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初一互相串门拜年 精美点心待客年头甜到年尾

qz.fjsen.com 2014-02-01 10:43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春节期间,泉州市各地区的风味小点“飘”出浓浓年味。 (陈惠婉 制)

辞旧岁,迎新春。昨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许多人穿上新衣,或走亲访友,或外出游玩。很多地方,都会给上门拜年的客人上一盘甜蜜饯或一碗甜点,希望主宾双方生活从年头甜到年尾。

年兜菜飘出浓浓年味

地点:永春、惠安崇武

□记者 洪俊彦 陈灵 许雅玲 实习生 徐凯燕

“年味”像最好的调料,轻易就能勾起乡愁。对于千里奔忙回家的人,最好的慰藉就是春节与家人围炉把酒吃团年饭。昨日,记者来到永春、惠安崇武,品尝到了咯摊、鱼卷、金橘糖等当地特色年兜菜,感受到人们对春节吉祥团圆的浓浓祝福。

团圆:围食永春“火锅” 鱼卷卷出年味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围着火锅谈天说地。而来到永春,则可以选择吃咯摊——摆上朱红色的八仙桌和长条矮方凳,围着热锅烫肉吃。人们在碗中放些切碎的葱末,将煮沸的汤舀到碗内并搅拌几下,将葱末烫熟。喝上一口热汤暖暖胃,大骨汤的鲜浓和葱的清香完美融合。

而在惠安,崇武鱼卷则是很好的汤粉配料。可用小刀将其切成小块,放入汤中煮熟。夹起一块,轻咬一口,鱼卷脆中带着鲜甜肉汁,滑嫩Q爽中混杂着葱香,叫人回味无穷。

如果想给客人尝一点饭前干食,可以考虑来一盘泉港浮粿或湖头鸡卷。浮粿以海蛎、瘦肉和当地特有的地瓜粉等为原料,用五角模具定型,颜色诱人,香气扑鼻,品尝美味后齿颊留香。入口时5个角香脆爽口,中间部位香软汁甜,内馅有海蛎的清甜和鲜肉的香嫩,非常美味。而湖头鸡卷以上等的农家猪肉做成,香酥美味,沾上醋和香菜吃起来味道更赞。

好愿:金橘糖寓意吉祥 碗糕发糕催发财

吃完年夜饭看春晚,手边往往少不了几样甜点。刚吃了大餐,满腹油腻,不妨嚼几颗永春金橘糖。它虽经过白糖熬煮,表层包裹着一层糖,吃起来却甜而不腻。与金橘糖一样,安溪柿饼的原料亦是果子。柿饼霜白肉红、透明无核、甘甜爽口,还有润肺化痰等功效,老少咸宜。

春节甜点的名字,必然得带点喜气。除了“橘”音近“吉”,永春“榜舍龟”也蕴含着祈祷延年益寿的深意。龟由于寿命极长,有龟年鹤寿之语。据说,很早以前,闽南一带在给长者做生日、祝长寿时,都要备有一种糯米做的食品,以祈延年益寿。此外,能够“开怀大笑”的碗糕、发糕等,亦包含与“发”有关的美好之意。

其实仔细一琢磨,闽南传统甜点里,许多美味都由糯米做原料,如榜舍龟、石狮甜粿和南安英都麻糍。甜粿玉润晶莹,Q而光滑;久煮不糊,炒而不粘。麻糍色泽鲜白、滑韧透明,摆满案板犹如一颗颗白色的棋子。

香甜:花生麻粩酥脆 油酥炸似元宝

闽南人对花生似乎有种特殊的情结,因此许多小吃里都有花生的踪影。传统的永春麻粩有三层不同的味道,最内层白色蓬松的部分叫做果干,中层为糖衣,外层若是裹上香喷喷的花生,就称为花生酪。吃一口麻粩,酥脆松软且不粘牙,花生香气萦绕齿间,久久不散。

三层味道的麻粩普通市民做不来,但做油酥炸,是不少惠安人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每到过年,都和奶奶一起做油酥炸。它个头不大,外观形似月牙,炸熟后远看就像一个个亮堂堂的金元宝。”今年26岁的陈小姐说,只需两口,她就能吃掉一个。饱满的花生馅料让人满口香甜,层层叠叠的外皮酥脆可口。晋江花包也常常在喜庆之时出现,其以花生碎、冬瓜糖、芝麻和白糖为主,闻起来十分香甜。

乡村拔河欢乐多

地点:惠安螺阳镇下埔村

本报讯(记者许文龙 陈小阳 文/图)昨日,惠安螺阳镇下埔村举办新春篮球赛、拔河比赛。热情的村民们聚在一起,聊天、看球、呐喊助威,其乐融融。

当天上午,下埔村村支书叶永泉和村主任叶燕南早早来到球场,不少村民已经在这里忙碌着。伴随着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下埔村第六届新春篮球赛”正式拉开帷幕。球场上,年轻小伙个个身手敏捷,运球飞奔、传球、过人、起跳、投篮,动作一气呵成,彰显着青春的活力。进球时,球场外的村民们报以热烈的欢呼声。

随后举行的是拔河比赛。参赛队员多是村里三四十岁的妇女。一声哨响,她们都拿出平日里干农活的劲,紧紧地将绳子往攥住,身体往后倾,奋力地往后方拉。一旁的村民呐喊着,为各自的队伍鼓劲助威,整个球场都沸腾了。“春节办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欢庆新年,很有过节的氛围。虽然拔河比赛输了,但还是很开心。”比赛结束后,下埔村村民许丽凤笑着告诉记者。

据悉,下埔村共有下埔、廖厝前、溪仔墘三个自然村,1700多人口。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村民体质,增加春节氛围,自2008年开始,村里每年春节都举办文体活动。

串门拜年蜜饯待客

地点:安溪桃舟乡

全家动手做传统“年味”

本报讯(记者张晓明 黄枫)“贴春联、挂红灯、做年糕,院子里欢闹的小孩放着鞭炮……”在安溪县桃舟乡,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气氛。过年要说热闹,必然是在乡村。日前,记者在农村和乡亲们热热闹闹过了一个年。

“每年过节,我都会做一些传统的闽南小吃。”68岁的吴才英带着媳妇和孙子一起做着闽南的传统小吃。记者看到这个小吃有点像糍粑,但不同的是,它是里面包着花生、芝麻,有点像“金包银”。“当地人都叫它‘金钱包’。”吴才英向记者介绍,这也是闽南传统小吃,跟“金包银”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有祈福发财的寓意。

拜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在这个偏僻的农村里,大年初一吃完早餐,村民们有的开始走亲访友问候长辈,有的准备饭菜等待亲朋的到来。一句简单的“新年好”,寄托着所有人美好的祝愿。昨日9点多,小张来到舅舅家拜年。“来来,‘甜一下’,年初‘甜一下’,甜蜜到年尾。”舅妈王女士拿着蜜饯递给他,笑着说。王女士告诉记者,拜年俗称“贺正”,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一年有个甜蜜的开端。

排队钻“钱眼”

地点:泉州东街玄妙观

市民钻“钱眼”,寄托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报讯(记者朱彩云 文/图)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昨日,俗称“天公盖”的泉州玄妙观里热闹非凡,零点一到,人们就在这里举行了迎财神的民俗活动,白天,则有不少市民排队钻“钱眼”。

记者看到,泉州东街玄妙观里的一个大钱币旁,许多人排起了队,一个个从钱眼里钻过去,然后双手抚摸“招财进宝”四字。有的市民还拿着百元大钞拍打一下,寄托吉祥、除凶避邪的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揽住“财气”不扫垃圾

地点:鲤城区临江街道

本报讯(记者王丽虹)正月初一,闽南地区有个有趣的习俗——不扫地、不动刀剪、不取井水。

昨日上午,在泉州鲤城区临江街道五堡新街,54岁的陈女士正在忙着收拾屋子,准备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她告诉记者,她小的时候,家人每天都要去井边打水喝,但正月初一当天是不打水的。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不取井水的习俗自然而然不存在了。而初一不扔垃圾的习俗从她记事起就延续至今,初二垃圾才可以倒掉。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呢?原来,以前的人认为,扫地寓意把财气都扫走了,初一即使要扫地,也必须从门口往里扫,寓意把财气往家里扫,垃圾也只能找个地方堆放,不能倒掉。刀剪为锋利之物,常常让人有受伤、流血之不祥联想,不动刀剪,是为了避免新的一年有血光之灾。

“敬天公”祈平安

地点: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

本报讯(记者黄枫)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不少人家是在正月初一“敬天公”。昨日,记者到东园镇,领略淳朴的乡村春节风俗。

昨日上午,东园村的许先生和家人正在整理凌晨“敬天公”后的一桌供品,小孩子则围在桌边,有的帮忙递碗收筷,有的抓起水果吃起来,一片热闹景象。

他介绍,“敬天公”有严格的要求,他们在大年三十傍晚就要摆上一张正八仙桌,正面系上一块桌彩。供品分别有五果、六斋、搭饭、烧酒、全猪、全羊、鸡公等。正月初一零点一到,“敬天公”正式开始,要放鞭炮,厅堂上点燃红烛灯,称为“老天爷灯”。然后,一家老少一起祈愿来年五谷丰登、平安顺利。仪式要进行到正月初一清晨。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