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西街“藏宝图”之会通巷濠沟墘 会聚通商此巷中

qz.fjsen.com 2014-03-27 11:16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会通巷72号,只有古稀夫妇居住,但子女时常回来陪伴。

会通巷72号

子女早出晚归 老宅热闹温馨

会通巷72号的这一落古厝大约在清末至民国时代建成,新中国成立后,原先的屋主搬至菲律宾,在西街一带拥有诸多产业的商人谢金针买下了有些破败的古厝后,花大力气整修,使其保存完好。

古厝有天井、后院,如今住着78岁的谢柳生夫妇,虽说儿女们陆续搬到外面居住了,但是在老谢两口子眼里,孩子们从未离巢——从早到晚,儿女每天都回古厝陪伴他们,直到吃过晚饭才散去。

第一代:低调行善

去世后仍有人还米还钱

说起爷爷谢金针,古厝谢家第三代谢敬雄充满敬意:“爷爷是民国时期泉州商会的十个理事之一。他很善良,在困难年代,帮助了很多老街坊和外来户,直到他去世多年,还有人上门来还米、还钱。”

“新中国成立前,爷爷在这一代拥有很多产业,他做木材生意,拥有胭脂店、杂货店等,还有店面。”谢敬雄说,他三岁那年,爷爷就去世了,可是关于爷爷的故事,却一直延续。

谢敬雄小时候,常常看见有人拎着一个装满大米的铁桶上门还米。他记得来人总是感谢奶奶:“幸亏当时有你们的米接济,不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奶奶则总是说:“不用了,过了这么久,我都忘记了。”

谢金针生前还懂医术,不但用米和钱接济穷人,还救过人。“爷爷曾收留过一对卖面线糊的夫妻,他们每天天没亮在我家厨房煮好面线糊,再挑到钟楼卖。他们的一个孩子被烫伤了,还是爷爷给治好的。”

直到奶奶2001年去世前一两年,还有人上门还过7000元钱。谢敬雄说,每次都是爷爷奶奶帮助过的人上门还钱还东西,后辈才知道,原来老人低调地做过那么多好事。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