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老闸、帆影,在许多泉州人心里,旧金鸡拦河闸是一个梦想,一段记忆,一个符号。(陈起拓 翻拍)
走过50年历程的旧金鸡拦河闸在本周正式开始拆除,4月14日敲下第一锤,本报特约采访当年的建造者以及周边居民,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报记者 陈士奇
旧金鸡闸告别感言
又是一个四月的清晨,暖阳、和风。与半个世纪来,我曾经见过的春晓没有区别。
而我,将告别你们,我的建设者,我的邻居,肥沃的农田、湍急的江水。
你们和我心中的感受应该是一样的,骄傲、欣慰,留恋与不舍。我们曾经一起面对过风雨,一起经历年少、壮年与老迈。
祖先早已想在这里实现“破金鸡,灌晋南”的梦想,宋代金鸡桥曾横跨晋江,解决两岸村民渡江的难题,但无法调蓄江水。于是,上世纪60年代,勇敢的泉州人将我建造,建在金鸡桥消失的原址,延续祖辈的梦想。
我依然清晰记得,万人建设队伍,几千辆手推车,金鸡战鼓一响,各行各业争相支援;依然清晰记得百位工人抱沙包,跳入江水堵缺;嘹亮的号子、高昂的歌声,仍在耳边回响。你们还能哼出那段旋律吧,怎能忘记?
1967年8月,浩大的工程终于完工。那天,风吹过我的身躯,年轻而伟岸;水流过我的脚下,冰凉而激烈。供水、防洪、灌溉,晋江下游周边农田得以滋润,400万人口不再为吃水发愁。我多么骄傲,你们多么自豪,泉州的父老乡亲称我为必不可少的“生命闸”。
我记得你,我的建设者,你们中的许多人选择留下,参与维护,年年潜入江中,用稻草去堵塞缝隙。远的不说,只说近的,1998年至2006年之间,我经受了20多次台风和暴雨的考验,尤其是在2000年还抵抗住了晋江流域自196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考验。
岁月不饶人,我们都老了。当离别的时刻到来,你们赶来告别。当年意气风发的设计者、建造者,你们都已霜染乌发;儿时从我身上经过的孩子,你也有了皱纹。
回拨指针,顺着时间的轴线,老照片与回忆记录着点点滴滴,光辉岁月的豪情抚慰着离别的伤感。
四月春风依旧吹拂,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带着这份坚强、勇敢、执著去迎接新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