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城的谐和 晋江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二
拥抱“新晋江人” 去年,凭借晋江市治安巡逻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50岁的陈富兴一家人如愿落户晋江。成为“新晋江人”,他幸福感满满:“女儿和儿子在这里上学,以后高考不用回老家了。本地市民拥有的社保,我们也有。” 陈富兴是四川绵阳人,在晋江务工15年,现是罗山街道苏前社区巡逻队队长,每月收入3000元。 新型城镇化之下的晋江,更开放、包容。陈富兴,就是这座城市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受益者和见证者之一。在晋江,外来人口常年保持在110万左右。外来产业工人,对创造了全省8%工业产值的晋江来说,贡献不可替代。让外来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是这座城市的胸襟。 2006年底,晋江作出“三不”承诺:不让外来工拿不到工资,不让外来工维不了权,不让外来工的孩子上不了学。 2011年7月,晋江在全省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至今已办理110万多张。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变,内涵丰富,赋予的是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30项市民化待遇。目前,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的人员中,外来工分别占56.1%、62%、56.1%、56%和56.6%。 去年,更推出“无房落户”政策,全面放开人口落户限制,无房务工人员可落户于企业集体户,无单位的可落户于以镇村所在地为公共地址的集体户。至目前,已有1万多人落户。 安居而后乐业。晋江以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等,构筑外来工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已提供3502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41.6%。同时,通过直接落户、就近入学、低额计税、按揭贷款等惠政,鼓励外来工购买安置房。 在晋江,外来人员还可平等参与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选和选举。目前,全市有341名外来人员担任市镇两级的“两代表一委员”。 8月25日,晋江出台《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试行)》。这项全国首创的制度,从融入程度、综合素质、发展贡献、社会奉献、杰出表现、行为控制等方面设置指标,对流动人口实行积分管理。积分前1000名、有意落户晋江的人,可享受1000个公办学校起始学位、1000个安置房购房资格(或自行购房补助)等超市民待遇。 真心换真情。抱着对这座包容之城的认同和归属的情怀,越来越多外来人员把晋江当作家园。近年,沿海不少城市出现用工荒,而在晋江,外来员工每年春节后返厂率都在95%以上。 记者手记>>> 要让幸福来敲门 不是冰冷建筑物的堆叠,不是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新型城镇化之“新”,在于它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依归。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正是晋江城镇化锁定的方向。 安置房建在最好的地块,拿出更多的土地用于基础设施配套,用于植绿、建公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城是城,村是村,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城乡一体化,道路、电力、通信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把外来人员当自家人,让外来人员成为自家人,百万外来工同享市民待遇…… 有识者说,在每一细节注入幸福的元素,是新型城镇化晋江经验的应有之义。诚哉斯言。 要让幸福来敲门——这样的城镇化,才是成功的城镇化。 |
- 2014-09-02在城镇群中找准定位 专家把脉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
- 2014-09-01文与城的唱和 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三
- 2014-08-30产与城的协奏 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一
- 2014-08-29享得到城市品质留得住田园乡愁 晋江就地就近城镇化
- 2014-08-29晋江“组合拳”政策加速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