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一群老自行车工的旧时光
2014-08-07 09:27:53 黄谨 张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晋江安海的海八路和成功路交叉路口,有一群特殊的老伯,他们年均六七十岁,皮肤黝黑,每天骑坐在凤凰自行车上,目视着老街上的车来人往,静候生意上门。

时代更替,改变了座驾

东南网8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黄谨 张帆 实习生 杨婉琼 摄影报道)晋江安海的海八路和成功路交叉路口,有一群特殊的老伯,他们年均六七十岁,皮肤黝黑,每天骑坐在凤凰自行车上,目视着老街上的车来人往,静候生意上门。他们是一群单车工,帮人搬家,载人送货。在三四十年前,他们就是用手中的凤凰自行车养活了一家老小。他们不仅用双脚踩出了各自的人生,如今,也把安海几十年点滴变化踩进了不断向前的车轮里。——题记

盛夏中午1点多,正是一天最热时。

75岁的老杨,穿着人字鞋,把一辆锈迹斑斑的凤凰双骨自行车停靠在阴凉处,然后坐上后座休息。不远处的树下,还有其他几位老伯,和他一样在守候。

老杨从车篮子里摸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大包烟草和烟纸,取出一小撮烟草,用烟纸一卷,火一点,放到嘴边一吸,缓缓吐出一阵烟来。车篮子还备着雨衣、绳子、干毛巾和几瓶凉开水。

老杨是晋江内坑人,干这行40多个年头了,是这群老单车工里最年长的。在老杨记忆中,曾经的安海老街边上没有高楼林立,只是一片宽广的稻田,没有四通八达的马路,仅有乡村小道和幽静小街巷。城镇的模样变了又变,自己也从年轻力壮的小伙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头。

十年前仍有几十个像他们一样的人,现在最多不过十来个,“都老了,干不动了”。有的已经淘汰了“老掉牙”的自行车,改用摩托车了。靠人力价格贵,人们都喜欢搭乘更快也更便宜的摩托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这些靠自行车讨生活的人更加艰辛。只有不贪速度的老人,才会让老杨他们载一程。

空等一上午,没拉到客,老杨抽了一根手卷烟,缓缓吸吐

唯一不变的是他的那辆自行车,它承载着他大半辈子回忆,老杨视之如宝。

老杨20多岁时,家里凑160多元钱,才给他买了这辆当时十分拉风的凤凰牌自行车。那个年代,两头大肥猪才能换来100多块钱,富裕人家嫁妆里才会有一辆凤凰自行车。老杨说,有了自行车后,他开始出来拉活,载人去过泉州、安溪等地,一次可载2人。还帮人送货,最多可载几百斤,硬是靠双脚踩出来的。

附近的人说,老杨这群人,把安海从农村搬进了镇区,或许有些道理。当居住在老城区里的人渐渐搬入高楼,老杨和同行们开始改行做单车工,替人搬家。他还上门帮忙打包,七八楼高都爬,再联系车辆帮忙把家具行李送到新家。而此时,凤凰牌自行车,开始充当起活招牌的作用。“人们看到这辆自行车,就知道咱们是干吗的!”老杨嘿嘿笑。

这些年,老杨已经记不起帮过多少住在老城的人们搬家了。每天早晨六七点,他从内坑的家里骑着自行车赶来,午餐花5元钱解决。但更多时间,老杨一闲坐就是一天,也没活干,等着夕阳西斜,老杨再骑上那辆凤凰牌自行车,往家的方向骑。有时一个月拉不了几摊活,但75岁的老杨坚持要来。“没钱嘛!”老杨笑着脱口而出,随后又认真地说,“干了一辈子了,停不下来,要是突然不干,腿脚肯定要不利索了!”

是啊!停不下来,可岁月无声。30年,40年,一晃,青丝变白发,荒野化作城。对这群老车夫们来说,凤凰牌自行车是他们这辈子谋生的工具,是风雨无阻的伙伴。而对于这个城市,它更像是一枚标签,标注着时代的无声变迁。

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十几年来陪着老杨一起变老,锈迹斑斑

老杨骑着老凤凰自行车穿行在新旧城间,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