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产与城的协奏 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一

qz.fjsen.com 2014-08-30 08:24:49 刘益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产与城的协奏 ——晋江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一

晋江大力加强城市建设,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图为位于梅岭街道的竹树下社区公园。陈文经 林剑波 摄

东南网8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城因业兴,业因城旺。

晋江,中国品牌之都,我省县域经济龙头。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工业化进程突进,创造了一个个工业奇迹。但与工业发展相比,晋江的城市化水平一度相对滞后。特别是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阻滞了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品牌建设。

近年来,晋江实施组团战略,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那么,晋江的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有什么独到的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晋江城镇化之新,首先在于不以单纯建城为目标,而是在推进城镇化中,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以“拓展提升、产城融合”的理念,统筹二、三产业,统筹资源要素,辟出一条产城一体、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新路径。

强软肋,一座新城格局初现

城市建设,曾是晋江的软肋。

城市化发育不足、水平偏低,城市配套不完善,城乡布局失序、建设章法缺失,“城非城,村非村”,不仅外地高端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就连不少本地人也外出买房置业。

这一软肋,深深刺痛了晋江人。为改变窘境,晋江决策者痛下决心。

蜕变,始于2009年底。梅岭、滨江、青阳、城北等八大组团征迁先后启动,新的城市建设拉开序幕。

4年多后,从青阳到梅岭,从池店到罗山,晋江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统计显示,2006年,晋江的城镇化率仅46%;2011年,提升到60%;2013年,再提升到64%。

中心城区建设大规模推进,淘汰了低矮破旧的危房和高污染的作坊型企业,换来的是以万达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端服务业企业。

同时,梅岭一带中心城区的绿化覆盖率,由不足35%提升到48%。

有高楼,有绿地,有商贸……晋江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晋江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空间,产业转型与城市化正在深度融合,相得益彰,正深刻影响着晋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说。

在梅岭街道绿洲公园,记者遇到“老晋江”林联昆。他说,以前这里是滩涂和肮脏的水塘,这几年建了公园,环境美了,只要天气好,他每天都要出来散步。

中心城区改造升级,小城镇建设也在发力。2010年以来,金井镇,东石镇、磁灶镇分别成为省、泉州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2013年,晋江整合了113个省和泉州市小城镇建设战役项目,总投资532.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7.79亿元,实际完成79.64亿元。

为深化产城乡融合,晋江还将投入28.7亿元,构筑“152030”快速交通圈,也就是到明年,市域内任一地点15分钟内上高速,中心城区20分钟内通达任一镇街,各镇街和外来人口集中的工业园区之间30分钟内通达。

如今,在市中心的青阳、梅岭,在南部的金井、安海,在北部的池店、陈埭,错落有致的高楼、灯光璀璨的广场、植被茂盛的公园……勾勒出的一座现代化新城的线条,渐渐清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