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过年:寻找不一样的年味儿
本报讯 (记者林绿波 游怡冰 张咏 实习生郭子芳)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曾因我行我素、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而被称为“新新人类”;随着时光变迁,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也逐渐成年、步入职场,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特立独行。刚过去的春节,泉州台商投资区群众的过年方式有哪些不同呢?
传统派 吃年夜饭过大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事没事,回家就是。回家是温馨的,回家也是舒服的;有的回家凝聚亲情,有的回家踏雪迎春;有的回家心系皮影,有的回家大片为伴……回家真好”这是近年来,人们对传统过年的真实写照,来自张坂镇玉田村的退休教师孙怀伟就是传统式过年的典型代表,他说:“今年春节,在外面工作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带着小孩回来,除夕夜全家围着吃吃饭,话话家常是最幸福的事。”
今年70岁的孙怀伟有1个儿子和4个女儿,除夕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正月初一烧香、走亲访友是他最舒适的过年方式。与孙老伯一样享受儿孙乐的,还有东园镇东园村的黄碧奎,“现在年纪大了,儿孙回来团圆,是老人家最大的愿望。正好遇到初十的生日,老朋友和许多亲戚都会来,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海归派 乡贤返乡看变化
“常回家看看”是该区乡贤春节的关键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企业家苏彬煌就是其中一名代表。“这次回到家乡,感觉‘美丽乡村’建设很好,整个规划为后代子孙打下坚实的基础。”来自张坂镇后蔡村的苏彬煌在晋江从事“家博园”家具行业,“这次回来主要是走走看看家乡的变化,顺便和多年不见的朋友聚聚。”
“家乡这两年发展很快,大开发大建设的氛围很好,让我充满投资信心。”从事服装货架行业的苏国南在晋江金井工作,他告诉记者,“公司有一个分厂在台商投资区,如果时机合适的话,将在这里再开一间工厂,支持家乡的开发建设。”
休假派 举家出游享假期
除了传统过年和返乡过年,“走出去”过年也是今年该区不少群众的选择。陈华文是该区张坂镇某木雕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更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春节对他来说意味着一段自由自在的假期。“平日里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到了春节我就可以玩自己喜欢的摄影,可以出去郊游、写生,或者和朋友一起泡泡茶,利用春节好好放松一下。春节对我来说是比较难得的。”
陈华文回忆说,以前出去给好友、长辈拜年,出门之前要先画好拜年的地图,把名单列出来,一家一户问候。后来朋友越来越多,陈华文笑言,要一一上门拜年的话,还真忙不过来,好在现在通讯发达,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互相拜年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在外地旅游,成为陈华文今年过年的另一种方式,“这样还不用操心年夜饭在哪里吃,也不用为朋友多拜年拜不过来而为难。节前就订好旅行团了,带上老婆孩子去哈尔滨看冰雕的愿望总算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