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演员以境外生为主 (陈小阳 摄)
核心提示
中秋节期间,泉州文化大放异彩,央视四个频道浓墨重彩介绍泉州中秋习俗。中秋节当晚,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栏目里,泉州美食令海内外观众“大饱口福”,牛肉羹、元宵圆、猪蹄、面线糊……足足占据半小时屏幕。当天下午,中文国际频道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传奇中国节——中秋”里,拥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华侨大学作为全球首个直播连线点登上央视,该校三个特色节目——发源于马来西亚的二十四节令鼓演奏、泰国学生水灯漂流、台湾学生天灯祈愿与泉州传统中秋活动一起亮相,展现了泉州兼容并蓄的胸怀。永春小伙林伟龙用闽南语放歌央视综合频道,让世界听见泉州方言。而在中秋节前两天的9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月是故乡明·2014中秋特别节目”则把镜头对准泉州市区大坪山郑成功主题公园,盛赞这一矗立城市中心的公园因为有了民族英雄郑成功铜像,从而成为海峡两岸人民中秋寄托美好愿景的赏月必登之处。
问起央视为何钟爱泉州?一位参与节目拍摄制作的编导如此评价泉州:“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海侨生共度中秋
敞开胸怀拥抱异域文化
本报讯 (记者 李凯龙)央视中文国际频道9月8日中秋节当天推出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传奇中国节——中秋”,节目对大陆、港澳台及境外等地的中秋节习俗进行直播报道。著名侨校华侨大学作为全球首个直播连线点,于当晚17:20-17:30出现在屏幕上。
境外生组建全国高校唯一鼓队
鼓点声声铿锵有力,队形鼓阵反复变化,节奏紧凑快慢有致,华侨大学富有传奇色彩的二十四节令鼓队首先亮相。
据介绍,二十四节令鼓是马来西亚新山中华公会李氏陈再藩、著名作曲家陈徽崇于1988年创作的一种鼓乐表演形式。1997年7月,华侨大学的马来西亚侨生成立了校内,也是中国国内第一支二十四节令鼓队。学生虽毕业了一批又一批,鼓队却一直延续下来,现在已成为华大的一个校园文化品牌,鼓队人员壮大至200人,以境外生和留学生为主。据华侨大学学生处处长陈国柱介绍,二十四节令鼓队作为全国高校唯一一支鼓队,曾到香港、北京巡演。
马来西亚的陈俊良是华大研二的学生,练习打鼓已有5年了。他说,团体中有来自海内外的学生,大家在一起练习,感受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也渐渐了解到打鼓所寓含着的中华色彩,打鼓的动作中就有农夫春天耕种、秋天收割的动作。最为奇特的是,二十四节令鼓没有鼓谱,全由鼓手发挥想像力创作,所以一直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这也是鼓队的魅力所在。
“梦回海丝”舞蹈再现古时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盛况 (央视 截图)
各地习俗齐聚校园
镜头慢慢转移到华侨大学秋中湖一边,来自泰国的学生正在放水灯。这是泰国的传统节目,每年的11月份当地人们都要举行“水灯节”。当晚,来自泰国的学生谢秀英特地穿上泰国传统的民族服饰,轻轻点上水灯上的蜡烛,让寄托着美好愿望的水灯顺水漂去。湖的另一边,来自台湾的学生正在燃放天灯,放飞祝福和愿望。
而华侨大学嘉庚纪念堂的草坪上,华侨大学学生自编自排的节目《梦回海丝》正在上演,学生们扮成泉州惠安女、拍胸舞者的形象,重演泉州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胜景。
文化包容异域情怀
华大的这一幕是泉州异域情怀的一个缩影。长久以来,泉州因文化的开放、包容性而闻名海内外。著名侨校华侨大学,拥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每年学校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境外生文化活动,譬如境外生文化艺术节、泼水节、水灯节、服饰展、圣诞晚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这里共聚齐乐,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这也成为泉州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坪山公园登高赏月
“成功”远眺明月遥寄两岸团圆
一轮明月寄相思 (连静毅 摄)
本报讯 (记者 吴志明)悦耳动听的琵琶声中,月上树梢高高挂,泉州市区大坪山山顶郑成功铜马雕像特别显眼,民族英雄郑成功远眺一轮明月,向着宝岛台湾的方向挥手,雕像下面人们正在演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南音……9月6日晚上,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播出了“月是故乡明·2014中秋特别节目”,第一个镜头就投向了泉州市区大坪山公园,时长1分20秒左右。
主持人张泉灵解说:“中秋时节,这里成为海峡两岸同胞登高赏月的好去处,大坪山头这尊38米的铜马雕像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早在1662年,郑成功就曾经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时至今日郑成功挥手的方向仍是宝岛台湾,每逢中秋月圆,郑成功远眺一轮明月,也象征着海峡两岸期盼团圆、血脉相连一家亲的共同心愿。”
据了解,今年中秋节,央视之所以选择大坪山公园这个赏月点,一来是山上灯光效果层次分明,能体现头顶皎洁的明月,再者从郑成功雕像下仰望明月,意义非凡,它更能表达出海峡两岸同赏一轮明月的心情。
央视浓情“熬煮”泉州美食
洪濑鸡爪
泉州元宵圆
本报讯 (记者许雅玲 殷斯麒)前晚8时,中秋之际,央视科教频道精心推出多个中秋主题节目,其中,《味·道》系列节目《家乡味 远方道》进行4集连播,节目锁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和西南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腾冲两个地方,揭秘之前很少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神秘美食:例如,泉州惠安女独特的打鱼方式和海边新奇美食等,让天下食客大呼过瘾。
崇武鱼卷
“舌尖上的泉州”
再登央视
“说到中秋,月饼必须骄傲称霸,可在泉州的街头巷尾有种丁零当啷的响声,似乎让月饼羞涩了起来,这里的月饼居然不是用来吃的!月饼在博饼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做会饼,传统中一套,由六十三块,大小不同的月饼组成,这会饼是如何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呢?”节目中,央视记者走进泉州寻常人家,了解泉州博饼文化的由来——南安石井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淡化及化解部下的乡愁,特令一位部将,设计出一套玩饼的游戏,便逐渐在台湾和泉州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泉州,必定是个热闹的地方。让泉州发出丁零当啷响声的美食可不止有博饼一个。那圆圆的小白胖子——元宵圆,也是其中一员。“元宵嘛,不是捏的就是摇的,这也能发声?”带着疑问,央视记者来到金鱼巷海丝金凤元宵圆店。松散的芝麻、白糖、猪油、面粉等馅料和钢管、榔头亲密接触后立刻变得紧实、滚圆,这就是泉州人手里的核心资本。
在惠安崇武大岞惠安女民俗风情园里,栏目组拍摄了崇武鱼卷的制作过程及崇武滨海风光,风情园“掌柜”曾梅霞着传统大岞惠女服饰向栏目组介绍惠安女的传说和崇武鱼卷的由来。在小岞拍摄惠安女打鱼归来的画面后,栏目组还拍摄由李丽英组织的惠东女制作惠安特色美食地瓜粉团的全过程。
永春醋猪脚
家乡味道游子难忘
泉州的猪脚必配的一定是永春老醋,永春在外的华侨比本身的人口还要多,回到家乡必吃的就是这道醋猪脚。连央视栏目组都说“嘿!远在他乡的人们好的就是这口!”20世纪初,大量泉州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打拼。那些长期远离故乡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依恋故土的生活,物象便是食物与味道,吃着的是舌头的味觉,思着的却是对故土的念想。闽南饮食也随着这些游子在与故园的来来往往、魂牵梦绕之中,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除了这些,央视还推介了满煎糕、牛肉羹、鸡爪、肉粽、白鸭汤等美食。
道道美食汇聚文化
据介绍,《味·道》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假日特别节目。节目锁定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美食,带领观众发现目的地新、奇、特的美食及美食文化现象,以调查的形式深度体验,展示各地旅游、人文、历史、民生等。
“泉州的美食源于民间,闻名遐迩,风靡海内外。”泉州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作为文化古城,泉州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许多名小吃流传下来,除了材料方便,做法简单,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合当地人口味,更重要的是这种饮食习惯与文化传统已经融为一体,融入泉州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泉州的风味特色小吃,一般喜清淡醇香不喜大辛大辣,喜鲜美嫩爽不喜油腻混杂,广受八方游客喜爱。
央视为何
钟爱泉州
为何泉州在此次中秋视听盛宴上备受央视青睐?
中秋是全世界华人的节日,泉州的华人华侨足迹遍布世界。此次央视中秋节目主打“温情牌”——同一轮明月,同样的情怀,不仅将镜头对准了海峡两岸的人们,还将目光聚焦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有75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的祖籍地在泉州。“因此,泉州在众多城市中很有代表性。”
同时,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备受央视瞩目的原因。置身历史与全球的坐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也是唐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性大都市,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泉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有31处,其中泉州南音、提线木偶等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去年,泉州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拔得头筹,成就荣光,源于千年薪火相传的灿烂文明与多年持续不懈的文化建设。 (许雅玲)
永春小伙与台湾歌手携手合唱闽南语歌曲
本报讯 (记者陈灵)“你是针,我是线,针线永远粘相偎……”中秋之夜,央视直播的中秋晚会上,一曲经典闽南语老歌《针线情》,让不少泉州人倍感亲切,甚至忍不住哼唱起来。而这首歌曲的演唱者,正是来自永春的林伟龙和台湾资深歌手潘越云。
前晚,央视综合频道在苏州太湖举行“苏州月·中华情”——2014年中秋晚会,周迅、钟汉良、林志炫、萧敬腾、曹格、韩磊等众多著名的歌手登台献艺。林伟龙和潘越云的节目被安排在晚会中段,《针线情》经过重新编曲,融入了二胡、古筝等乐器伴奏,颇具江南风情。林伟龙和潘越云深情对唱,将《针线情》完美演绎。
据了解,一个多月前,央视的工作人员通过微博邀请林伟龙参加今年的中秋晚会,当时觉得自己能上的希望不大,他并没抱太大的希望。后来收到演出的通知后,林伟龙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母,和他们分享这个喜讯。没想到父母却充满怀疑:“儿子,别逗我们了,你是不是在开玩笑啊!”在林伟龙的解释下,他们才相信。“能在央视演唱闽南语歌曲,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我们泉州的地方方言,非常骄傲。”
林伟龙曾在2011年“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中荣登“全球闽南语歌王”宝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