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德化78岁老人追逐傀儡戏 珍藏约有百年历史木偶

qz.fjsen.com 2014-04-26 08:59  吴月芳 田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白塘村老家,老人留了16件木偶

东南网4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田米 文/图)乡村戏台,曲终人散。

2003年,王孝情老艺人收拾好悬丝傀儡,将曾经花大价钱买来的这套50多个精美傀儡珍藏起来。因为他再也演不动了。

傀儡戏曾一度在泉州城乡风靡,老人的“金兰班”戏团有时忙起来,连上厕所都没时间。而仅在老人的家乡——泉州德化水口镇白塘村,他和那套精美傀儡的原主人,祖上都会演傀儡戏。

王孝情42岁才正式以演木偶戏为生,而此前,他是一名乡村教师。

祖上的宝贝

被他高价买下

在王孝情老家香堂里邂逅百年前精致的悬丝傀儡,顿时觉得不虚此行。这些傀儡须发乌黑,口唇鲜红,栩栩如生。木偶身上的衣服,布料虽略微泛黄,但丝线颜色依然艳丽。

50年前,王孝情得知村里一位乡村教师要出手这套木偶。这位老师祖上也演木偶戏,传到他这代才渐渐淡出,所以才想把这套老行当转让了。

王孝情当时28岁,爷爷和父亲都会演木偶戏,但他总觉得家里祖传的木偶造型不好看,就想买下那套。因为他知道那套木偶是人家祖上就传下来的,木偶精细。据说,木偶身上的衣服是原主人在莆田订制的。

当时那位想出手的主人想以1400元的价格转让,结果,王孝情付了1500元。事后木偶主人还跟他开玩笑:“还以为买家会压低价格,没想到倒多了100元成交。”

王孝情说,当时一斤猪肉才四毛三,家里的境况也一般,花1500元买这一套老傀儡,是挺大胆的。

以前,王孝情老人所在的戏班忙起来都是好几天

14年之后转行

当傀儡戏艺人

珍藏这套“新”家当14年后,42岁的王孝情决定专心接过祖上的衣钵,当一名傀儡戏艺人,一直到2003年,他演不动了为止。

王孝情邀约数名村民,为他吹拉弹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演出一场傀儡戏只有30元,还要分成八九份。“八份分给参加演出的人,留一份作为后续添置设备的费用。”王孝情回忆道。

他们的戏班名叫“金兰班”,至今还保留着猩红色的幕布。《薛仁贵征西》、《说唐》、《三国演义》都是常演的剧目,“我那时候记忆力特别好,看一遍,就大概能编织出剧情,到乡村表演去了。”

年近八旬的王孝情觉得自己记忆大不如从前了,很多过往都记不清楚,只有至今保留的书籍让他依然记得以前表演的一些剧目。

金兰班的足迹遍及周边的三明尤溪、福州永泰,还有德化乡村。忙起来的时候,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连演五天是常有的事情。

67岁以后,王孝情觉得自己再也演不动了。那些陪伴了他几十年的行当,就再一次被收藏起来。王孝情把16个悬丝傀儡保留在深山的老家中,剩下的30多个被儿子保留在县城的家中,方便老人在哪都能看到自己珍贵的宝贝。

从城市到乡村

木偶戏渐行渐远

现在想要邀请戏班表演,一次500元还拿不下来。据说水口镇白塘村周边只剩下一个傀儡戏班还在表演。

提线木偶在泉州有其他名称,如“嘉礼”戏、“加礼”戏、“悬丝傀儡”等。宋代时木偶戏在泉州广为流传,到了明代进一步和民间仪式结合,得到很大的发展。

清末民初,资料记载泉州一带有60多个木偶戏班遍布城乡。泉州东岳庙、关帝庙、元妙观、城隍庙等“四大庙”,均有固定戏班为祈天酬神专门演出。可是到现在,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统计泉州仅存布袋戏和木偶剧团十几个。

泉州现存最早的木偶头,是明末清初制作的。当时泉州知名的木偶头雕刻作坊有涂后街的西来意和涂门街的周冕号。西来意的木偶头比江加走的木偶头早了200年,可以说后期的江加走承前启后融之前流派之长,才开创了泉州木偶头雕刻艺术的新境界。

最近泉州正在举办第七届民间布袋戏邀请赛。第二轮比赛从4月30日至5月2日,每天上午在东街元妙观举行,为的是方便“五一”假期市民和游客观赏。有兴趣的你可以关注,从中管窥曾经活跃在泉州民间的木偶艺术的魅力。

文艺看台(每天上午9点30分开始)

4月30日 永春蓬壶美山木偶剧团上午:东街元妙观《女中魁》

5月1日 南安溪口世袭布袋戏团上午:东街元妙观《修三妖》

5月2日 泉港掌中木偶艺术团上午:东街元妙观《水浒片段》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