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人常吃海鲜还要补碘吗? 不存在碘过量现象

qz.fjsen.com 2014-05-15 14:28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常吃海鲜,泉州人还要补碘吗?

市疾控中心:我市居民碘营养状态为充足水平,不存在碘过量现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还需补碘

今天是我国第2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科学补碘,保护智力正常发育”。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或机体碘营养不良造成的一种疾病的总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及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早报记者 赵鹏云

有一些市民认为,泉州人经常吃海带、紫菜和贝类等富碘食品,还有必要再吃加碘盐吗?昨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泉州人的碘营养状态为充足水平,不存在碘过量现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需人群还需多吃碘盐来补碘。

饭菜中多海鲜

泉州人也要吃碘盐

很多人知道,在海带、紫菜和贝类等海鲜中,含有大量的碘营养。对生活在沿海的泉州人来说,饭桌上离不开海鲜。那么,泉州人到底还需不需要吃碘盐来补碘?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在省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泉州不定期开展居民“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抽样调查。2011年,在鲤城、洛江、惠安、南安、晋江和德化等6个县(市、区)的“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抽样调查及去年泉州开展的“儿童尿碘监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泉州人的碘营养状态为充足水平,不存在碘过量现象,只是哺乳期妇女和孕妇等特需人群还需多吃碘盐来补碘。

2009年,卫生部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等4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显示,沿海地区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膳食中的碘84.2%来自加碘食盐,来自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2.1%),来自饮用水的碘占2.7%。如果不食用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因此,沿海地区的居民也需要普及加碘食盐,以保证居民的碘摄入,进一步降低碘缺乏的风险。

人体为何要补碘?

因为它是“智力元素”

疾控专家介绍,脑组织发育有准确的时间性,像火车、飞机一样,按一张严格的时刻表运行,准时开始,准时结束。这张时刻表是从母亲肚子里有小宝宝开始,一直延续到出生后两周岁内,这段时间为脑发育的关键期,大脑神经的生长必须依靠甲状腺激素。为了制造足够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需要充足的碘,如果在此期间出现任何程度的碘营养不足,会导致大脑发育不正常。关键期内因缺碘造成脑发育不良问题是不会康复的,一旦形成则抱憾终身。因此,从脑发育离不开碘这个角度来说,碘是“智力元素”。

碘缺乏病不仅发生在农村,也可发生在城市。1995年,我国北京、上海、济南、福州等10个城市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5个城市儿童尿碘中位数低于100微克/升,处于碘营养不足水平;7个城市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在5%以上,最高达26.41%。2009年,福建、辽宁、浙江、上海4个省、市开展沿海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上海地区孕妇尿碘水平低于150微克/升的占55.4%。由此表明,营养和生活水平较好的城市同样存在人群碘营养不足的问题。

防治碘缺乏病

需普及食盐加碘

补碘的措施主要有碘盐、碘制剂和富碘食品等,我国预防控制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普及加碘食盐。泉州市每年都在全市开展“居民食用盐碘含量监测”抽样调查,其中2013年监测居民户碘盐3300份,结果碘盐覆盖率达到97.54%,合格碘盐使用率为95.66%,可见加碘食盐已经在我市居民生活中得到普及。

据介绍,正常人每日需要的供碘量约为150微克,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则。食盐是人体每日所需,人类经过近100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等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目前我市虽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但是碘缺乏危害是自然环境缺碘造成的,而这一现状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们要世世代代食用碘盐。

□小贴士

如何判断人体

碘营养是否充足

怎样评判一个地区人群碘营养状况是否适宜呢?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认为,当地6岁以上一般人群(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外)碘营养状态:尿碘中位数<100微克/升为碘缺乏,100~199微克/升为适宜,200~299微克/升为大于需要量,≥300微克/升为碘过量。孕妇碘营养状态:尿碘中位数<150微克/升为碘缺乏,150~249微克/升为适宜,250~499微克/升大于需要量,≥500微克/升为碘过量。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态:尿碘中位数<100微克/升为碘缺乏,≥100微克/升为适宜。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