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传承年俗文化城乡喜过除夕 感受泉州各地年味

qz.fjsen.com 2014-01-31 11:47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除夕到。昨日的泉州大地,一片喜气洋洋。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基层,走山村,逛渔镇……虽然各地过节方式有所不同,但无不是在传承古老的年俗文化,表达对合家团圆的喜悦,对辞旧迎新的祝福。

家家户户蒸米粿 年年有余生活好

地点:德化县汤头乡汤头村

舂米

按照德化县农村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蒸米粿迎新春。因为米粿象征着金条、银条,寓意年年有余,丰衣足食。一粒粒饱满的冬米经过了浸泡、蒸煮、碾碎之后,又再次蒸煮,用石臼舂米……圆圆的米粿看似简单,制作的工序却很复杂。近日,记者来到德化县汤头乡汤头村,随当地村民一起做米粿,感受浓浓的过年氛围。

先煮后磨 蒸熟米团

从德化县城行驶出发,走了近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记者来到了汤头乡汤头村村民郭达群的家。此时临正午,木制老屋里已聚集了好些回家过年的人。60多岁的郭达群在灶里添好柴火,烧开一锅水,再把泡好的10斤冬米倒入,不时搅拌。在柴火的烈焰下,大概7分钟冬米便煮好。他捞起米,沥干,放入木桶中,移步至院子里。

院子里有一个石臼,像一个巨大的碗,里面放着一根大木槌。他把米全部倒入,再用木槌一边抡,一边磨。“要磨到米出现黏性,不再一粒一粒。”一旁,他的妻子端了一盆水,双手浸湿,在郭达群抡的间隙里为米团翻面,偶尔抹一下木槌底部,不让其沾上米粒。15分钟后,他把磨好的米团掰成一个个小团,放入木桶里。

此时,厨房的灶火已烧得很旺。他把木桶放在装水的锅里,盖上盖子,开始蒸米团。“第一次煮相当于把米煮软,这一次要蒸熟,让米更富弹性。”他不时地添几根柴火,一个多小时后,米团蒸熟。

搓圆

默契配合 轮流抡捶

蒸熟后的米团再次被放入石臼中,浓浓米香溢满小院。“现在开始舂米。”说罢,郭达群挽起袖子,抡起大木槌过肩,砸向热腾腾的米团。“和刚才不同,舂米需要力道,因此这个环节更加耗费体力。”抡了十多下后,他把木槌交给侄子郭慧杰。

今年25岁的郭慧杰在市区上班,一回家便被叫来舂米做米粿,才抡没几下,额头已冒出了滴滴汗珠。“这不仅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木槌高高举起,瞄准石臼里的米团打下去,一旦打偏打在石头上,震得手麻。”他再把“接力棒”交给堂兄。

家人轮番上阵,米团越来越富黏性。为避免米团沾到石臼上,郭达群的妻子继续担任“助手”。只见木槌抡起时,她迅速给米团翻面;木槌砸下时,她把手浸湿。郭慧杰说,这般默契来源于几十年来的配合。

30分钟后,米团舂好。掰出团团小米团后,几个人围在餐桌上,用刻着“寿”或“囍”字样的模具按压出一块块米粿。到此,米粿便做好了。“每次舂米都是过年前的聚会,非常热闹。”郭慧杰说。

成型

嚼劲十足 春节必备

刚刚做好的米粿还有些柔软,可过了没多久,就变硬了。“米粿做好之后最好放在冰箱里。如果没有冰箱,就要泡在清水里,每天换一次水才能保证新鲜。”郭达群提醒,米粿变硬后,烹饪时要提前将米粿泡在温水里,让它变得柔软。“不然很硬没有办法切开。”不少人做米粿都将其切成条状,或炒或煮汤,味道美极了。

“如果做炒米粿,可以加入白菜、虾米、瘦肉、葱蒜等配料。”郭达群说,炒米粿成为德化人的主食,而和白菜一起炒则是最热门的烹饪方式。“也可以将米粿做成汤,加点米粉进去味道更好。”夹一口炒米粿,虽然软软的,却是嚼劲十足。原本就有的白米香,加上白菜、瘦肉、葱蒜的香味和虾米的鲜味,令人忍不住多吃几口。

据了解,一般每户人家都要储藏很多米粿,年夜饭和走亲访友时都需要。米粿也是德化春节期间招待客人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正月初九“天公”生、正月十五“元宵节”等,农家都要舂白粿。二月初二“竹鞭粿”,标志新一年春耕时节到来,农民吃过“竹鞭粿”,就要下地干活了。

□记者洪俊彦 陈灵 石伟琴 文/图

写《心经》祈好运

地点:惠安县城

昨日,在惠安县城一个安静的书法工作室,青年书法家王晓军用整整两个小时书写小楷《心经》,为家人和亲友们新年祈福。

王晓军是一位80后书法新秀,是中国书协会员,近几年渐渐在书坛崭露头角。当天上午,他照常来到自己的工作室,拿起狼毫小楷静静书写,书写的内容正是最受大众喜爱的写经经文——《心经》。

“每年除夕抄写《心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格稍微腼腆的王晓军告诉记者,大约几年前的一次除夕日,他萌发在当天抄写《心经》的想法,并立即付诸行动,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好几年。“《心经》的内容经典,字数又仅有两百多字,非常简短,适合创作。”

面对《心经》,王晓军选择用小楷字体书写,整幅作品看起来尺寸不大,十分宁静、祥和。虽然字数不多,王晓军还是用了整整两个小时,一笔一画慢慢地书写,“用小楷创作这幅作品时,内心很平静,希望能为家人和亲朋好友们祈福,期盼大家马年吉祥!”

□记者张文璟

渔镇除夕乐围炉

地点:惠安县崇武镇

除夕夜,我回老家过年。我的家乡惠安县崇武镇是个海岬半岛,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吃年夜饭也别有特色。到家时天色已晚,走在家乡的石板路上,远远望去,著名的“台湾街”三层的别墅群灯火辉煌。近几年,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渔民在这里建起了别墅和楼房。

我的一位北方朋友没有回家,就跟我们一道去崇武。一到家里,好客的大哥对我的朋友说:“大过年的,也不用多准备菜,多一双筷子就成了,能和新朋友一起围炉是一种缘分。”

大哥泡了一壶茶说:“按我们崇武人的习惯,要先敬客人茶,后敬客人酒。”大哥给我的朋友递上一小杯,朋友呷了一小口,说:“真是好茶。”

在崇武过年,年夜饭有几道菜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是崇武著名的风味小吃鱼卷。还有一道叫“薯粉糊”,是将炒熟或油炸的花生去膜,把芹菜、香菇、笋干、葱等切成碎片,再加鱿鱼干、肉丝等炒熟,最后用淀粉勾芡。年,是喜庆,是团圆,而这道菜黏糊糊的,正好表示团圆,也表示聚财。再有一道菜便是鱼了,表示“年年有余”。大哥说,这些年崇武人富裕了,山珍海味吃多了,但没有这几道传统菜,就不叫过年了。

吃完饭,母亲在厅堂里摆上年糕、橘子、米饭,年糕上插上用五色纸做成的“春花”,米饭上则放上几颗红枣,接着又点上红红的蜡烛。母亲又在每个房间都摆上年糕、橘子、米饭,点上红蜡烛。母亲一再吩咐,这是一年的好彩头,守夜时要一直点着,直到点完,中途不能让它熄了。

最后便是家乡过年时最重要的仪式——跨火盆了。母亲在大门外放上干草,点上火,放起鞭炮。大家要按辈分大小一一从火盆上由门外向门内跨进去。母亲说,这是游子回家了。

“啪!啪啪!”家家户户的鞭炮响起来了。红红的火盆也燃起来了,燃起了渔镇又一年美好的希冀…… □记者林轩鹤

乡村“味道”入画来

地点:惠安黄塘镇亭林村

惠安黄塘镇亭林村在保留村庄自然生态、质朴风貌的基础上,依托土地流转,逐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短短几年时间,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散发出“乡村味道”,游客如织。昨日,许多返乡的村民,纷纷对村庄的新貌竖起大拇指。

亭林村的环村公路将整个村子串起来,在公路的一侧,上百米长的围墙里嵌上玻璃罩,里面挂上喜庆的画报。南惠高速桥下的12根支撑柱,画上24节气的油画,色彩斑斓。在惠安城西大道旁,亭林村的农业生态园已经成片实施,大门广场六七百平方米,材质以花旗松和咸海草为主,按照闽南古建筑风格建成。生态园负责人林志群介绍,生态园按照自然生态、乡村文化、田园风光为原则发展,集珍稀果园、花园、旅游观光、亲子游、休闲度假为一体,“不会做太多的修饰,尽量保持农村的原汁原味的风貌。”因此,大门前的土地将保留下来,仍旧作水稻田。而生态园从泉州各地收罗了四五部水车和踩水车汲水浇灌稻田。“这样的景象很少出现了。”同行的陈先生感慨。

亭林村共有2000多人,人均耕地少,这些土地有的背靠丘陵,有的依城西大道。亭林村将土地流转起来,承包给农业经营者,不改变土地用途,仍旧“以地养农”。村民老林说,他家的3亩地流转后,统一交由村委会,承包出去,每年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据了解,该村先期上千亩土地已经流转盘活。生态园规划里,有众多主题花园,草莓园和玫瑰园是已经投用的,向日葵园、油菜花园在陆续建设。在这些花果园中间还有亭子、依田埂而建的木栈道,以及蜿蜒曲折的水渠。“阡陌交通,有乡村泥土气息。”村民王先生几年没回家,看到这些禁不住大加赞赏。

□记者邱志坚 廖培煌

物业业主共庆新春

地点:中心市区

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各小区门口和显要位置都挂满了红灯笼和红色祝福横幅,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让业主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物业恭祝各位新年快乐,合家幸福!”记者走访市区多个小区发现,许多小区都张挂了红色横幅和红灯笼,融洽物业与业主的同时,很好地烘托了节日气氛。在市区宝洲街鑫亿大厦小区入口处,一对偌大的灯笼分外红火。市区阳光巴黎、新华花苑、丰泽新村、丰盛假日城堡等小区,物业也挂了气球、拱门,悬挂红横幅、红灯笼,张贴中国结、“福”联、新春彩图等,与业主共庆春节。一些小区物业除了将小区装饰一新,还费一番心思,安装电灯式灯笼,夜晚时分将小区的所有灯笼点亮,有的还在LED显示屏上打上祝福语。

“为让居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我们在小区挂上红灯笼和彩旗等喜庆饰品,把小区装扮一新,大伙儿看着心里都高兴。物业与业主之间,并非对立关系。”一小区物业负责人张先生说,这也是与业主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 □记者廖培煌 庄黎虹 陈小阳

蒸白米果迎新年

地点:安溪县西坪镇柏叶村

蒸白粿是许多农村的习俗

昨日,在安溪西坪镇不少农民家的厨房里,大家都在忙着蒸白粿,还不到中午时间,一锅锅白粿就热气腾腾地出炉了。

当天一大早,西坪镇柏叶村的林阿姨,将浸泡过的上等糯米,用石磨碾成米浆。随后,她将米浆缓缓倒入蒸笼,经过细火慢蒸,一个小时之后,香喷喷的白粿出炉了。林阿姨说,每逢过年,家里都要蒸白粿,过年全家人回家团圆,大家都爱吃。

刚出炉的白粿又香又软,将它切成一块一块后,配着卤肉或者刚炒好的菜一起吃,既有米香味,又有肉香味,十分诱人。如果白粿没有及时吃完,变凉变硬,就将它切成片状,放入锅中和菜、肉一起炒,同样是一道美味佳肴。 □记者石伟琴 黄少敏 文/图

山村集市年货多

地点:安溪县大坪乡

昨日,安溪县大坪乡的集市热闹非凡。除了常见的鸡肉鸭肉,还有不少鱼、虾等海鲜,店铺伙计麻利地杀鱼,可供选择的菜品也非常多。

在几年前,对于这个地处深山的乡村来,海鲜像是“外来品”,只能靠商贩到厦门、泉州进货到大坪乡,村民才能买得到。“鲍鱼这两年才有。”村民张阿姨在家门口一边洗鲍鱼,一边告诉记者,以往过年,在农村最常见的就是鸡肉鸭肉和猪肉,而现在像鲍鱼这种以前在城市里才有的海鲜,如今在乡里也能买到了。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可以吃到好多好吃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婉雯说,儿时能在小店铺里买到朱古力已经很满足了,现在乡里有了超市,同样可以买到各种名牌巧克力,还有猪油粕等,好吃的东西多起来了,“以前集市没有火锅料,现在也能买到了。”

□记者屈人文 张君琳

留守老人家灯亮起来了

地点:南安溪东

老人家灯泡坏了,边防民警及时修好。

昨日一大早,南安溪东边防派出所官兵带着春联、电脑和书本来到辖区困难群众家里。孩子在外打工没有回家过年,电脑打开后,一家人在视频中笑呵呵地“团圆”了;老人家灯泡坏了,边防民警二话不说动手修好,夜幕一降临,迎来的是亮堂堂的温暖;火红的春联张贴上了,寄托的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祈盼与祝愿。

□黄诗前 许钹钹 文/图

责任编辑:谢玉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