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6年底,晋江公交车中,使用LNG等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将达到30%。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系统改善晋江生态、生活、生产环境,晋江将从今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投资127亿元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与运行服务体系,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滨海生态城市,提高广大市民对城乡环境的满意度。
针对城市绿地规模偏低结构不佳、水体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变化引发大气和内涝风险、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水平低和交通出行趋向依赖石油的小汽车等突出环境问题,晋江将全面实施七大专项行动。
建设智慧型环境管理信息平台
晋江将抓紧建设环境信息监测、分析、处置平台,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构建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环境管理体系。
生态绿网建设行动
为创建多样化的生态格局,晋江将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生态绿化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市域森林覆盖率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生态系统综合效益,初步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滨海生态绿城。
对此,晋江将在2013年完成300亩红树林一期实验区的基础上,在三年内完成红树林种植面积约650亩;完成10个采石矿坑的生态修复工作;完成3.6万亩的植树造林任务,提高市域森林覆盖率至18%;在完成崎山公园基础上,每镇完成一个镇级公园建设,完成10万平方米的城市立体绿化面积,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健康水系修复行动
为实现“水清”目标,晋江将实施河道流域污染治理、完善水资源高效配置以及滨水生态环境建设,构建集防洪排涝、水质保护、亲水景观、水生态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健康流域,初步营造“排水畅通、水清岸绿、景观优美、人水相亲”的城市水环境。
对此,晋江将在三年内完成南低干渠(海烟沟段)、梧垵溪等12条溪流的流域整治工程,确保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由现状85%提升至90%以上;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工作行政村覆盖率达50%;创建生态雨洪综合利用示范工程21个;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气候变化应对行动
为提升城市舒适健康水平,晋江将进一步强化城市微气候改善措施及气象变化灾害的防治能力建设,减少城市“静风”环境、内涝灾害及其损失,构建“气候宜人、通风良好、排水畅通”的安全舒适城市。在中心城区达到20年一遇24小时雨量不成灾,集镇区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雨量不成灾。
大气质量提升行动
为保证群众呼吸到新鲜空气,晋江将建设完整的大气污染预警、防控和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大气质量,减少本地自生型雾霾频率,减少重点地区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在执行现有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条件下,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29天以上,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
固废污染控制行动
为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晋江将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原则,整体统筹全市废弃物处置与处理,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与处置体系,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间,打造“街道清洁、家园整洁、美丽晋江”的现代卫生城市形象。
绿色交通体系构建行动
针对“绿色出行”大趋势,晋江将进一步加强慢行系统建设,落实交通工具排放管控、公共交通优先扶持措施,构建公共交通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绿色交通出行结构及生态低碳的交通排放结构,形成“降耗、减排、安全、通畅”的城市交通环境。
在交通效率方面,进一步缩短出行时间,实现主城区至各镇20分钟互通,市域范围任两地30分钟可达,中心城区至各镇实现公交直达。
在交通结构方面,绿色交通出行结构达到53%。其中,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规模达40条,配车600标台,公交分担率由8%提高到15%;建成“三纵三横”的步行主廊道,形成覆盖核心区的交通微循环网络。
在交通排放方面,至2016年底,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在公交车辆中达到30%,在环卫车辆中达到15%。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李玲玲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