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专题> 泉州台商投资区> 文化印象 > 正文

吴氏宗祠:崇尚“谦让、尚义、孝德”之精神

qz.fjsen.com 2014-09-17 17:58:3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吴氏宗祠

“迭宏朝子尚,世亿尧文时。怀其逊志敏,彰振萃拔英。”“树贤兴邦国,立德耀祖宗。明义见智勇,行孝学谦恭。”这是洛阳镇吴氏宗祠字辈的前二十字和再编二十字,它们不单是吴氏宗祠族人的辈分顺序,更是吴氏族人的祖训规约。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年代久远的吴氏宗祠,感受它深厚的文化积淀。

宗祠格调古朴庄重,保存完整

吴氏宗祠位于洛阳镇洛安村,南邻洛阳江,背依狮山,两侧为居民楼。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坐北朝南,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由门厅、两廊和祀厅组成。宗祠祀厅面阔、进深各三间,祀厅内尚存有七方明、清、民国年间的木质牌匾,宗祠柱上的多副楹联出自知名书法家之手。祠前有埕两层,加筑围墙与照墙,埕前立有光绪丁未科优元(举人)吴捷科旗杆一对。整个宗祠建筑格调古朴庄重,雕梁画栋,基本保持了明代整体祀貌。埕前和庭院内均布置有花草,令人赏心悦目。200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荣公是洛阳吴氏的开基祖,他于明初从大吴(今属惠安东桥)来到洛阳镇定居,以海洋捕捞和滩涂养殖为生。太荣公兢兢业业,辛勤劳作,家业日渐兴隆后,陆陆续续购置沿海土地和山林作为家庭基业。闲暇时,他熟读经史,对于历代兴衰都有感想。太荣公立身处世以先祖“让德”遗训为准则,与人交往都互让互谅、诚信为本,从不伪诈欺人,深受邻里称赞。对于地方的慈善公益事业如修桥、造路、建亭等,太荣公也十分热心,经常慷慨捐资。对于孤苦贫穷,周济抚恤他也从不吝啬。太荣公生有四子,长子一翁、次子溪泊、三子迭世、四子凤口,都有孝名。据了解,洛安吴氏繁衍至今已有二十余世,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分支主要有螺阳镇盘龙村、泉州米仓巷、洛江双阳花地、闽北武夷、台湾乌石,以及港澳、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祭典活动弘扬“至德高风”的祖训

每年吴氏宗祠都会举行春、冬祭典活动,据吴氏宗祠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少军说:“我们的祭典活动十分隆重、正式,可以说是一套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祭祀习俗。通过祭典旨在敬祖尊贤,敦亲睦族,弘扬‘至德高风’的祖训,继承先祖‘谦让、尚义、孝德’的美德,启迪吴氏后裔与时俱进,奋发向上,开拓创新,为国贡献,造福社会。”据介绍,吴氏的春、冬祭典规格严谨、程序众多、仪式隆重,总共有72道程序,在祭典时,主祭和引祭都要穿上专门的红色服装,念专门的祭文,对于进献的供品也有严格的顺序要求。

祭典活动后,吴氏族人还会进行“点主”仪式,表达吴氏族人对于家庭、事业以及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吴氏宗族的光明歌者——吴文季

吴氏宗祠年代久远,历代人文辈出,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吴文季就是吴氏后裔。作为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改编者,吴文季从小聪慧朴实,工文能诗,热爱民间文艺。他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民歌两百余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特别是他在1946年采编发表的《康定情歌》,几十年来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中最优秀的代表作。

“吴文季是我们族里的荣光,我们在宗祠内专门为他刻了碑文,以此表达我们族人对他的纪念,同时也是要弘扬他刻苦耐劳,爱国爱乡,热衷传播民族文化的精神。”吴氏宗祠管委会副主任吴振灿向记者介绍,吴文季追求进步、光明,少年时接受“五四”思想,投笔从戎,北上抗日,在重庆、南京组织学生爱国运动。

吴文季一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醉心于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采集当地民歌,甚至是一片好看的树叶都要采集回来留作纪念。他一生根据惠安的风土人情,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八级浪》《惠女颂》等许多优秀乐曲、舞蹈。其中,他自编、自导、自己作曲的舞蹈《丰收之夜》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让惠安女第一次以历史主人的姿态登上舞台。

(记者 郭慧杰 陈智勇 通讯员 吴镇国 朱丽杰 文/图)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