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遇天灾异族叛乱 刺桐港由盛转衰
伊本·白图泰盛赞泉州“世界最大港”
叁
元代摩尼教草庵 今成“海丝”研究力证
上世纪90年代,晋江罗山镇的一座小庙曾轰动世界,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鉴定为“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成为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有力的实证。这座始于宋代的小庙,古用草构屋,故名曰草庵。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曾驻锡草庵。
草庵始建于宋绍兴间,元顺帝至元五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明代史学家、晋江人何乔远《闽书》记载:“华表山“两峰角立如华表,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时物也,祀摩尼佛。”这是草庵的最早记载,说明草庵早在元代已存在,并且庵内奉祀摩尼佛。摩尼佛,苏邻国人,号具智大明使。
晋江市文联粘良图介绍,自五代以来,就有摩尼教(时已改名明教)在泉州民间活动的记录。作为泉州首邑的晋江,摩尼教活动甚盛。宋代有教徒烧制“明教会碗”,定期于华表山麓的草庵聚会;元代罗山乡谢店村信士陈真泽在草庵建造石室,在山麓上镌造摩尼光佛石像。
1979年,草庵附近一块标有“明教会”的黑釉碗和60多块刻有“明”“教”“会”残瓷片的出土,轰动世界,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如今,身为“国保”的草庵,被誉为“世界上现存最完好的摩尼教遗址之一”,是研究中国与波斯古代海上交通极为珍贵的实物依据,也是唯一保留至今的元代明教寺院。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