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高甲戏经典阔别十年 今晚邀您“大闹花府”
八旬编剧加盟昼夜连轴陪练 为了昨晚的带妆彩排,昨天早上,演员们就做了最后的排练冲刺。 这次《大闹花府》恢复排练以来,剧团请来老编剧,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最初编写整理《大闹花府》的张伯萍老先生出山,为的是让经典更好地重现在舞台上,接受老观众的审视。 昨天上午,在高甲剧团一楼的大众剧院里,88岁的张伯萍戴着鸭舌帽,穿着灰马甲,一会儿上台为演员们纠正台位和动作,一会儿端坐台下看戏思考。其实他已经离开工作岗位20多年了,回到剧团为青年演员讲戏,却依旧满腔热血。 张伯萍老先生说,原剧表演时长约三个小时,新的传承版同样为三个小时。大约两个月前,他应邀回剧团为年轻演员讲戏。有时候排练是下午连着晚上进行,他和年轻演员一样,下午到剧团陪着排练,在剧团吃完工作餐,和年轻演员一同排练到晚上9点才回家。 经过紧张排练和彩排,今天晚上,《大闹花府》就要重回舞台。张伯萍希望,这出曾在民间广泛演出的剧目,能够再度焕发光彩。 □对话张伯萍 老百姓喜欢,这是它继续存在的价值 记者:流传于民间的《大闹花府》,怎样变成了剧本? 张伯萍:上世纪70年代末,我和著名高甲戏演员蔡友辉(已过世)一起,将传统“幕表戏”《大闹花府》整理成剧本。我们共同选择整理这出剧,因为剧情丰富,老百姓也喜欢看这出戏,这是它继续存在于舞台上的价值。以前的高甲戏传承,都是艺人说给艺人听。我将蔡友辉口述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将戏剧一场场进行梳理,删改了些许口口相传时的封建糟粕。 记者:《大闹花府》又重新排练起来了,你觉得现在的年轻演员和以前的老演员相比,有什么变化? 张伯萍:比起老演员,年轻演员在理解角色上深度还不够。我这次来帮忙排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说白是否清楚。年轻演员受电视主持人、演员的语速影响,在舞台上语速太快。像《大闹花府》这样的古装戏,使用半文言对白,如果没有清晰的发音,观众会听不大清楚。 记者:作为最年长的高甲戏编剧,以后有机会还会亲自指导排练吗? 张伯萍:身边的老艺人、老编剧纷纷离世,而我很庆幸自己的头脑还能使用,手脚还比较灵活。如果有心力,我还愿意继续为传统戏的传承服务。 |
- 2014-03-23公益低票价演出拉开帷幕 泉州28日演《虎丘记》
- 2014-02-21戏曲文化作引休闲经济发力 老“戏村”新活力
- 2014-02-16《连升三级》大众剧院演出 尽展泉州高甲戏魅力
- 2013-12-212014年新年戏曲晚会 泉州高甲戏将有6分钟表演
- 2013-11-07泉州高甲戏《送水饭》 斩获中国戏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