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峡西岸城镇群中找准定位
——专家把脉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
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将古建筑整合成群,让它们在新时期散发历久弥新的魅力。 (陈起拓 摄)
1日,多名来自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了晋江市晋阳湖、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大埔村等多个新型城镇化建设典型项目后,出席晋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研讨会,共谋晋江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
□本报记者 郭雅莹
找准城镇定位
发挥区域优势
从上世纪80年代“晋江模式”的提出,到新世纪初“晋江经验”的总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晋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路子。然而,已经成为典型模式的晋江如何在新的发展中提升竞争力,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看来,首先要找准定位。
李晓江说:“要在海峡西岸城镇群中寻找晋江的定位。在区域化的格局中,在与泉州等中心城市乃至在海峡两岸的互动中,凸显晋江的魅力与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晋江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他指出,在找准城市定位的同时,还要兼顾改革创新、历史文化、社会服务、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以此寻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
培养服务人才
完善社会治理
在晋江磁灶镇大埔村,已有近200位本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村级敬老院,这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出:“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做到了‘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内外一体、五位一体、古今一体’,还积极探索一些社会组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王春光建议,晋江可继续培养一些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特别是一些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探索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体系”,让这些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从而完善社会治理,实现“善治”、“良治”,以此吸引更多外来人口。
以文化为导向
融入公共空间
行走在五店市传统街区的红砖白墙之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颇感震惊:在老青阳核心区的繁华地段,竟然有保存如此完好的闽南古建筑群。在他心目中,晋江未来就应该是这般历史遗存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模样。
“虽然五店市是传承保护历史与文化的模式之一,但未来城市历史文化保护需要更加多元化。”张兵建议:“晋江应该以文化为导向,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独特性,并在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让市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城市的文化,以此加深融入感。”
善用城市资源 降低社会成本
当前,扩大内需、结构调整、产城融合、创新转型成为晋江的新常态、新特征,一件件设计作品正从晋江洪山文化创意园区源源不断地走向市场。对于这种立足于城市既有资源上的产业创新,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所长郑庆昌十分赞许。
“产业的创新转型,在依靠科技、产业组织等方面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成本。”郑庆昌说。对此,李晓江也建议,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精细安排,善用存量资源,通过集约、节约的产业创新转型方式,推进城市发展,让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晋江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