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南安文化周隆重登场 精彩活动让人赞叹“不简单”

qz.fjsen.com 2014-07-12 07:52:4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文化之都·魅力南安”文化周登场

精彩活动让人赞叹“不简单”

漆线雕艺术展示现场,一位小朋友正在学习漆线雕。

继鲤城和晋江之后,“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县域活动迎来了第三场——昨日上午,“文化之都·魅力南安”文化周隆重登场,精彩好玩的活动,让现场市民大为赞叹“不简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不简单吧!

□本报记者 孙灿芬 陈林森 戴涵琦 文/图

非遗中的南安——

1700年光阴

积淀两万条线索

石博天下,水暖万家。响当当的城市名片,让人对南安的特色产业印象深刻。

就像泉州人所说的,“先有丰州,后有泉州”。南安历史上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早在公元260年的三国东吴永安年间就在此设立“东安县”。时下经常被人提起的“武荣古郡”,已经是公元684年唐嗣圣初年的事了。

悠久的历史酿就深厚的人文底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南音、布袋戏、高甲戏、杖头木偶、提线木偶、掷铙等闽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南安得到良好的传承和保护,庙会、八仙阁、龙船阁、拔拔灯、天香巡游、广泽尊王信俗、城隍信俗、田都元帅信俗等民间习俗至今为群众所喜爱和参与;制鼓、制面线、漆线雕、木雕、砖雕、锡雕、木偶头和电音三太子制作等手工技艺代代相传。

据南安文化部门介绍,多年来,南安已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线索两万条,调查项目3434个;公布五批61项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英都拔拔灯、蔡氏古民居营造技艺等两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手工艺展示现场,一群小朋友正在学习制作妆糕人。

舌尖上的南安——

洪濑鸡爪

行销天下

旅行,就是换个城市吃当地风味——这样一种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由此,也可以看出,美食在城市魅力值中所占的比重。

以洪濑鸡爪为代表,南安的小吃真不少。用鸡爪、调味粉和适量辣调制而成,洪濑鸡爪口感柔韧,让人越吃越想吃。借势电商,生意还做到了全国各地,不仅让在外乡亲一解思乡情,也让更多的人通过美食打开了了解泉州的一扇窗户。特别要提醒的是,在本次南安文化周上,贻庆和红全周联袂登场做展销,到场的市民除了可以以优惠价格购买,还可以放开肚子试吃,千万别错过。

鸡爪之外,精彩多多。金淘的豆干,咸香爽口;英都的麻糍,Q弹十足。还有官桥的驴肉、牛肉羹、烧肉粽,洪濑的面线糊、酸菜面,诗山的卤面,溪美的肉圆,埔头的水丸以及太同红腐乳、石亭绿茶等等。怎么样,流口水了吧,记得找时间去南安寻觅美食哦!

●名人——郑成功 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南安石井人。此外,南安还是开国名将叶飞、著名侨领李光前的故乡。

●名山——九日山 九日山上的摩崖石刻记载了自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162年间,泉州府尹和市舶司等地方官员为“番舶”举办的11次祈风典礼。

●名戏——高甲戏 高甲戏明末时期源于南安石井岑兜村,创始人洪埔原为“四平戏”师傅,随戏班流动演出至闽南一带,之后便定居于岑兜村。

●名桥——五里桥 连接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的五里桥,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建筑——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集中表现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影响的闽南雕塑艺术,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电音三太子在开幕式上跳起《最炫民族风》,一下调动了全场气氛。

分享精神不简单

三天发放千张抵用券

跟前两个文化周一样,南安文化周活动的主要场地,也集中在旧面粉厂和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昨日上午9时左右,位于旧面粉厂钢结构大厅附近的报到处就已经挤满了人。在这里,工作人员忙碌地向前来签到的市民发放价值5元的抵用券。在离报到处不到10米的地方,闽南伴手礼展销正在热闹进行中。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本次闽南伴手礼展销主推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食品,包括洪濑鸡爪、英都麻糍、莲花药茶、蓬华芥菜干、向阳高山蜂蜜以及南安面线、木雕、漆线雕等在内,无不展现了富有闽南特色的文化元素,牵引着泉州人浓厚的乡愁记忆。

“我们发放的抵用券,就是让大家在展销现场直接抵扣现金的。”负责发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周五至周日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主办方共为市民安排了1000张抵用券。不仅如此,展销食品的商家和企业还推出了免费试吃,让大家不用买,也可以品鉴“舌尖上的南安”。部分企业如宋香、金鹿等,还推出大幅度的打折券。

王培元展示1973年刊登于省报的作品

非遗展示不简单

老艺人现场传授老技艺

戴箬笠,穿蓑衣,扛锄头,牵耕牛——多么富有田园气息的画面。

画面中的蓑衣,如假包换地出现在昨日的文化周活动现场。在60多岁的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奕培手里,几片原生态的棕皮,经过整理、裁剪、缝制等工序,短短十几分钟,一件微缩型的蓑衣就基本成型了。“做一件正常大小的蓑衣,就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少说得三天时间。”除了蓑衣,老人还制作轿纽、棕刷、拜垫等棕皮用具。这些已经渐行渐远的生活用具,把人一下子带进时光的隧道。

不只是陈奕培老人,漆线雕传承人陈玉坤,民间剪纸艺人杨民兴、王培元,民间妆糕人艺人肖其昌,这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来到钢结构大厅内传统手工艺展示活动现场,和大家分享陪伴他们大半辈子的手工技艺。从剪纸的东西塔、清净寺、清水岩,到惟妙惟肖的黄鹤楼主题面人雕塑,从栩栩如生的蟠龙漆线雕,到千针万线穿制的蓑衣,老手艺的魅力,不仅陶醉了一众成年人,还吸引得从未见过这些事物的小朋友拜师学艺。

丰富活动不简单

部分活动持续至17日

除了有得吃、有互动,以文化为主打,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同样让人目不暇接。

在昨日上午的开幕式表演中,官桥镇什音队的老人们,带来古风演奏,古老的韵味扑面而来;而在昨晚的原创音乐会上,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也给人诸多感动。静的如香道茶道表演,动的如电音三太子大跳《最炫民族风》,不同喜好的市民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口。

在接下来的两天内,还将有布袋戏专场演出、闽南讲古——郑成功的故事、高甲戏专场演出、南音专场演出、“魅力南安 童心飞翔”文艺晚会等陆续精彩登场。其中,布袋戏专场将介绍布袋戏历史及戏偶特色,指导小朋友学习布袋戏操偶。而“武荣古韵”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写意家园”瑾毅油画作品展、“千年古郡 魅力南安”图片展则将持续至17日。

奇人王培元

75岁的民间剪纸艺术家王培元,因为身体的原因,在传统手工艺展示现场,他的话不多,但面前身后台子上的作品替他做了最好的发言。

从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到春、夏、秋、冬四景,从东西塔、清净寺、清水岩等泉州代表性景点,到喜鹊登梅、甘露观音等传统文化题材,王培元老人的剪纸作品线条流畅、细节生动,不管人物还是静物,都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

“我的父亲是民间木刻艺术家,我3岁就开始学绘画,8岁开始剪纸。”老人说,自己退休前是建瓯活塞厂的一名工人,剪纸只是自己的个人爱好,但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剪纸作品已经在省内小有名气,还有《贯彻十大精神》等不少作品见诸报端。

老人的奇,不仅在于剪纸绝艺,还在于多才多艺。印谱、石刻、书法、根雕甚至做脸谱,他学什么像什么,上了手马上成为高手。说话的当口,老人还拿出一张上世纪70年代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司马义·艾买提的合影。“当时他到建瓯检查,刚好碰上我在办个人艺术作品展,照片就是在根雕作品《大鹏展翅》前拍摄的。”

因为在厂里做着供销工作,跑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区市,王培元对旅游兴趣浓厚。上世纪90年代,基于丰富的旅游经验和良好的绘画基础,他干脆自己动手,绘制了一套四本《中国旅游图册》。米粒大的文字说明,彩色的景点地图,乍一看还以为是印刷出来的,其实一笔一划都是手工,让人除了“牛”说不出别的感慨来。 (孙灿芬)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