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专题> 泉州台商投资区> 文化印象 > 正文

闻名遐迩的葛上陈氏宗祠 距今已有六百多年

qz.fjsen.com 2014-08-27 16:34:3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闻名遐迩的葛上陈氏宗祠

葛上陈氏宗祠

葛上陈氏宗祠历史悠久、建筑古朴、人文积淀深厚,是闻名遐迩的古宗祠,也曾是中共东园镇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诞生地。2009年,葛上陈氏宗祠被惠安县政府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日前,记者走访了这座古宗祠。

宗祠距今已有六百多年

葛上陈氏宗祠,位于东园镇群青村葛上自然村的村中央,建于明朝初年。宗祠坐东北向西南,为歇山顶、抬梁拱斗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宗祠面积近600平方米,是三进构造,由下厅、顶厅和后落组成。其正门两侧嵌入明代麒麟石雕各一幅;顶厅的木镂花风屏;圆、方各类镌刻浮雕柱石,工艺精良。宗祠美轮美奂,气势雄壮。顶厅屏风上悬挂着“解元”、“华英特选”、“选魁”的匾额。历经六百多年风霜,宗祠部分构件已经严重腐朽、破损,在1992年,宗祠在保持原有建筑结构外貌、内貌基础上,对屋顶琉璃瓦、正厅屏风等局部构件进行修复,力求按原状恢复。

据葛上宗祠文物保护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百川介绍,东园镇葛上村陈氏,是始迁祖增安公于明初从晋江涵口迁居葛酱村的,陈氏宗祠也是由曾安公兴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葛上村历史上曾称为葛厝村,在闽南广泛流传葛厝村出皇帝,遭受官兵戮杀,五马分尸,又剁捣成肉酱,由此,后人把葛厝村又称为割酱村,民间故事《帝星灾》,就源于祠堂后落。

葛上陈氏的始迁祖增安公从晋江涵口迁居葛上村后,在这繁衍生息。关于陈氏的繁衍开支,村里如今还传有“二世分东西”之说。除下郊尾刊迁居台湾、后厝刊移居马来西亚之外,今尚有树脚、砖仔埕、大厝、小宗、下田墘、三落、美塘、中塘八个刊。现在,陈氏子孙在葛上村聚居的有近千人,而移居在外谋生的也不少。陈氏后裔如今遍及海内外,在台商区的玉埕、下新厝、后港、陈埭头等地,都有陈氏族人。另外,也有不少陈氏族人客居上海、南京、合肥、泉州、厦门、三明、永安、江西、漳州等地;也有部分陈氏族人移居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曾为中共东园镇地下党支部驻址

宗祠的后落,是明朝万历解元陈文选和明经进士陈文进的故居,兄弟俩的文学,在当时,皆享有盛名。厅柱刻的一对楹联说的就是他们兄弟俩的事迹:“父抡贡子抡元父子登科考年则甲戌与辛巳,兄知府弟知县兄弟进士治下乃太平且永州”。陈文选,号如龙,小时候在葛山宫潜心读书,以文章出众而闻名一时。“万历己卯(1579年)乡试闱中,以《论语》中‘巧笑倩兮章’命题,卷中俱写因诗悟语套语,文选独重素透发,主司定为举人第一。”陈文选中得解元入仕后,任灵山知县。他励精图治,布施仁政,奖赏耕读,政绩斐然。后来升任太平同知,在他治下,劝课农桑,革除弊政,肃清讼狱,修德化民,百姓安居乐业。陈文进,号梦台,1584年明经入仕,知如皋县,升永州通判。

陈百川还向记者介绍,葛上陈氏宗祠曾是中国共产党东园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诞生地。1937年8月,柯昆山等一众共产党人,在宗祠内建立了党支部,发展党员。并在村里组织读书研究会,建立地下交通站,成立抗敌巡回宣传队。他们还组织党员和革命青年参加“泉州抢米”和慰问惨遭日寇烧杀抢掠的“7·16” 獭窟灾民等活动。(记者 郭慧杰 陈智勇 通讯员 吴镇国 张敏丽 文/图)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