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恶劣天气或海战? 晋江“鸽板”疑沉外国帆船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加利恩帆船资料图(图片由吕睿提供) 昨日,作为“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系列活动之一,东亚海洋考古学术研讨会继续在泉州举行。中、日、韩与水下考古相关的学术界人士聚集,探讨水下考古的心得,寻找未来探索的方向。 记者从会上获悉此前在晋江沿海调查时的两个泉州水下考古发现,其一为安海古港附近曾出土数量达5万余片古陶瓷标本,且这批器物年代自唐末起贯穿宋、元、明、清、民国各个历史时期;其二,水下考古人员获知一处名为“鸽板”的沉船水下遗址,通过相关史料和出水瓷器特征等,考古人员推断此处沉船水下遗址所沉没的船只应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加利恩帆船,是至少有两层甲板所构成的大型帆船。 □早报记者 张素萍 出水器物有外国文字 此前泉州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吕睿参加泉州区域水下考古陆地调查活动,在晋江调查中获知一处名为“鸽板”的沉船水下遗址。通过进一步问询获知,“鸽板”之名实为隔板(甲板)的谐音,而且沉船应为外国沉船,渔民们在偶然捞起的船板或器物上发现外国文字。 “可惜因年代久远,渔民没有保存下相关证据。”吕睿说,根据渔民的描述和泉州区域水下考古陆地调查组的现场观察,可以发现鸽板沉船遗址所在海域离岸较近,附近没有暗礁,只有在恶劣天气或战争的影响下,船只才有可能沉没。 沉船或是加利恩帆船 通过相关史料和出水器物特征等,吕睿推断“鸽板”的沉船水下遗址所沉没的船只,应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加利恩帆船,是至少有两层甲板所构成的大型帆船。这种帆船在16至18世纪期间被欧洲多国所采用,西班牙无敌舰队也曾大量使用这种船只。 明代史料也记载这种帆船,称之为“夹板船”。 江日升所著的《台湾外记》中,郑芝龙所采用的关于火船战术的表述,也见证荷兰夹板船应为一种大中型舰船。 该海域曾发生海战 晋江海域自古以渔业为主,货运航道并不经过“鸽板”沉船遗址,货运中出事故可能性较小。而有外国木制船只参与的海战在该海域附近大量爆发的只有明末清初,中国明军(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系列战斗。 史料记载,明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闽南及附近海域多次爆发激战,郑氏海商集团也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摩擦不断。特别是1633年爆发的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料罗湾海战,据福建巡抚邹维琏奏报的战绩:“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焚夷铁甲巨舰五只,夺夷铁甲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 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史料也记录:公司在远东地区这一季度的军事力量被横扫一空,一官(郑芝龙)已成为该公司脚下一根刺,不拔不快。 ■链接 安海古港一工地 出土5万多片古陶瓷标本 2012年11月,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人员对晋江沿海调查时,获知晋江安海古港旁边一个建筑工地施工时,出土大量古代陶瓷器标本。当地一位许姓古陶瓷爱好者用两年时间,在该建筑工地陆续采集几十箱古代陶瓷标本。 今年2月,泉州市博物馆联合国家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厦门大学及福建师范大学各方力量,对这批器物进行初步整理。据统计,这批古陶瓷标本5万多片,多数为瓷器,主要为生活用品,少量为建筑构件。 从年代来看,这批古陶瓷标本自唐末起,贯穿宋、元、明、清、民国及近代各个历史时期。器物种类较多,有碗、盘、壶、盏、灯、瓶等10余种;釉色有青釉、青白釉、酱釉、黑釉、蓝釉、青花瓷、五彩、粉彩等。“窑口方面,这批古陶瓷标本主要有福建本省各窑口、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等。” 这批陶瓷标本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陶瓷外销及安海古港的兴衰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
- 2014-08-29中日韩三国学者齐聚泉州 研讨东亚海洋水下考古
- 2013-12-20泉州发现5处沉船疑点 日货船或被炸沉惠安海域
- 2013-11-01崇武海域发现7处古沉船疑点及大量陶瓷器古化石
- 2013-08-19“泉州水下考古保护与研究中心”有望年底成立
- 2013-03-25金井沙滩发现大量陶瓷碎片 附近极可能有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