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水门社区爱心超市 困难时请来领取生活必需品

qz.fjsen.com 2014-02-21 10:39  程枝文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泉州市水门社区,有一间特殊的超市,物资不多,基本上是社会热心人士捐助的。10多年来,这里始终爱心涌动—— 困难时,请来领取生活必需品

东南网2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通讯员 林朝阳)12日上午,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水门社区。天上飘着毛毛细雨,寒风凛冽中,满头白发的社区居民林秀华,裹着厚厚的棉袄来到“爱心超市”前。她低着头,小声地告诉社区主任刘婉卿,自己想要一袋米和一桶油。刘婉卿让老人在物资领取花名册上签字后,就把她所需的东西递了过去。

今年76岁的林秀华接过物资,抬起头来,眼眶湿润,接着,她又把身子弯了下去,连续说了几声“谢谢”。“我老伴去世多年,大儿子因病早逝,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生活拮据,很少寄回赡养费。”这几年,林秀华没米下锅时,就跑到“爱心超市”免费领取生活物资。

与林秀华一同前来的,还有同社区的黄丽珠。因为家里有两个病人,平时黄丽珠一直靠摆地摊维持一家的生计。春节期间,地摊不好摆,她一家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这一天,

她领到了2桶油和一袋大米。“物资虽然不算多,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真是太好了。”黄丽珠说。

走进“爱心超市”,记者看到,这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面被几张大柜子隔开,柜子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军用鞋、T恤、衬衫等,一应俱全。它看上去和一般的社区小超市并无差别,可走近一瞧,记者才发现,这里每样物品的下面,都用标签标注着捐赠人及捐赠时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提醒大家食品的食用期限,二是让领取人知道感恩。”“爱心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随手从货架上取出一本物品领取登记本,记者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社区困难群众领取物资的情况。

水门社区地处鲤城区中南部,总面积0.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3000多人。因为是老城区,这里经济情况好一些的居民大多数都搬走了,现在的居民以老人、残疾人和特困户居多,加上社区没有集体收入,很难为他们提供救济。

据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琼介绍,“爱心超市”的前身,是水门社区成立的困难救助站。2004年,借助这一平台,社区成立了“爱心超市”。超市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的资金,二是社会热心企业、单位或个人的捐款捐物,三是由社区居委会不定期举办的活动募捐而来的资金。

“就在你来的前一天,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内,还堆积着小山头似的一袋袋米,还有一箱箱油。那都是社会热心人士送过来的。”张文琼对记者说,这些爱心人士的举动让她很感动。其中,有社区的退休老人每年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的;有政府公职人员来调查后,发动群众前来送物资的;还有大学生们一笔笔省出来的生活费……

“虽然每笔的数额都不多,但10年间,‘爱心超市’共收到捐赠善款、物资的总价值已超过30万元。”吴文琼告诉记者,“爱心超市”从成立之初,就将各种救助物资集中起来,以商品形式陈列,使救助对象可以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救助物品,实现按需救助。

刚开始,“爱心超市”纳入捐助的人群只有部分低保户,后来,受惠面慢慢地扩大了。如今,“爱心超市”的援助对象包括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失业职工、残疾人、优抚对象、临时特困家庭等。“超市长期为他们免费提供米、面、油、棉衣、棉被和其他生活用品。低保户可以每月前来领取,也可以一个季度领取一次。今年,共有60多户、100多人从中受益。”吴文琼说。

在爱心的感染下,一些原本接受救助的困难群众也加入到了献爱心的队伍中。唐志珍今年70岁,是社区里的低保户,她和患病的女儿相依为命,社区居委会帮她渡过了不少难关。去年10月,听说社区有人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顾,唐志珍二话不说,就去医院当起了义工,直到把病人照顾到出院为止。

采访中,社区的居民们告诉记者,作为泉州市区唯一的社区级“爱心超市”,10多年来,超市的工作人员和捐赠对象已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唯一不变的是,爱心始终在这里涌动。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