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思乡让他200次回大陆 热心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

qz.fjsen.com 2014-02-26 10:09  林剑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思乡,让他200次回大陆

王人瑞正忙着校对《泉州开闽王氏通谱》。林剑波 摄

东南网2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林明华)日前,泉州鲤城区档案馆举办了一场名人档案展。展馆内摆放着各类书籍,有家书、记事本、手稿等,足有数十册,共计九十三卷,达数百万字之多。这些档案资料都是王人瑞无偿捐赠的,涉及闽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实,此次从台湾回到家乡,主要是校对即将出版的《泉州开闽王氏通谱》第一辑,之后还将刊出两辑,总共是60代。”王人瑞说,“从第一次回大陆省亲算起,这已经是我第400次往返两岸了。”

“早期两岸交流多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参与者缺乏文字记录的主动意识,保留下来的材料少之又少,即便有也是零散的,搜集难度很大。而王先生的材料既丰富又完整,真的很难得。”泉州鲤城区档案馆馆长李晓端说,“有些泉州传统文化现在都没了,可台湾还保留至今,王先生又将这些传统文化带回了泉州。”

祖籍泉州的王人瑞出生于1925年,目前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名誉会员。近日,在位于新华北路的住所里,记者见到了王人瑞。虽是耄耋之年,但王人瑞精神矍铄,回忆起往事,老人家侃侃而谈。

1947年,王人瑞从海疆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当时台湾刚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百废待兴,为了建设台湾,国民政府分派专业人才赴台援建。没想到这一别,一条浅浅的海峡就将王人瑞与家人阻隔了41年。

在台湾期间,王人瑞获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后来,他辞去了公职,当起了职业会计师,这一干就是50多年,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会计师给公司做账本,都要手写底稿,然后存留起来。”王人瑞解释说。

随着年纪的增长,王人瑞的乡愁越来越浓:不知道家乡的阿爸阿妈怎么样了?小伙伴们还记不记得自己?母校还是不是原来的模样?每当思乡的情绪莫名涌来,王人瑞的心里总不是滋味。

为了缓解思乡时的苦闷,凭着记忆,王人瑞手绘出一张家乡的城郭地图。“有一次,几个同学过来做客,看到地图,纷纷指着图上的位置,争先恐后抢着说,这里是西街、那里是某条小巷子、这是某某学校……”王人瑞说,“一顿肆意的排解之后,大家又突然变得安静,有的人眼眶湿润,有的人老泪纵横。”

1988年中秋节,在台湾开放老兵回乡探亲后的第二年,王人瑞终于“回家”了。“从厦门机场出来,看见许多同学和好友都来了,大家相互拥抱,热泪盈眶。”

自那以后,王人瑞积聚已久的爱乡之情迸发了出来。“头2年里,我出入大陆十二次之多,足迹遍及中原、华东、粤南、西南和长江流域,被台湾朋友们戏称为‘大陆通’。”王人瑞说,“每次来大陆,一定要到老家,平均下来每年回泉州6次,几乎是每两个月一次。”

多年来,王人瑞先后组建了台北晋江同乡会、闽台会计师业务研讨会等民间组织,他奔走于两岸,为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尽心尽力。“两岸会计师业务研讨会一年举行一次,由两岸四地轮流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多次,前五次都是我负责操办的。”王人瑞说。

王人瑞热心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他捐助好友的后代子孙完成学业,其中不乏硕士和博士生。他还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介绍台湾地区的税法制度,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

眼下,年事已高的王人瑞不辞劳苦,笔耕不辍编制《泉州开闽王氏通谱》。在王人瑞书房的一个书柜里,整齐摆放着十来本家谱著作,有《台北王氏族谱》《太原王氏族谱》等。这些族谱所需的材料,都是王人瑞自费从图书馆和私人手上购得的,搜集、整理、编纂、校对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说起《增补龙塘王氏族谱》,还有一个小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人瑞在美国一家图书馆无意间发现了有关龙塘王氏的材料,于是他就分批次聘人手抄了出来,这才有了现在的《增补龙塘王氏族谱》。“虽然辛苦,但是作为开闽先祖王审知的第39代孙,我责无旁贷。”王人瑞说。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