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误诊”谁来买单 汽车维修店里猫腻你知多少?

qz.fjsen.com 2014-03-12 09:25  李秋云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图片来自网络)

东南网3月12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游雪芳 魏腾宏)明明几百元钱可以搞定的小故障,为何一送到汽修店,就花费不菲?为什么刚换过全新配件,车子性能反而没以前好?

近年来,汽车类投诉一直是消费投诉热点。从去年10月1日“新汽车三包法”实施以来,泉州工商12315共接到汽车维修相关投诉近40起,问题主要集中在维修服务质量、汽车维修配件及一些维修行业的规则上。

“3·15”前夕,记者连日寻访汽修行业业内人士,道出一些业内秘密。下次修车时,你说不定可以见招拆招哦。

案例1

汽修店“误诊”谁来买单?

如果说汽车送修是一次“求医”,那泉州市民王先生可经历了多次“误诊”,而他还不得不为此买单。王先生的汽车是因为出现车身发抖而送去维修的,店家初步判断为汽车油路和火花塞的问题,要求付费1500元;可照此维修后,故障依然存在,店家重新检查后表示“问题出在离合片”,要维修还得再付1000元。多花了上千块钱,王先生很恼火。

“明明是商家没有检查清楚,凭什么要我们多付那么多钱。”另一位车主颜先生,发现发动机故障灯亮着,赶紧送修,4S店先判定为IC阀门故障,修了1000元,故障依然存在,又说是三元催化剂故障,要求车主再付3000元。

无独有偶,陈女士因汽车出现漏水送修后,被汽修店更换了多个配件,花了3000多元,还是没修好。

业内点评:配件销量与业绩挂钩

“把问题说得严重一些,说服车主多换几个配件,多修多赚钱。”一位从事汽车维修行业20多年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一些车行售后的配件销量与业绩挂钩,遇到不太懂行的车主,车行或汽修厂可能会把问题夸大。“像火花塞等配件,没故障的话,根本没必要走两三万公里就换!”林先生说。

“很多配件出故障以后是可以修好的,如果对方告诉你,只换不修,那就要多打听打听了。”一家汽车服务公司经营者戴先生告诉记者。

工商说法:汽修店买单

车主委托汽修店进行维修服务,店家接受委托后有义务解决汽车故障。如因汽修店自身技术、专业水平等因素导致“误诊”,而导致车主支付更多费用,有权要求退还相应款项。在发现问题后,可先与商家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工商部门投诉要求维权。

案例2

说好的新配件到底去哪了?

汽车送修后,经常涉及更换配件的问题,车主们时常担心汽修店更换的配件质量。

因为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刘女士将故障汽车送4S店维修。送修时,她特地与商家约定,安全性能的配件都要用全新的。可几个月后,刘女士的车子还没修理好。更让她气愤的是,商家并未按照约定,为她提供全新配件,而是用旧配件充数。刘女士投诉后,虽有工商部门介入调解,但最终因双方分歧太大,调解未成。

业内点评:路边店易“偷梁换柱”

业内人士称,“偷梁换柱”的做法在一些路边店确实存在,“很多配件装在里面,没有拆开根本看不见,店家很容易动手脚”。

一些汽修工把原本能修好的配件更换后,还能将旧件留着再利用。更有甚者,明明只是原配件修好了,却谎称换过了,照样收取新配件的费用。

同样让人担心的,是拿“副厂件”充当“正厂件”。“有的配件正厂的要几千元,副厂件却只要几百块钱。”林先生称,强调所谓性价比,其实很多是以次充好。另外,一些价格低的轮胎,车主要留意生产日期,以免买到过期产品。

工商说法:保留证据勿轻信路边店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汽修店,不要贪图便宜而轻信路边店。

另外,很多汽修店都将维修操作透明化,车主可现场查看。如果维修时出现更换新配件等,注意保留新配件的外包装、相关材料等,并带走更换下来的旧配件。注意保留票据等证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汽修店“以次充好”、“以旧当新”,及时通过工商部门维权,汽修店这种做法或构成欺诈消费者,将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3

私增维修项目强买强卖?

故障车送修通常有一套程序:维修厂会先以书面形式向车主出具报价单,包含要维修的项目、单个项目的价格等,维修过程中如要临时增加项目,汽修店需向车主说明。不过,一些车主在取车时才发现,自己要为一些汽修店私自增加的维修项目买单。

张先生的车子因为刮擦送到4S店更换后视镜,等他去取车时,商家告诉他汽车变速器也坏了,已经帮他更换了一个旧电池,要多花500多元。“送修时电池并没有问题,店家擅自更换,太不合理了!”张先生说。

戴先生送车到4S店保养时也碰到类似情况,商家事先没打招呼,就给他的车加了燃油清洁剂,他拿到清单时才发现又得多付钱了。

“有时一个配件换过没多久又要换,动不动就要全套保养,不在店里保养还不给保修!”而另一位与汽修行业业务往来频繁的林先生称。

业内点评:利用车主的爱车心理

被车主发现擅自增加维修项目后,车行往往采用两种策略:一是温情路线,抓住车主求安全的心理,例如“在检查时发现这个配件也该换了,都是为了您的安全”;二是强硬路线,“不按要求保养就不给保修”,这种霸王条款常常让车主无可奈何。

业内人士林先生称,此类做法易出现在一些专业4S店。一般来说,选择4S店的车主都比较爱惜车,商家就是利用了车主的这种心理。再加上普通消费者对汽车的认识有限,什么该修什么该换,很大程度上全凭维修人员的看法。此外,品牌4S店对一些配件的使用程度,常常以“公司规定”、“保障维修质量”为借口。

林先生建议,修车前,车主可以多去几家汽修店进行检测,对比不同厂家提供的检修项目清单。

工商说法:涉嫌强制消费或霸王条款

车主需事先确认维修项目,并尽量与汽修店签订书面合同。未经车主同意,汽修店无权擅自增加维修项目,否则或涉嫌强制消费,车主可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一些汽车汽修店擅自规定“不到店保养就不给保修”,属于霸王条款,同样可投诉。

此外,去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三包法》,针对主配件的保修范围、期限有不同规定,车主要防止汽修店钻空子。

□延伸阅读

N新华

恶性竞争造成

4S店经营“跑偏”

整车销售、零配件经销、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本是4S店营销服务的一整条业务链,然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许多4S店的经营模式却发生“跑偏”。原本“四轮驱动”变为靠维修“一条腿”走路。

汽车专家阎先生指出,从2008年开始,豪华车市场竞争激烈,经销商一般以低于厂商指导价销售。4S店想盈利就要提高现有客户保有量,通过客户日后的保养维修,将差额补回来。

日趋激烈的竞争下,部分4S店将压力层层分解下压,导致一线销售人员负担过重、收入微薄,便想方设法从消费者身上“讨饭吃”。而承担了“创收”任务的售后环节,则不惜违法违规来提高利润。

“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时间很短,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规范也需要时间。”陕西省消协副秘书长魏和平表示,当前4S店对消费者购车、保养、维修全方位的垄断,以及行业不正当竞争,未来都需要市场细分和多元化来破解。作为消费者,应当自觉抵制经销商的各类“霸王条款”,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执法,打击市场上的违规行为。

“现在已经有电商企业进入到售后领域,随着日后市场越来越透明,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加多样。4S店必须告别‘售后养售前’这种不可持续的捆绑式营销,以更加便捷的服务取信顾客。”有业内人士认为。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