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9座码头曾是泉州“生命线” 因大桥建设逐渐消失

qz.fjsen.com 2014-03-26 10:19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九星连珠” 千年古渡藏身江滨路下●追踪

9座码头曾是泉州“生命线”

田安大桥下,一直关注泉州古渡口的退休教师陈清泉带记者仔细寻找第八、第九古渡口的遗迹。

如今在泉州提起消失的“第九码头”,很多人还记忆犹新。但说起“第一至第八码头”,一些年轻“后生家”连听都没听过。

城南曾有9个古渡口,《“九星连珠” 千年古渡藏身江滨路下?》报道(早报20日A16、A17版)引发关注。原鲤城区政协文史办主任吴健康联系早报并介绍,他从小在海滨街道水门社区一带长大,半个世纪来,经历了第一码头到第九码头建设、辉煌和衰落的全过程,“几年前,随着第九码头的消失,作为宋元延续至今的古刺桐港活化石——泉州内港码头,就完全变成市民的记忆了”。

□早报记者 赵鹏云 潘登 文/图

9个码头得名源自

1961年所建码头

吴健康说,泉州内港码头是古刺桐港的老港区,一般指晋江下游、顺济桥以南至原泉州造船厂船坞以北,靠近泉州市区地段一连片的港区,老泉州人大多不用这个称呼,通常称其为“南门码头”、“后富美码头”。第一码头到第九码头的命名,其实是始于1961年新码头的建造。

“虽然民国时期泉州内港航运相对于陆路运输更发达,但那时的码头非常简陋,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几乎没有改变。”吴健康说,直到1961年结合市区防洪堤建设,才改自然坡岸为岸线总长870多米、十余个泊位一字列开的驳岸式码头。这些码头停泊位适用范围,结合地理位置、交通节点等要素,分别划分为第一码头、第二码头、第三码头、第四码头、第五码头、第六码头、第七码头、第八码头和第九码头共9段,其中各段码头内又依泊位(渡口)分编了不等的组别,如第三码头第5组、第九码头第1组等。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