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前列 争一流 全力打造“发展优、生态美、百姓富”台商投资区
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四周年巡礼
台商投资区面貌日新月异
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让环境更加优美。
编者按
昨日是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四周年的日子。四年来,全区紧紧围绕实现“走前列,争一流”的目标,落实好产业提级、城市提速、招商提优、民生提质、服务提效等“五项要求”,全力打造“发展优、生态美、百姓富”台商投资区。
□本版图片 陈小阳 摄
服务提效
从坐等审批到主动服务
三级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群众办事更方便。
四年来,台商投资区坚持“提速、突破、创新”,致力产业与城市发展并举,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并重,在提高效率、服务基础、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上下工夫,树立“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从坐等审批到主动服务,让服务更加“接地气、合民意、有新意”。
□本报记者 郭慧杰 陈智勇
载体:建立三级行政服务网络
围绕“提速、突破、创新”三篇文章,台商投资区积极践行“规范、便民、高效、廉洁”的目标,不断优化行政服务环境。
在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程中,该区把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相结合,建立起富有特色的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形成以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主导、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便民服务代办站为延伸的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实现全区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全覆盖。这既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又树立了亲民便民利民的良好形象。每年,该区投入25万多元保障三级监控系统顺利运行,并给予每村每年补助5000元,确保各村代办点有效运作。
“三级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建成后,为全区广大群众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在新农保缴费办理程序上,就很方便快捷。”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赖彩凤说,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只要随身带上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到村委会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站提出参保申请,由村负责初审并填写相关资料即可。各村村委将办理人员的资料汇集到乡镇,再由代理人员集中汇总到行政服务中心进行代办。这不仅仅节省时间,在程序上对于各乡镇的村民也更简要。
方式:简化审批 主动服务
四年来,台商投资区不断开展专题研究,认真学习先进城市经验,查找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上下工夫。区行政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按照应减必减、能放则放的原则,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规范内部流程,大力推进减政提速工作,将各职能部门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共519项全部集中进驻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既减少了审批环节,又缩短了审批时间。
日前来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一彩印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恋勤就深有感触,“以前办理手续,常常遇到资料准备不齐全的情况,或者相关表格填写错误,这就需要往返跑,既费时又费力。”她说,“这次来办理福建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虽然仍欠缺一些材料,但是工作人员先受理了,允许过后再补齐。”不到10分钟,她便轻松愉快地走出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大门。该彩印公司所享受的便利服务项目叫做“容缺预审”,是台商投资区“绿色通道”的服务内容之一。今年,该区出台了《关于将2014年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服务的通知》,决定将今年该区列入市级42个重点项目和区级153个在建重点项目、40个预备重点项目纳入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服务范围。
在服务方式上,该区积极转变服务观念,不断完善“月嫂式”和“一条龙”服务,切实从“坐等审批”向主动为企业、为基层服务转变,真正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努力把该区打造成为行政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台商投资区。
民生提质
从村民到市民的幸福跨越
加大投入,让孩子享受到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四年来,孩子上学不难了,教育资源也更优质了;群众有了社会保障,而且受益面更宽了;群众看得起病了,医院也更便捷了……
台商投资区大力提升民生质量,涵盖了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工程等方面。这些民生质量的提升,让该区的群众都没有想到,从“村民到市民”的幸福跨越会来得如此之快。
□本报记者 施海燕 吴志勇 通讯员 黄昆阳 王婉明 郭巧真
教育发展:强化公平教育与优质教育
四年来,台商投资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全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教育,让群众逐年享受到优质教育。
该区通过新建、改建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办学水平,目前区域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同时,惠南中学成功晋级为一级达标高中,实现新区零的突破;去年惠南中学也首设了高考考点。未来,该区还将在百崎湖东片区规划建设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实现社会事业与产业同步发展。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区财政已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添置及信息化建设。同时,区里还将加大创建力度,确保今年上半年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率达到100%。全区还开辟“教育绿色通道”,每年妥善解决7000多名来泉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
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2013年,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整体捐赠给华侨大学,开创了民办教育发展新模式。同年,新区与华侨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该区教育跨越发展。
医疗条件不断提升,群众看病更便捷。
社会保障:“五险扩面”推高受益面
2011年10月启动新农保工作以来,该区有12.34万人参保,参保率达99.15%,实现了广覆盖的目标。同时,该区建立完善了丧葬补助、长缴多得等12项工作机制,有低保、残疾等12类特殊群体享受缴费补助,共为2.25万名60周岁以上、符合参保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3717.33万元,为10.09万名缴费对象支付补助款612.51万元。
在新农合方面,2013年全区参合人数192405人,参合率为99.88%。全年共补偿95208人次,群众受益率49.48%,补偿金额6649.5万元。2014年,该区把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13年的340元/年·人提高到390元/年·人。新农合保障水平也将继续提高,重大疾病保障病种数更是增至19种;住院报销封顶线也从10万元提高到11万元(含大病补充补偿最高可报销31万元),达到了在深度和广度上并驾齐驱。
同时,在职工医保、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方面,该区的参保人数也有很大增幅,职工医保、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生育保险参保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二。
卫生医疗:村村都有卫生所
作为最基层的“乡村医院”,现在,台商投资区78个行政村的卫生所都已全部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以及验收,各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所”。全区村卫生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群众“小病不出村”的新目标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施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群众医药负担的同时,坚持贴近群众、上门服务,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在区级层面,该区共投入300多万元的计生服务站新站已建成投用。区医院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并通过与泉州市第一医院建立技术协作、与解放军180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区医院病房大楼、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区院前急救网络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有效落实,极大程度提高全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救治水平,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四年来,全区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区级医院三级医疗网络体系建设,使各医疗机构整体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城市提速
从美丽蓝图到环湾现实
安置小区让更多群众享受小区式生活新形态
一幢幢鳞次栉比的安置房给群众带来了小区式的生活新形态,带动了周边配套设施的发展;“五纵五横”的道路编织起了未来四通八达路网的主动脉;湖东片区、世茂蓝色海湾等项目的积极推进,迈开了新区城市中心建设的框架。
四年来,台商投资区加快推进环湾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融入环泉州湾城市框架中,逐步实现了从美丽蓝图到环湾的现实。
□本报记者 吴志勇 施海燕 通讯员 陈伟红
安置小区:享受小区式生活新形态
对于该区有资格享受到安置房的群众来说,安置房建设的节节攀升时刻吸引着他们关注的目光。这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陆续将迎来竣工的好消息。
作为该区第一个安置房项目,溪庄安置小区一期工程主体建设,以及楼房的内外装修和水电工程都已全部完成施工。凤浦安置小区一期安置工程主体砌体工程、外墙装修也已相继竣工,露出了崭新的容颜。与此同时,开工不久的玉坂安置小区桩基工程正进行;锦厝安置小区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封顶,砌体已基本完成。目前,这四大安置小区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有400套,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的有190套,竣工的有945套。据了解,4个保障房续建项目也已完成投资7816万元,建成后将提供8267套住宅,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
同时管委会公租房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区今后将加大金屿大桥、湖东片区、玉埕服务中心等安置小区建设,以及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
交通顺畅,发展速度才能更快。
“五纵五横”路网:轮廓初显 骨架延伸
一块200平方公里的土地,经过四年来的“画笔”勾勒,由滨江大道、南北主干道、东环路、杏秀路、洛沙大道组成的“五纵”以及国道324线、惠城大道、东西主干道、百东大道、沿海大通道组成的“五横”道路骨干网“纵横叠加”,正慢慢展显雏形。
交通大动脉顺畅了,台商投资区的大道才会越来越广阔。目前,南北主干道一期工程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双向8车道的设计,配合着道路亮化工程,该路段成为全区崭新的一张名片。同时,东西主干道、通港路以及杏秀路也基本实现了通车。路网建设加速推进,凸显了全区的城市格局,促进了全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今年台商投资区将继续加快东西主干道二期、南北主干道二期、滨海路、东经二路北延伸段、张经13路等市政道路的建设,逐步完善“五纵五横”等路网骨架,力争金屿大桥年底开工,百崎大桥完成前期工作,让蓝图朝着美丽的现实迈进。
项目推进:点亮城市中心 打造蓝色海湾
作为该区城市化建设的起步区,湖东片区总规划面积约为5.03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额约51.5亿元。作为该片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配套,百崎湖东片区城市公园和广场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现场清表、湖体开挖和部分驳岸砌筑工作正有序推进。建成后的城市公园和广场将兼备生态调节功能及景观功能,为人们提供文化、休闲、娱乐、观光、健身等多功能服务。据悉,位于湖东片区内的城市公园和广场、湖东片区“七通一平”道路、渠道、加压泵站、湖东片区安置小区等都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未来,该片区计划兴建圆山饭店、金融超市、钧石能源、孵化基地、超五星级贝壳酒店、中熙城市综合体、IOI城市综合体、恒大地产、隆盛地产、圣莎拉酒店、华文轻工“退二进三”和宏泰兴酒店等20个招商项目。
不仅如此,未来,位于蓝色经济培育区的世茂蓝色海湾项目将“点亮”新区滨海美景,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将汇聚游艇俱乐部、体育休闲公园、海洋公园等旅游项目,将使新区“变身”为现代化的滨水宜居城。
产业提级
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每年5000万元配套扶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与技改工作
在泉州益源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于作业。
对于刚满四岁的泉州台商投资区而言,一切都还是新的。但就现代产业的布局而言,这种新绝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在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转型提升;同时引入高精尖行业和龙头企业,从整合现有产业资源的角度,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链。
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2013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制定出台扶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产业集群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专项安排5000万元配套扶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技改工作。四年来,区本级累计兑现补助和奖励企业技改、科技创新、企业参展、创建品牌、税收增收、发展航运等资金2100多万元;落实兑现省市政府关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即征即奖”政策5600多万元;统筹调度资金4000万元,设立区级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专项资金。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正在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本报记者 郭子芳 刘倩 通讯员 洪良贺 王意明 许诗旭
龙头带动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四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纺织服装、鞋业、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纸品印刷、建筑建材、石化后加工业等多个产业集群不断成长壮大,并涌现出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截至目前,该区已确定30家区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绿色智能交通产业园等一批现代产业及物流园区或集群。
“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可以依托其品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效带动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名企、名标为龙头的品牌产业链,不断壮大鞋服、纺织、机械、食品等相关产业集群。”泉州台商投资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年来,新建龙头企业项目在品牌运作的过程中,优化了全区营销策划、金融服务、商标代理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物流产业集群为例,龙头带动建设绿色智能交通产业园、力达机电产业园、晋亿物流园等,培育晋亿物流、菜鸟智能骨干网、普洛斯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陆续落地,海西现代物流产业集群雏形已现。
文松彩印车间里,工人正在操作机器。
模式创新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作为泉州台商投资区传统优势产业之一,2013年该区鞋类与服装的产业产值达197.61亿元。伴随信息化潮流的来临,以传统生产、劳动密集为主,依靠不断投入、规模扩张的泉州台商投资区鞋服发展模式怎样突破渠道、流通、用工、成本等要素制约?四年来,尤其是在近一两年,借助电子商务完成产业升级成为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努力方向之一。
适应数字化生存并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时代的竞争,是涉及泉州台商投资区鞋服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据统计,从2010年至今,该区已有包括东正、八哥、正大等在内的20余家企业纷纷加快布局电子商务,加快开辟和占领线上渠道,真正融入并借力电商大环境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去年以来,该区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工作,并对入驻电子商务企业超过40家,园区使用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园区,给予30万元奖励。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园区形式,可以让各种经济资源在特定的地理空间集聚,这有利于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有效降低行为主体的经营成本,吸引更多的产业上下游相关行为主体进入。不仅如此,目前,泉州台商投资区正在积极推动设立区电子商务协会,通过平台建设帮助传统企业完成转型升级。
招商提优
从龙头带动到集群效应 四年间新签约项目达52个 总投资额约499.3亿元
北车组装车间
四年来,台商投资区已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技术开发区三块金字招牌。“海西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对台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以先进制造和港口物流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极”的功能定位从规划逐渐走入实践。以此为发展基石,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大项目纷纷落地生根,招商磁场效应不断显现。截至目前,该区四年来共签约项目52个,总投资额约499.3亿元,其中台资项目11个,总投资额30.75亿元,涵盖物流、金融、商贸、电子、新材料及机械设备等行业。招商重视“龙头”带动作用、引资突出台商集聚特色,四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取得了非凡的成效。
□本报记者 郭子芳 刘倩 通讯员 庄俊强 荣跃 何亚倩
招“龙头” 强化引领带动作用
招商招龙头,让集群效应最好、带动效果最佳、科技含量最高的大项目落地泉州台商投资区,这不仅是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是该区合理布局产业,致力于成为泉州未来数十年最重要的新经济增长极之一的重要作为。
在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中国北车(泉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的联合组装厂房里,首列福建造B型地铁车呈现在眼前。2010年3月,《泉州海峡轨道客车修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正是以泉州台商投资区为起点,“福建车、福建造”的时代开启。
据了解,该项目一期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200辆,目前已经获得福州地铁10亿元订单。同时,项目还计划引进北车绿色智能交通一体化研究中心、北车电力推进船舶项目,引进产业研究院、检测中心及钣金、座椅、车下车槽等15个配套产业,建设集研发中心、装备制造、产业配套一体化的新型交通产业基地。
泉州海峡轨道客车修造项目只是该区装备制造业的亮点之一。2010年落地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全国龙头企业——玖龙纸业(泉州)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78亿元,建成后实现年产高档包装纸200万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年产值达90亿元。目前,公司首期项目已顺利投产,成为周边多个行业企业的重要配套企业。
玖龙纸业成品车间内,工人正操作机器搬运成品纸。
晋亿物流车间内,工人正操作机器搬运货物。
引台资 打造台商投资乐园
吸引台商、台企入驻,引进高精尖产业。自泉州台商投资区成立以来,招大商、大招商成为该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最大特色。台资的不断引入为该区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个个重点台资项目的推进,成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最好的注解。
2010年,由上市企业、台资背景的晋亿集团投资的台湾晋亿物流项目落地泉州台商投资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可容纳3万吨紧固件五金产品,品种规格达4万余种。该项目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仓储系统,利用企业自身拥有的自动化仓储系统核心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设备的联机控制,将原料、半成品或成品仓库与生产配置流程紧密连接,自今年正式投产后,正逐渐成为海西和周边地区的物流配送基地。
而于2010年签约的另一台资企业——天岗精密机械制造项目,预计今年9月便可实现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制造各类精密数控机床设备、橡塑料数控成型机床及周边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测试仪器、工模具、非金属制品模具等,未来将帮助台商投资区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辐射整个泉州范围内的鞋业生产企业,致力于将台商投资区打造成为福建省鞋机展示交易中心区域。同时,台湾良机集团、睿明光明等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将尽快投建投产;目前有4家台湾百大企业以及其他10多个台资项目在谈,台商投资区作为台资聚集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