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题字“铜佛古寺”
东南网6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田米 文/图)百源川池倒映着泉州工人文化宫斑斓的灯火,一边的铜佛寺却在黑暗中陷入静谧的沉睡。
哀伤笼罩了这个星期。寺里的青灯古佛依旧,而住持妙莲姑标准的唱念声,再也不会响起。
6月3日,老人在自己的厢房中安然圆寂,享年96岁。昨天,大家为这位佛教前辈举行了封龛仪式。
妙莲姑,俗家姓名陈妙莲,三岁伴佛,一生清修,是近年来泉州健在、为数不多的曾与弘一大师有过交集的佛门人士。在铜佛寺,至今留有弘一大师真迹,以及“铜佛古寺”一匾、楹联四对、“出食台”一座,妙莲姑则见证了这一切。
三岁入寺伴佛 勤学不辍
年少的妙莲勤学好问、明礼懂事,弘一大师很是赞赏,好几次托性愿法师转赠书和墨宝给她。
铜佛寺的佛堂内,有这样一副对联:勤修清净菠萝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短短14个字,映照出了妙莲姑朴素的一生。
妙莲姑出生于1919年11月,生身父母从事手工业相关的工作,也是个茹素的家庭。妙莲姑还有个弟弟,曾在开元慈儿院任教。
泉州居士陈珍珍曾替妙莲姑写过一份自述,其中这样讲道,因为姨母年轻守寡,膝下无儿女,妙莲打小即被父母送给了姨母抚养。后来,姨母带着3岁的妙莲,一起到朵莲寺出了家。当时,寺里聘请了晚清一位老秀才当私塾老师,每天教朵莲寺里的孩子、村里的小童,一起读书写字。
那段岁月,妙莲学习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儿童启蒙课程。再长大些,又学习了《论语》、《大学》等经典,习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一众出家的“小菜姑”中,妙莲的毛笔字是写得最好的,这一直为熟悉她的人所津津乐道。
1930年,12岁的妙莲正式拜性愿法师为师傅。性愿法师是一位品学兼优的高僧,在闽南地区颇为有名。在师傅耳提面命的教诲下,妙莲姑严守清规戒律,在早晚功课和佛门经典研习上,都得到了更快的提升。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弘一大师频繁往来于承天寺和百原庵(即现在的铜佛寺)修行,与性愿法师交往甚厚,妙莲由此又与大师结缘,时常得以聆听大师讲经说法。年少的妙莲勤学好问、明礼懂事,弘一大师很是赞赏,好几次托性愿法师转赠书和墨宝给她。
为妙莲姑送行
重振古寺风貌 执著修行
支持寺庙建设和扩建就要花费不少财力和精力,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让妙莲姑因之退缩。
1950年,性愿法师创办了觉华女子佛学苑,由厦门太平岩迁往百源池旁的铜佛寺,妙莲姑离开朵莲寺,到铜佛寺的佛学苑当出纳。1955年,佛学苑又迁往南安石井,妙莲姑也随行,一直管理着苑中财务。
1966年,佛学苑在“文革”中解散。妙莲姑不得已回了家,与弟弟同住,她开始做些制衣裁缝的手工活,赚钱补贴家用。在居士陈珍珍替写的自述中,妙莲姑回忆道,这段时间家中生活虽然清苦,但她心中谨记师傅的教化,坚定信念,坚持修行。她的唱念功一直很好,几乎成为泉州佛教界的典范。
1981年,时任泉州市委统战部部长谢永华专程聘请妙莲姑,担任铜佛寺的监院。
担起监院的重任,妙莲姑开始为铜佛寺的重建和扩建而奔走。铜佛寺的历史,可追溯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泉州知府杨胤锡主持扩建该寺后,铸造铜佛15尊,高5尺,遂易名“铜佛寺”。这座有故事的寺庙在特殊年代几近荒废,部分地块甚至已被一些单位占用,复建的难度可想而知。
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吴松柏回忆说,他后来陪着妙莲姑,一起为寺庙建设和扩建的手续等事宜奔走了许多时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寺庙的运营经费并不充裕,光支持寺庙建设和扩建就要花费不少财力和精力,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让妙莲姑因之退缩。
艰苦抚养弃婴 心存大爱
在阿姑的坚持下,有些孩子进入学校读书,有的读到了中专毕业,已经走上了社会。
就在妙莲姑为重振古寺风貌而奔走的时候,有些弃婴被放在了寺庙门口。佛家讲求“与人为善”的理念,尽管寺庙建设急需用钱,开销已经很紧张,但妙莲姑仍然决定,收养这些可怜的孩子。
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吴松柏说,早年铜佛寺里共收养了六个孩子。在阿姑的坚持下,有些孩子进入学校读书,有的读到了中专毕业,已经走上了社会。有的孩子愿意留在寺里帮忙,这两天,妙莲姑归西,当年那些受到帮助的孩子都回来忙前忙后,为阿姑操办丧事,送她最后一程。
泉州市佛教协会会长释向愿法师说,妙莲姑作为长辈,是清净梵修的典范。他说,普通人生儿养女尚且不易,妙莲姑作为出家人,虽不曾体会过那种天然的感情,但收养这些无辜的弃儿,她心中淌出的爱,却是大爱,更胜俗世众人。
特写
她亲手做僧鞋 给弘一大师穿
为了解弘一大师在泉州更多的生活细节,今年77岁的护法居士林镇汉,曾在2002年以后与妙莲姑有过一次畅谈。其中,妙莲姑与弘一大师接触的一些细节,林镇汉都写入了笔记。
妙莲姑在顺济桥头的朵莲寺修行时,她与一同修行的姨母一起,时常送豆腐等素食到百原庵、承天寺,给弘一大师食用。朵莲寺里至今还有一棵老杨桃树,妙莲姑会顺便摘这棵树上的杨桃,一并送给弘一大师。
妙莲姑回忆说,她送饭食给弘一大师时,看到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僧衣旧了破了总舍不得丢弃,自己又不善缝补,她就趁送素食之便,顺手将老法师的破僧衣拿回来,浆洗缝补,有时也亲手做僧鞋给老法师穿。
弘一大师晚年常到顺济桥下的朵莲寺讲经,来听的人很多。大师每次讲经之前,都是妙莲姑和坠仔姑两人手持引罄等法器前往课堂,恭请老法师到讲堂端坐讲演佛法。
弘一大师送给妙莲姑不少墨宝。比如“志行坚固”的横幅和对联,还有一本《遗教经》,讲的是关于佛祖涅槃的经书。妙莲姑说,因是法帖,所以特别珍贵,上面还有法师的亲笔题款。遗憾的是,这些宝物大多已失于“文革”。
对妙莲姑来说,最重要的一幅字,就是弘一大师依据法号送的“戒香”二字。几十年来,一直由她自己珍藏,上世纪90年代末,发现纸上出现了小蛀洞,妙莲姑就请朵莲寺的徒弟本清拿去重新裱褙。不想,意外发生,本清因车祸不幸去世,墨宝也没了下落。更没想到的是,后来这幅字因缘际会,又重新出现在了朵莲寺,现在依然保存在那里。
相关报道>>>
为弘一法师补过僧衣 生前收养了六名孩子 泉
州市区铜佛寺96岁妙莲姑日前往生,其善行广受赞誉
妙莲姑
核心提示
“阿娜,福利院里的那些孩子没父没母的很可怜,把善友供养的水果给他们送去……”泉州市佛教协会原副会长、顾问,泉州市铜佛寺监院妙莲姑(法号戒香)于6月3日晚10时多走完了她的一生,但52岁的在家居士吴丽娜似乎还能听到妙莲姑的交代,感受到她的慈悲为怀。
昨日,记者看到,市区铜佛寺到处都悬挂着黄色绸缎,寺里传出念佛声,数百人自发来为妙莲姑助念。
“妙德传扬悲智兼修垂教范,莲台高筑庄严界相誉温陵。”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吴松柏之前曾撰文从品德和佛学修养方面这样评价妙莲姑。
□本报记者 黄雅珊 文/图
妙莲姑(后排中)和她收养过的5个女孩(前排3个和第二排左二、左三)
慈悲为怀收养过六名孩子
“哇啊……哇啊……”1986年的一天,中心市区朵莲寺的茶亭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
这就是妙莲姑收养的第一个孩子阿亭,由朵莲寺的阿姑收养后转由妙莲姑收养,今年已28岁。同年,她还收养了被遗弃在铜佛寺门口的第二个孩子“阿二”,今年她也28岁了。之后,她又陆续收养过4个孩子。
阿肥3岁时被铜佛寺收养,今年30岁。她最早的栖居地是孤儿院,曾两次被人家收养,但因其一脚患有小儿麻痹症而两次被退回孤儿院。后来,孤儿院的人找到妙莲姑,妙莲姑因此收养了阿肥。在她的照顾下,阿肥5岁时就走得很自在了。
因为辈分,妙莲姑收养的这些孩子都称呼她为“阿太”。阿二说:“在我的印象中,没见过阿太发过脾气,她总是轻声细语地教导我们,从来不舍得骂我们,更不要说打我们了。”
妙莲姑给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还要好。即便在上世纪90时代初寺里比较困难时,这些孩子也没怎么受过苦。“阿太宁愿自己不吃,也不舍得饿我们一顿。”阿二回忆道。而在教育方面,妙莲姑对这些孩子也不放松,其中,阿亭读到大专,阿二读到中专,阿肥读到职专,后来她们还去读了佛学院,毕业后就在寺里帮忙寺务。
“常人生儿育女很正常,衍伸出来的父爱和母爱也是天性,但对出家人而言,要投入父爱母爱这种感觉则不容易,但她做到了。”泉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向愿法师如是说。
弘一法师写给妙莲姑的书法 (资料图片)
失明后还常接济乞丐
对寺里收养的孩子如此,对待孤儿和乞丐,妙莲姑也是如此慈悲。
“寺门口还有乞丐,寺里有东西要拿给他们吃。”前几年,90岁高龄的妙莲姑已基本失明了,但只要有人拿饭菜或水果给她吃,她总要唠叨这几句。
和妙莲姑有过二三十年之交的吴丽娜知道,妙莲姑之所以还总是叨念着那几句话,是因为早些年她还能在寺里到处走动时,看到乞丐在门口讨食,她总是慷慨地把善友来寺里供奉留下的食品分给那些乞丐。
“以前,她会自己送东西去给孤儿院的孩子,年老后就派我们去。”吴丽娜说,妙莲姑总是揣着慈悲心,眷顾别人。她还记得20多年前,身体总不好的她无意中来到铜佛寺。当时,寺里正在做功课,她就在一旁安静地坐着。做完功课后,妙莲姑主动上前和她打招呼,邀请她吃早饭。后来,她碰到不顺心的事向妙莲姑倾诉时,她总是耐心地听,慢慢地开导。
佛经唱腔在泉州数一数二
“妙法薰一心心心弘法戒 莲花开九品品品散花香”,这是向妙莲姑学习过梵呗唱腔的道兴法师(东海观音寺负责人)在得知其往生后,连夜赶来赞颂并为其做的一副藏头藏尾联,就此表达他对妙莲姑在戒德和品德方面的赞美。
据悉,在泉州,妙莲姑的梵呗唱腔数一数二,而她也毫不吝惜地传授给后人。
妙莲姑出生于1919年,因其姨母无儿无女,她自小便被父母送给姨母做女儿,3岁时随姨母在朵莲寺出家。当时,寺中聘了一位老秀才当私塾老师,妙莲姑因此得以读书写字,自小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稍大后又习读《论语》、《大学》等儒家典集,也练了一手好毛笔字。1981年5月,她被聘为铜佛寺监院。
向愿法师说,不单作为佛教弟子的长辈,还包括在佛学修养方面,妙莲姑都是一位值得大家尊敬的老人。
为弘一法师补过僧衣
如果不是77岁的在家居士林镇汉说起,几乎很少人知道妙莲姑与弘一法师还有一段渊源呢。
妙莲姑的法号叫“戒香”,如今,在朵莲寺里有一幅弘一法师的书法真迹,内容也是《戒香》,其实这就是弘一法师写给妙莲姑的书法。
妙莲姑曾向林镇汉回忆说:“弘一法师的整个晚年都是在闽南度过的,时常住在开元寺、承天寺和百原庵(今铜佛寺),与我的师父性愿法师交往甚厚。”
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妙莲姑就住在朵莲寺,经常被大人差遣随腰姑(法号普明)去百原庵、承天寺送豆腐等素食给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平素生活十分俭朴,僧衣旧了破了总舍不得丢弃,自己又不善缝补。妙莲姑趁送素食之便,总是顺手将弘一法师的破僧衣拿回浆洗缝补,有时也做罗汉鞋(一种僧鞋)给老法师穿。
“《戒香》就是弘一法师依据我的法号特地书写赠给我的。”妙莲姑曾对林镇汉说,《戒香》几十年来一直由其珍藏着,早些年发现有小蛀洞后,她便请朵莲寺的本清(其徒弟)拿去裱褙,但不久本清却因车祸不幸去世,本以为此墨宝没了下落,后来才知《戒香》出现在朵莲寺。
现在,铜佛寺还遗有不少弘一法师的真迹,除了《铜佛古寺》一匾外,尚有楹联四对等。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