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育婴院的老师(左一)与孩子们谈心(陈晓东 摄)
为民情怀 跨越不同年代
晋江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办公室副主任蔡文彬认为,晋江市供销社的“为民情怀”,与员工们互助合作的集体意识密不可分,“供销社朴实无华、团结互助的做事风格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1981年,蔡文彬来供销社工作时,一个宿舍住八个人。集体生产生活培养了员工之间互助合作的精神。1983年的冬天,晋江市供销社果品公司前业务股长黄卿德半夜突发尿道结石,疼得受不了,舍友急忙将其送到附近医院。医生打算采用“跳跃排结石”的方法,要求黄卿德跳一跳。疼得力气全无的黄卿德根本跳不起来,供销社两名员工便搀着他,带动他一起跳,配合治疗。黄卿德的妻儿因身体原因根本无法来医院照顾,供销社员工们便帮忙垫付医药费并轮班照顾。
上世纪80年代,时任果品公司经理的洪我凭患胃病住院,女儿在上学,儿子在外出差,妻子一人照顾不来。供销社员工们便自发轮班来照顾。
除了扶助这些病弱员工,供销社也致力于营造大家庭的温暖。1995年,晋江市供销系统在职员工900多人,而退休员工达到1200多人。当年,晋江市供销社离退休协会成立,同时要求各基层社也成立协会。基层供销社直属公司纷纷为离退休协会捐款,用于协会日常开销。每年,协会都会为65岁、70岁、75岁、80岁的副股级退休员工过生日,组织一些员工带些鸡蛋面线、蛋糕到寿星家里,陪他话家常,和他吃蛋糕。晋江永和供销社离休干部苏宗锭已经80多岁了,退休后一直在为村里筹钱修路,造福子孙后代。过生日时,供销社员工们特地给他做了一个寿匾,让老人颇感欣慰。
去年,单是晋江安海供销社就慰问特困、重病退休人员41人次,发放慰问金20100元。该供销社员工高性强现在已经54岁了,精神失常,父母双亡,至今未婚,由其姐妹照顾。安海供销社了解情况后,每月给其发放生活费500元,并为其申请办理每月42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同时,多次向晋江市民政局、晋江市总工会申请各种补助,共计3000元。
正是这样浓厚的互助氛围,让供销社员工们理所当然地把弱势群众视为亲人,自发接力照顾着。
无论在何时,晋江市供销社的员工们都始终铭记社训中的“奉献”二字,无论是帮助他人还是彼此之间互帮互助。蔡文彬介绍,1992年供销社改制后举步维艰,什么都必须依靠自己,当时以洪肇战、施养鹏等为代表的晋江市供销社领导班子提出全社员工必须自强自立,商讨得出八字社训——自强、开拓、奋进、奉献。
艰难时期主要强调自强不息,但为什么还要有奉献精神?蔡文彬说,这是因为供销社的性质原本就是农村商业,是由当地农民自发入股的合作企业,“既然是由农民发起,自然是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要有奉献精神”。尽管到了1978年左右,供销社的员工里多了上山下乡的青年、补员人员以及退伍军人等,但一代传一代的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未变。直到今天,八字社训仍旧是晋江市供销社员工的基本准则,“奉献”这个词更是深深地印在了供销人的脑海中。
“供销工作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促进供销社的振兴发展。”蔡文彬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