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与热心宣传泉州传统文化的陈先生(前排中)合影
前言:“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从昨天起陆续展开,文都泉州将在一系列活动中大放异彩。而今年1月,为期一周的“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寻根之旅——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在泉州举行,来自两岸的高校学生参加此次挑战赛。其中120名台湾的高校学生分赴泉州市区、永春、德化、安溪等地采风,在游历“文都”泉州之后,他们也为此行交出了一份份答卷——以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记述自己眼中的泉州文化、城市与产业发展。
从今天起,早报将分成上、中、下三篇,向大家展示这群来自宝岛台湾的年轻学生所看到的泉州。
□早报记者 蔡紫旻 实习生 汪雅倩
“听一曲儿南音,一抹婉转,人就落在和风细雨里。观一套南拳,铿锵有力,天地万象尽涵其中。看一出木偶戏,叹十指乾坤的美丽。”参加挑战赛的宝岛学生们在畅游“文都”后这样感叹,而大家在泉州的所见所言所感,印证了那句话:“人,是最美的风景。”
在泉州,生活着一群技艺人,他们一代代传承闽南文化,传承他们所热爱的技艺。
当台湾学生们亲身感受古老的南音、木偶戏时,他们赞叹不已;而当他们参观完千年古刹开元寺,再登上满是祈风石刻的九日山时,又被守护着这些历史古迹的人所感动。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文化,而文化不能没有传承和创新。创新对传统文化而言,相当于第二生命。一成不变只会被埋没,或者被蚕食。这次旅程,让两岸青年感受到泉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泉州文化在继续散发出它的魅力。
他们在文章中提到了龙应台关于文化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一粒珍珠,而把我们串成项链的那根线,叫做文化。”他们说:“文化,是我们对话的基础,给予我们面对面交流的契机。”文化不应该被束之高阁,文化不应该被顶礼膜拜,文化不应该是装饰品。文化,是同一族群里的生命经验,一代一代通过不同的方式流传给子子孙孙。文化,应该实实在在地烙印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接续、保存与传承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权利,更是我们的义务,当我们的父辈想方设法将这份宝贵的礼物交到我们手中时,虽然我们面对的是急速变化的环境,我们也责无旁贷地要将这份文化融合时代的特色,传承给下一代。”
认真学习少林武术的孩子
郑静:念念不忘传承传统文化
开元寺内写着“桑莲法界”的牌匾,在大雄宝殿的门楣前注视着千百年间来此虔诚膜拜的信众;清净寺里,地震虽然改变了建筑的原貌,来自世界各地的祷告者依旧络绎不绝;清源山老君岩,这处道教石雕老子造像至今吸引着千千万万前来游览与祈求平安的游客……
泉州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对家乡的宗教文化念念不忘,通过代代相传的力量,让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泉州 人是最美的风景
宋箐瑄、周佳萱、吴宗琦、吴采蓁、徐尚方、宋居帅、郑静:
曾经有句话说:人,是最美的风景。来到泉州,便可以印证所言不虚。在泉州,我们受到了泉州人如朋友一般的款待,泉州人真美。
在九日山,已届古稀之年的胡老馆长带领我们登山,一路上他脸不改色气不喘。他对山上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将九日山的古往今来娓娓道来。由于对九日山与家乡的热爱,多年来他付出极大的心力,传承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高锦如:少林僧人用新科技 传播佛教文化
少林寺精彩的武术表演,让人仿佛置身电影场景里。透过音乐、历史、武术的结合,南少林传递出地道武艺的韵味,并结合旅游的方式,树立了少林寺品牌。
僧人理刚告诉我,先前信息技术较不发达,人们要获取佛教信息,需亲身接触佛教文化,或前往佛教圣地祭拜;而现在科技发达,大家时常用微博或微信——这是一种更快且传播范围更广的手段,有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承。
提线木偶表演让台湾学生对泉州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直观感受
提线木偶进高校寻找传承者
高锦如、李逸凡、周其、陈曦、张琳衍:
过去提线木偶剧拥有庞大的观众市场,每逢婚丧喜庆、酬天祭神,总有提线木偶表演。当时普通戏班子与提线木偶剧团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首先出场的必须是提线木偶师,其他演出者不可越位。
如今为了发展提线木偶,泉州做出了很多努力。除了政府层面的扶持,提线木偶剧团还走进高校表演,将最传统的技艺展示给学生们。这一做法也许不光能在学生中普及提线木偶,还能收获一些真心爱上这门技艺的继承者。
简萝娴:处处可见文化 处处都是历史
泉州是个充满浓厚闽南风情、多元宗教文化和丰富人文情怀的精粹之地。在这座古城里,你可以看到文庙与通淮关岳庙遥相呼应,中间还有伊斯兰教的清净寺。
走在泉州的街道上,拐个弯转个角,处处可见文化,处处都是历史。
提线木偶的传统技艺通过添加多元的声光效果,以及木偶戏服的精致化,注重新生代演员的培训等,完整诠释、印证了文化新旧并存的理念。
因为热爱,九日山胡老馆长说起九日山如数家珍
林炳腾、张志豪:多元宗教 衍生多元文化
在泉州街道上,寺庙、道观、教堂等建筑随处可见,充分说明“东亚文化之都”包容与尊重来自全球各地的宗教信仰。与此同时,多元的宗教也在泉州衍生出多元的文化。
开元寺作为佛教的代表性建筑,至今香火鼎盛。站在镇国塔与仁寿塔下,我们遥想东西塔全盛时期的景象。
而以道教的代表性人物老子为原型,泉州清源山上的老君岩最奇特的地方在于“有眼无珠”,这也许是太上老君要带给世人“无为而治,不着眼于眼前事务”的超脱理念。
(本版图片由台湾高校学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