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流浪汉蜗居德济门遗址 曾撵过多次几天后又返回

qz.fjsen.com 2014-03-18 09:45  董加固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妇女们在跳广场舞,老人在遗址平台上聊天,流浪者夜宿在他们的脚下

东南网3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董加固 谢明飞 实习生 花蕾 文/图)784年的古城墙基石上,惊现流浪汉蜗居:沙发、棉被、草席、衣架、衣服、锅罐、鸡蛋壳等,一应俱全。

此事,就发生在泉州城的南大门——德济门遗址身上。而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古城中唯一保存下来,并经过科学考古清理的古城门遗址。它的旁边,是闻名海内外的天后宫。

昨日,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管理处许主任称,遗址是文物保护单位,禁止入内和攀爬,更是禁止破坏,将派人及时处理此事。

而事发地附近的巡逻员表示,这名流浪汉,他们已经驱逐了多次,还送到救助站过,不过没两天,就又回来了,“赶也不是办法,希望有个更好的妥善方案”。

【微博】

流浪汉蜗居全国文保单位

昨日上午11时37分,网友“@日月之约”在微博上发帖,称德济门遗址是文物保护单位,禁止人员入内。可有些人长期“入住”,生火做吃的,炊具不少。垃圾成堆(有些电缆线),还有衣架(因为那有水,可以洗衣服)。这样会对文物有影响,相关部门管理欠妥,令人深思。此条微博被转发20条,评论3条。微博上,还附上9张图片。

“@日月之约”称,德济门曾于1948年毁于大火,如今有流浪汉“入住”生火做饭,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相关部门应及时发现处理”。

流浪者吃住都在遗址观光平台下,桥下仍存放着生活用品

【探访】

桥上市民游览 桥下流浪汉安家

昨日,记者多次来到德济门遗址,并没有见到居住在此的流浪汉,但在桥下,发现了流浪汉的蜗居地:堆放有旧沙发、棉被、草席、衣架、衣服、锅罐、鸡蛋壳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记者探身而入,见锅里的食物已变质发霉,发出腥臭味。在城墙基石的缝隙,层层叠叠地散落着鸡蛋壳。

石块之间有黑色灰烬,还有未烧尽的木块。

在桥上的围栏边,有不少警示牌,上面写着“保护文物禁止入内”、“禁止攀爬”等字眼。

曾撵过多次 几天后又返回

在遗址附近当清洁工的一名阿姨称,半年来,桥下一直聚集着三四名流浪汉,20到50多岁间,有男有女,他们白天到外捡破烂,晚上回来入住,“曾被撵过,但过两三天,又回来了”。

昨晚8点多,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在此休闲的附近居民称,桥下确实住着流浪汉,不过现在只剩下两男,一个20多岁,一个50来岁。那个20多岁的男子,听说来自安徽,时常在天后宫、义全街、南菜市场一带捡些东西吃,看起来精神不太正常的样子,“年长的那个,不大清楚”。

遗址附近的临江派出所隘南社区警务室巡逻队员称,这名20多岁的男子,他们曾撵过多次,还送去救助站,不过没两天,就又出来了,“赶也不是办法,希望有个更好的妥善方案。”

【部门】

文保管理处许主任:会派人及时处理此事

昨日,泉州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科陈科长称,德济门遗址的日常管理维护,属于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管理处管辖。

泉州天后宫文物保护管理处许主任称,他已听闻此事,会派人及时处理。许主任称,德济门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跨越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朝代,完整保存了11世纪以来古刺桐城和泉南地区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遗迹,遗址是文物保护单位,禁止入内和攀爬,更是禁止破坏,“我们将加大巡逻力度”。

□相关链接

德济门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时称镇南门,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改称德济门,明清屡有修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济门附近城垣被拆,1948年德济门毁于大火。2000年发掘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显露城墙基址,并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及石刻、铁炮等。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