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作引休闲经济发力 老“戏村”新活力
借力戏曲文化 发展休闲经济 2012年,岑兜村被公布为“高甲戏发祥地”,列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在保护传承戏曲文化的同时借力发展,产生经济效益?岑兜村村两委开始探索之路。 岑兜村对高甲戏祖师洪埔收徒传授技艺的地方,进行修葺,在古厝里设立“高甲戏发祥地戏馆”。在这里,上世纪初期以来出名的戏曲名角照片被一一放大,与此同时,各个年代的高甲戏戏服、道具等相关物品也进入橱柜展示。 目前,在上级的支持下,岑兜村对戏馆及周边的建筑进行摸底,聘请专业设计院进行设计。这些古厝有的是出砖入石的闽南建筑,有的是当地颇具特色的石头屋。“这些古厝我们考虑建成与戏馆配套的休闲场所,比如茶舍、特色餐饮店等。”在岑兜村村支书洪安平、村委会主任洪朝阳的设想里,除了传承戏曲文化,发展村中经济,带动更多年轻人了解高甲戏之外,他们还将对戏馆周边的30多亩旧厝地进行整理,做成城乡人民都喜欢的休闲体验乐园。 盘活土地资源 产出经济效益 与岑兜村紧邻的海峡科技生态城,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几年后,数以千亩的滩涂、旧盐地将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 “以前只能长地瓜、花生的滩涂、农田,是可以‘长出’经济效益的。”岑兜人意识到,必须把握住正崛起的新机遇。2013年一年,岑兜村利用土地流转,将村民手中3000多亩滩涂、产量低的耕地、旧盐田、山坡地收集起来,统筹规划。 “山坡地建成村里的集体商住小区;戏馆周边的旧厝,有历史特色的保留下来,发展农家乐、茶舍,销售台湾产品;回拨的留置发展用地,作为农业休闲用地和商住用地,以招商等方式开发。”洪安平和洪朝阳说,这些流转土地产生的长期效益,将用来给村民分红,变成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除了“高甲戏发祥地”这块金招牌,岑兜人更愿意外人们记住,村庄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高甲戏发祥地”为圆心,打造集戏曲文化、休闲农业等特色为一体的沿海村庄。 □记者 邱志坚 廖培煌 文/图 |
- 2014-02-16《连升三级》大众剧院演出 尽展泉州高甲戏魅力
- 2013-12-212014年新年戏曲晚会 泉州高甲戏将有6分钟表演
- 2013-11-07泉州高甲戏《送水饭》 斩获中国戏剧奖
- 2013-08-26地方戏曲演欧洲童话 高甲戏《渔夫和金鱼》国内首演
- 2013-08-24泉州台商投资区高甲戏剧团参演泉州威远楼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