且有暴力倾向。

“这样的人我们怎么管?”她说,尽管当即反对,但并没有改变结果,这个精神病人还是被送到社区矫正了。

2006年试点时,泉秀街道仅2名在矫人员,目前在矫的则有26个;这些矫正对象,什么性格的都有,其中有些就是精神不正常,“只能硬着头皮上门,单独做工作”,集体活动根本就不敢通知。

安溪长坑:在矫人员达176人

去年12月,采访车开了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安溪长坑乡司法所。“今天刚好到安溪县城,为一个矫正人员刚生的小孩办手续。”电话那头,杜新来所长颇感歉意,因为长坑乡太过偏远,完全不是“社区”。

长坑乡有在矫人员176名,全省最多,比2012年初增加近一倍,很多是电信网络诈骗犯,被判缓刑送回长坑乡。由于人太多,挨个打电话都不现实,只能随机抽查,每个月分四批组织集体劳动,前一天临时短信通知。

司法助理员张俊燕很头痛:26日集体打扫卫生,在矫人员谢某没来,她的理由是“手机被小孩调成静音了”。这样荒唐的理由,他们也难以查实。“压力大,只要有1个人脑子一热,干了坏事,麻烦就来了。”专职社工陈贵评说,这是三年最大的感受。

【难题】

人力不足 难以监管到位

按规定,在矫人员必须呆在固定的地方,遵守会客的规定,按时报告情况;需离开所居住地时必须报告批准。

由于人手不足,主动挨个打电话去询问监督在矫人员明显不现实,只能让矫正人员打过来。“这样,办公室一定要留一个人”,张俊燕说,而他们总共就那么5个人。

长坑司法所有1个所长、1个司法助理员、3个专职社工,这已经算“配备齐全”了。他们深感有心无力,176个在矫人员,没办法每周联系一次,只能尽量多地“抽查”。而抽查的麻烦是,你根本不知道电话那头是不是在矫人员本人。

“我们就细致一点问,问他的犯罪时间、地点、亲属,再来对判决书,防止别人接听电话,糊弄过关”,她说,那些没法抽到的,只能寄希望于他不乱来。

目前,全市监管4301名犯人的队伍,包括市、县两级司法局的工作人员39名,163个司法所有政法专项编制人员337人,还有就是专职社工。

待遇偏低 专职也不专用

但实际上,直接负责监管在矫人员的,正是这个330人的专职社工群体——他们却是“临时工”。

据统计,全市2012年县级财政共投入612万余元,用于专职社工的工资待遇,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每月工资为1547元,扣除“三险一金”后,实际能领到手的不足1200元。

这成为很多专职社工共同的抱怨。泉州市司法局的相关汇报材料也指出:这种工资水平维持自己的生活都困难,更与他们的工作强度、工作性质不相匹配。

“如果工资过得去,我也想专门做这个,反正都是工作。”一个专职社工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是完全按照公务员的标准招考的,钱太少只好“揽私活”,帮乡政府做事情,每月实拿1000到1500元的补贴。

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各个乡镇、街道也都乐意“借用”他们。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专职看管在矫人员的群体,也不再专用了。

【出路】

市人大代表:建议加大投入

“这些都是被法院判决有罪的,只是在社区服刑而已,一旦管理不好,影响的不仅是社区,而是整个社会!”市人大代表、鲤城区临江街道伍堡社区康黎英直言,按照现有的力量,要实现对矫正人员的监管,显然很不足。

康黎英代表指出,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有些人监狱都管教不好,能指望社区吗?根本应付不过来,而且社区工作太多,没有补贴,积极性很难调动”。

康黎英提了两个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聘用更多的专业人才,例如每5个矫正人员配备1个专职社工;二是民政、慈善等多部门要及时介入,尤其是假释人员重返社会后生活困难,就容易再犯罪,“对这些人不能因为犯过事,就不列入帮扶对象了。”

泉州市司法局:强化集中管理

“市级‘中途之家’已经投建,通过集中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泉州市司法局副局长赵运军介绍,目前很多社区确实无法做好监管,可以考虑在县一级设立固定场所教育,但这会限制矫正人员的自由,还需获得授权。

去年12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汇报会上,泉州市司法局局长郑建辉建议从两个方面改善:一是改变“临时工”身份,试行聘任制公务员模式,采用合同制,给予享受干部工资待遇;二是提升待遇,本着费随事转原则,省级财政加大补贴力度,按照每个社区矫正人员每年固定金额的标准,省、市、县按比例承担。

在实践中,不同县市也在尝试改革,以留住更多的专职社工。例如,丰泽就试行绩效管理,按照考核结果给予年终三五百元的绩效奖励;还有涨工资,每个月涨数十元,等等。但这些,显然还不足以带来改变。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