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竹编艺术家凌文彬:痴狂一生 只为坚守“竹编之梦”
2014-05-16 09:4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因为喜欢竹编,泉州西街的凌文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刻苦研究;为了创作,不惜把做手术的钱投入到事业当中,因此差点妻离子散;几十年梦想不变,为的是将泉州改良竹编提升到更高境界。

竹编是凌文彬的一切,如今,竹编已经和他形影不离。

食不果腹的年代 “妄想”成就巅峰之作

在中国传统的竹编工艺中,“改良竹编”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优秀的艺种。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改良竹编”创造性地编制出了高级兽类和人物的造型,进一步提高了泉州竹编的艺术品位。在泉州,竹编工艺的跨越式发展,不得不归功于泉州目前改良竹编工艺的传承人凌文彬,他在传统竹编简单编织的基础上,大胆地镶、编插各种新花型,把泉州竹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959年,因家境贫困,年仅12岁的凌文彬小学一毕业就辍学了。1963年,16岁的他进入竹编工艺厂当起了学徒。“破竹”是学习竹编制作工艺的首道工序,要想做出精湛的竹编,竹要破得均匀,但纤细的竹丝经常会插到手指里头。凌文彬说,竹丝插进手指后,自己会用铁夹子把竹丝夹出来。“铁夹子只有钥匙般大小,就像是外科医生用的小镊子。几十年了,我的铁夹子早已生锈了,习以为常了,不算痛苦。”

上世纪60年代,传统竹编以竹子为原材料,产品易腐、易蛀、易损,而且编织构造只有几种机械性的造型,竹编工艺的局限性很大,很难在艺术创作上有所突破。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里,竹编工艺厂对工人实行计件,一般人都认为只要能多做一些产品,多赚一些薪金,根本不会去考虑所谓的“竹编创作”。然而凌文彬却与众不同,他梦想在竹编工艺上能有所突破:“竹编这么美,有没有无限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做出登峰造极的作品?”每每这么问时,他都要被师兄们嘲笑:“在这行绝对不行,你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几个竹编,赚点小钱就好了”。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