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西街名门望族多 小巷子里藏着许多家庙宗祠

qz.fjsen.com 2014-02-13 08:12  陈丽娟 田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09年,黄守恭纪念活动,各地宗亲赶到泉州开元寺祭拜先祖(资料图片)

东南网2月13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田米 文/图)西街,不仅仅是一条街,它是古城的原点,多少名门望族,从这里出发,开枝散叶。

只是无论走得再远,游子的心中总能听到家的呼唤。多少次午夜梦回,总想着回到这里,寻根溯源,认祖归宗。

无数紫云黄氏宗亲,从世界各地赶回来,手持一首《认祖诗》,就为到宗祠前那一叩首、一炷香;历代赵氏皇族,走过辉煌和兴衰,始终守护着那册族谱,就为将来哪一天,能够回来,在宗祠前一解乡愁;董杨联宗,凝聚着更多情感,异姓族人携手努力,为了宗族的灿烂辉煌。

西街的小巷子里,还藏着许多家庙、宗祠。每一座宗祠,都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延续,都凝结着无数族人的深深眷恋。

紫云黄氏

四百万人的共同“认祖诗”

最近,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正忙着出书——《安平桥志》。作为安平桥的业主单位,她和这座海内第一桥接触了35年,桥上的一石一栏,皆在她的心里。

她是“燕山黄”的女儿,又是“紫云黄”的儿媳。这安平桥,恰恰就与黄家有着不解之缘。

一切要从“紫云黄”的始祖说起。

紫云黄,始祖黄守恭,唐代巨富,乐善好施。泉州开元寺,便是他捐出自家桑园所建。开元寺内的“桑莲法界”牌匾和山门的“紫云屏”照墙,就是最好的见证。如今,寺内的“檀越祠”(意为施主祠)仍供奉着黄守恭。

这位开了闽南慈善先锋的富商,并不满足于这些。裸捐完家产后,他又令五个儿子分别前往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诏安发展自己的家系,被后人誉为“五子分五安”。

后人曾评价黄守恭一生做了三件大事:种桑、养蚕、织锦,为开拓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作出了重大贡献;献园建寺,为佛教创立泉州基地;遣子外出,鼓励子孙独立创业。他的开拓思想,即使是到了如今,也仍让众人敬佩。

也正是这种家风的影响,从垂拱二年到开元年间,短短30多年间,“紫云黄”迅速发展,各房都出了进士、员外。甚至到了清光绪六年,同科文武状元皆是紫云黄氏子孙。

宋绍兴八年,安海富商集资捐建安平桥,最早便是由黄守恭裔孙黄护、黄逸父子捐资万镒,发起倡议的。

如今1300多年过去了,紫云后裔遍布全球,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00多万人口。他们都以开元寺中的檀越祠为祖庙,“紫云”为堂号。每次回来寻根认祖,他们都要念诵那首《认祖诗》:五子五安各千秋,本是开元共一流。欲晓紫云真命脉,源头始祖在泉州。

2009年,黄守恭1380年诞辰暨献地建寺1323年,各地的紫云子孙云集而来,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那年,黄氏宗亲又做了一个开拓性的决定:允许包括黄真真在内的5位会务组女组长参与祭祀。过去,女人是进不了祠堂的。

这也让黄真真对新时期的宗祠有了更深的认识。宗祠不再只是那一叩首、一炷香,更多的是凝聚宗亲感情的纽带,是海外游子魂牵梦萦都要回来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每年春冬二祭,无论再忙,在外的游子都要放下手里的生意赶回来,在宗祠前燃那一炷香。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