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3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实习生 夏鹏程 文/图)泉州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发源地。说起闽南文化,你脑海中跳出的画面,长什么样?
是剪瓷雕饰盛装出场的飞耸燕尾脊,还是勤劳美丽别具韵味的惠安女?是长长来路上扬帆起航的海丝历史,还是冰肌玉骨洗凝脂的“中国白”所镌刻出的陶瓷美?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今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泉州市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首期)”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从昨天开始,权威专家到泉州解读文化生态保护。同时,泉州启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重点保护区域将全部委托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等编制保护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将拥有各自的近期(2011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20年)乃至长期(2021年至2025年)保护方案。
传承
要避免“打造”
人物名片:乌丙安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定,研究非遗60年,去年担任“东亚文化之都”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
我今年85岁了,很喜欢泉州。泉州的历史在那里摆着,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许多中华文明从这里走向世界。我跟许多专家说,到泉州走一走,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文化了,这是去年其他参选“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在目前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着所谓“打造”、“营造”文化生态的做法。我觉得,这种做法就是折腾,既折腾钱也折腾人,劳民伤财,还破坏了原有的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是各地区各民族原生性的、祖先传下来的文化生活,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端午节那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家都采艾草、菖蒲,包粽子,赛龙舟。这样过节,不用政府通知,不用下命令,老百姓自有一整套程序。文化生态保护区所要保护的,正是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融入到百姓生活中的东西。
文化
让人找到认同感
人物名片:马建华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撰写者
2007年3月30日,中国建立第一个生态文化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经过文化部批准实施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是我国首个区域性文化保护规划,规划范围为泉州、漳州、厦门三个行政区域,全省共确定了53个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泉州有20个,为三地最多。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简单地说,就是以村落、古镇为单位进行保护。地方不要陷入误区,以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把文化的根挖掉,和“赶农民进套房”。要让6000万闽南人“看得见乡愁”、“听得见乡音”。没有了家乡,乡愁也没有了,应由闽南文化认同,上升到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才能够建立起来。闽南文化对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其他地域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域(1处)
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的核心区域,包括中山路街巷、旧馆驿街巷、后城街巷、开元寺台魁巷和城南聚宝街等5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古街巷15条。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区域(3处)
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2003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涂山刘氏已有600年族史。荣归故里者建造府第,至清乾隆年间共有40多座。
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唐乾宁年间即有驻兵,宋代为东南沿海一大商贸港,明洪武二十年筑福全所城,为海防重镇。
永春县岵山镇:闽南著名侨乡。区域内有古厝350座,建筑年代从宋代至民国均有,保存比较完好的有近百座。
民间信俗保护区域(1处)
洛江区仙公山及周边社区:南北朝时期祀“何氏九仙”而得名,民俗活动丰富。仙公信俗活跃,每年境内外香客逾50万。
民俗保护区域(6处)
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及周边社区:丰州九日山现存宋、元、明、清摩崖石刻76方,其中13方为祈风石刻,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狮市蚶江镇:清政府特令开放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两岸端午对渡习俗保留至今。
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小岞镇:惠安女是对惠安东部沿海一带妇女的俗称,服饰独特、婚俗与周边不同。
丰泽区蟳埔社区:蟳埔女习俗包括簪花、“粗脚头”、服饰、婚庆、喜庆、过年、“挂红”等。村民将蚵壳用作建筑材料。
南安市石井镇:隋代就有人于此渔耕生息,唐辟“海上丝绸之路”,宋设“石井津”置“巡检司”,明建“靖海寨”筑“烟墩铳城”。
晋江市安海镇:宋元时期发展为泉州港最重要的一个支港,为福建三大名镇之一,保留了许多名人活动的遗迹与文化艺术遗产。
传统戏剧保护区域(1处)
晋江市梅岭街道蔡厝社区:石鼓庙是晋江最有名的“戏窝子”。每年顺正王圣诞期间,戏剧演出延续数月。从八月初一开始“百日演戏酬神”,至十一月中旬结束。
传统技艺保护区域(4处)
惠安县崇武镇、山霞镇和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中国石雕之都”。
德化县浔中镇、龙浔镇: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04年第一个荣膺“中国瓷都”称号,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
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的核心区之一,是安溪铁观音“魏说”的发祥地。
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村:以铁观音为主,兼有本山、黄旦、奇兰、大叶乌龙等优良品种,是铁观音“王说”的发源地。
传统体育保护区域(1处)
永春县桃城镇、五里街镇:区域内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史迹,如传统武术白鹤拳,传统美术纸织画,茶、禅结合的佛手禅茶,传统音乐南音等。
传统音乐、舞蹈保护区域(2处)
泉港区山腰街道:闽南方言与莆仙方言的过渡区,信仰妈祖,以“头北话”(闽南方言与莆仙方言的过渡方言)为主的音乐、戏曲等,构成方言过渡区文化圈。
鲤城区浮桥街道:区域内有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刣狮、江南车鼓女、疍民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区域(1处)
丰泽区清源山及周边社区: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除老君岩等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尚有400方历史名人的碑刻和崖刻。
相关报道>>>
泉州将建20个闽南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纳入市委市政府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本报讯 (记者 陈智勇)今年,泉州将建设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首期),这项工作被纳入今年市委市政府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中。昨日,市文广新局专门举办专题培训班,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由文化部批准实施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根据“重点区域选择的基本条件”以及“一县(市、区)一点”要求,确定20个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自然生态环境基本良好的街道、社区或乡镇、村落等,作为实施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据悉,重点区域分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域、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区域、民间信俗保护区域、民俗保护区域、传统戏剧保护区域、传统技艺保护区域、传统体育保护区域、传统音乐、舞蹈保护区域和闽南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区域等九大类,并按照近期(目前至2015年)、中期(2016 年至2020年)和长期(2021年至2025年)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将纳入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文化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制定“重点区域整体性保护专项规划”。
为推进此项工作举办的专题培训班,是市文广新局今年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培训班专门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和省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建华等到场传授经验。举办此次培训班旨在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任务,总结近年来我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和借鉴全国乃至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
相关链接
泉州首批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1)泉州市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2)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街道
(3)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及周边社区
(4)泉州市丰泽区蟳埔社区
(5)泉州市洛江区仙公山及周边社区
(6)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
(7)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
(8)石狮市蚶江镇
(9)晋江市安海镇
(10)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
(11)晋江市梅岭街道蔡厝社区
(12)南安市石井镇
(13)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及周边社区
(14)惠安县崇武镇、山霞镇和泉州台投区张坂镇
(15)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小岞镇
(16)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
(17)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村
(18)永春县桃城镇、五里街镇
(19)永春县岵山镇
(20)德化县浔中镇、龙浔镇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