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老面粉厂里逛传统灯会●追踪
老面粉厂里 “鸟巢”雏形初现
全长87米,宽17.5米,高26米的“鸟巢”已经成型。
□早报记者 江晓媛 王柏峰 实习生 李心雨 文\图
上个月月初,记者曾探营老面粉厂“鸟巢式”膜结构搭建,在面粉厂林厂长的描述中,与读者们一同追溯了面粉厂兴盛时期的模样,也因此对老厂新颜更加期盼。时隔一个月,记者再次来到热火朝天忙碌着的面粉厂施工工地,雏形初现的钢结构给记者的直观感觉是两个字——震撼!
造型
白色屋顶在钢架之间起伏
“施工重地,汽车勿进。”这是抵达面粉厂厂区,记者迎来的第一句话。工地内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厂区中正在进行钢结构焊接,零星火花四溅,无论是车辆还是人流都不能随意靠近。
这里与一个月前相比已是大变样,三座主楼之间已经耸立起30座造型独特的立面柱,钢架之间已搭起13个屋面架,令人期待的“鸟巢式”PTFE屋面膜也已搭起4跨。全长87米,宽17.5米,高26米的“庞然大物”已经成型。据悉,钢结构外侧还将用GRC(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装饰构件进行装饰。
好奇之余,记者经工作人员允许并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登上了已经搭好的屋面膜,感受它的承重能力。“这种膜每延米可承重4000千牛顿的重量(相当于每平方米承重4吨),把一辆汽车放上去都没问题。”负责现场膜结构施工的老魏介绍说。
站在屋面膜上,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设计师的别具匠心。白色的屋面膜在钢架之间起伏,与不远处的圆筒麦仓很好地呼应。据了解,搭好之后,屋顶上将形成16个这样起伏的屋面膜,与它两侧的圆筒麦仓形成承接呼应的效果。站在这里,东可眺望开元寺东西塔,西可远观临漳门,好不惬意。
工作人员苏世阳介绍说,工程于去年11月30日进行基础开挖,12月26日立起第一根立面柱,经过一个月的加紧施工,目前,立面柱剩2根,屋面架剩3根,工程的主体结构预计月底就可完工,全部工作将于元宵节前移交使用。
“春节期间我们将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施工,确保工程在元宵节前完工。”工程总承包单位福建省五建第六分公司的陈副总经理说。
贴心
临时停车场可泊300多辆车
除了气势较为庞大的钢结构施工,施工工人们还忙着平整地面,一位工人告诉我们,为了保留老面粉厂的味道,路面平整时有部分路面对原有的方形石板路面进行翻修,修旧如旧。
停车场是每个公共场所配套中绕不开的话题。为保障“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系列活动期间停车需求,与面粉厂改造同步,施工方在城西环路留足了车辆入口,新门街一侧留足了行人入口,并平整土地,打造了3个停车场,“可以容纳20辆大巴,300辆左右的小汽车”。苏世阳介绍说,3个停车场将设在旁边龙头山片区的工地上,出于安全考虑,龙头山工地内的芦苇也将进行清理。
也许老面粉厂人都还记得栽种在三座主楼之间的两棵老玉兰树,记者在面粉厂与源和1916创意园区之间新铺设的道路上发现了它们,它们被施工方贴心地移植到了这里。而市民最关心的洗手间,也将配套设置。
规划
圆筒麦仓打造“世界最大管风琴”
据了解,旧面粉厂钢结构建设是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的一期工程,面粉厂与源和1916创意园区将作为元宵节期间“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系列活动的主场地之一。盛大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首期项目启动仪式”暨泉州西街音乐节活动的启动仪式,将在此举行,届时面粉厂将以超大的主会场空间,接纳市民、游客以及东亚嘉宾和世界媒体。此外,这里还将举行小型演唱会、泉州西街音乐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鸟巢式”结构建设拉开古城复兴计划的序幕,今后,规划部门拟将膜结构继续向一侧的主楼延伸,形成更丰富的形态。主建筑楼顶以及圆筒麦仓顶端,规划引入咖啡屋等休闲业态,打造古城新的休闲业态。旧面粉厂独特的38座圆筒麦仓还将打造成“世界最大管风琴”造型。
今后,这里将成为今后泉州当代艺术馆的组成部分。不久的将来,旧面粉厂、旧麻纺厂、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以及整个西街片区,将成为古城文化复兴中熠熠发光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