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一张图读懂西街
2014-11-03 09:04:41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而考古统计显示,整个西街片区现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

历经10个月,西街藏宝图走过了十四站,终于迎来收官之作——一张完整体现此前所有报道对象的手绘地图。区别于以往的手绘地图,由早报美编制作的这张地图,原汁原味还原了西街古代建筑与现代民居混杂的特色。

地图所展现的,并不是只有知名景点或者名人故居的西街,而是充满市井生活趣味的西街,这里有宝贝,也有寻常生活。古厝、洋楼、教堂、宫庙、现代民宅,它们密密匝匝地立在西街沿街与背街小巷,与你每天所见的西街一样,也许并非错落有致,却透着宋元、明清、民国乃至当代最真实的气息。

带着西街寻宝地图,出发吧。

西街现有 五处文保单位

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近现代洋楼,西街上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构成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不仅蕴涵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诉说着古城的千年沧桑巨变。

鲤城区文体新局介绍,西街共有5处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开元寺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旧馆驿建筑群(整体风貌)、泉州朱鉴祠、泉西基督教堂、奉圣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考古统计显示,整个西街片区现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

古坊古厝古塔古庙 名人名楼名祠名匾

那些魂牵梦萦的西街往事

西街随处可见古迹

如果你对西街的历史与故事神往已久,不妨先跟随记者神游一番,看看这份西街宝藏不完全清单。

【古坊古厝古塔古庙】

古坊:活在历史里的纪念册

老牌坊在西街已不复存在,经过它们曾经存在的地点,不妨停下来,回味背后的故事。

今会通巷口,曾有一座唐代街坊——会通坊;西街头,是另一座唐街坊平易坊,两坊之间,是棣华坊。曾井巷口的世科坊,坊匾保存于南建筑博物馆。状元坊在开元寺西塔前,是为清代武状元黄培松所立。

开元寺西侧和帽巷北口东侧,曾立旌孝坊,前者是宋代知州真德秀为孝女吕良子所立,后者是为明代孝子史惠所立。台魁巷的节孝坊,附近的贞洁楼,是为明嘉靖庄允祥妻子曾选玉所立。

明代朱鉴父子二人有三座牌坊。

古厝:人生履历的承载者

从“西街头”开始,南北两侧的小巷里,藏着很多来头不小的古厝。

井亭巷,走进明代庄国祯侍郎府第,这是泉州现存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建筑,是了解明代古建筑的活教材。

旧馆驿的知名古厝特别多,有“旧馆驿龚”、唐安别馆、亦香吟馆、泉郡大商人朱庭英的宅邸……

进入西街西段,惊喜依然不断。甲第巷9-4号的清代古厝,建筑物内精美的木雕清晰可见,这里是著名教育家、菲律宾华侨中学校长黄澄秋的故居。孝感巷24号就是明代理学家蔡清的故居,大堂挂着“文庄蔡公故宅”的匾额,供奉蔡清像。

古塔:老城区的活地标

西街的塔有四座,除了东西塔,还有被称作泉州古城“圆心”的定心塔,以及原先位于西街五塔巷内、后移入开元寺的石塔。历经风霜而不倒,塔成了老街上最独特的风景。

这里面最出名的塔,莫过于开元寺东西塔,它们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在明朝8级大地震中巍然屹立,是古城最为突出的城市景观和泉州的标志,可谓泉州古文化的宝藏。它们最早均为木塔,后改为砖塔,又易为石塔。

定心塔在西街井亭巷69号的住户院子里,是仿木楼阁式造型的实心塔。

【名人名楼名祠名匾】

名人:千年文风人才辈出

唐代欧阳詹恩科进士,成闽南甲第第一人。

宋时,开闽三王九世孙、贺州判官王烨出自“象峰王家”;三朝巷走出“三朝元老”留正;一代贤相曾从龙出生古井边;林宗臣高中武举第一名;石选与四个儿子同出仕……

元朝,甲第巷的女真大将完颜粘没喝八世孙、完颜粘博温察尔,成了闽台满族粘氏始祖。

明代富甲一方的李五,乐善好施;泉州官员朱鉴之父朱则文,孝行感天动地;理学家蔡清形成清源学派;贤相李廷机流芳百世;杨、陈两大家族走出“十八文魁”……

清代庄俊元存世墨宝弥足珍贵;进士陈棨仁辞官后任泉州多处书院山长三十余年;林则徐过泉州必登许邦光之门;刑部主事王海文、清末状元吴鲁、晚清诗人龚显曾,皆史册上留名。

名楼:中西合璧洋楼藏深巷

旧时西街有三大门楼:肃清门楼、义成门楼、蒙引楼。肃清门楼民国年间拆毁。义成门楼在西街西端,20世纪20年代拆毁。蒙引楼位于西街清平铺,为明理学名家蔡清著书处。

西街小巷深处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洋楼。裴巷102号吴氏洋楼,是一座规制颇大的两层洋楼,中西合璧的建筑格外瞩目,泉州少林花拳的第三代传人郑连来还曾在此租住练功。裴巷22号的梳妆楼,坊间传是大户人家未出阁女儿所住的“小姐楼”,目前小楼已部分坍塌。文魁巷7号古厝是华侨陈邦镛故居,两层中西合璧的红砖洋楼,是当时泉州有名的“豪宅”。

名祠:记录家族血脉延续

西街的巷子,藏着许多家庙、宗祠。

西街约有15座名祠。宋代南外宗皇族祠庙——赵氏大宗祠,宋末废明复建。旧馆驿里的董杨大宗祠,是全国唯一的董杨联宗祖祠。巷内另有汪氏宗祠,是明代监察御史汪旦所建,距今已有600年。

古榕巷有龚氏宗祠、诸葛丞相祠;孝感巷有蔡文庄祠,巷子对面原有薛氏大宗祠;西街菜市场入口左侧的朱氏宗祠,祀左副都御史朱鉴;会通巷中段有文山黄氏宗祠,左侧原有蒋氏宗祠……此外,粘氏宗祠、傅氏宗祠、史氏宗祠、梁氏宗祠等已废。

名匾:名家题词更显珍贵

西街古厝门楣常能看到各色牌匾,匾文多为名家所题。

众多名匾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开元寺大门口照墙上的“紫云屏”石匾,据悉清末曾有外国人高价雇盗窃挖,后被发觉制止。

甲第巷欧阳祠堂的“不二”牌匾,因匾文集欧阳詹遗字“不”和“二”,成为泉州名匾之一。巷内赵氏宗祠的木匾“乡贤名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所立。

古庙:香火缭绕的信仰文化

半城香火半城仙,从西街头到西街尾,总能不时偶遇香火缭绕的宫庙。

彩华宫奉祀张巡、许远文武尊王和池王爷。铁炉庙得名于留从效冶炼泉州第一炉铁所用的冶铁炉。真济宫为南宋真德秀所建。

奉圣宫保存着省内最完整的畲族祖先崇拜图画,奉祀雷海青。奇仕宫供奉着临水三夫人。康王宫原址在孝感巷,影响了南戏台词和泉州民俗。

西街寻宝之旅

早报西街藏宝图收官,系列报道获读者热捧

“每期报道,我们都如获至宝”

“每期报道,我都会珍藏”“看早报记者深入西街小巷,还原西街肌理,一路走来美不胜收……”10月31日,西街藏宝图抵达终点站成功收官,不少热心读者纷纷为此系列报道点赞,甚至有读者称每次拿到西街藏宝图的报道都如获至宝。

文博人士:收藏每期报纸 提供宝物线索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许月才,不仅是早报西街藏宝图系列报道的忠实读者,而且是西街小巷寻幽访古的“报料大王”。

今年1月初,早报重磅推出西街藏宝图系列报道首站“甲第巷”,许月才便开始有意识地收藏报纸,他致电早报记者时直夸报道做得好,“这是在记录西街的历史、挖掘西街的宝藏,也是对西街人文典故的一次大梳理,非常有意义!”作为研究泉州文史的老泉州人,许月才主动提出可以陪同记者一起走现场,为记者讲解巷子的历史典故、人文故事等。

象峰巷、三朝巷、古榕巷、旧馆驿、井亭巷……西街藏宝图报道的每一条巷子,许月才都认真看过并收藏报纸,而且在获悉记者将走访的下一站后,他会翻阅众多文史材料,细心地为早报记者提供宝物线索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尤其是在第三站三朝巷的报道见报后,他报料称翻阅众多史料考证,认为西街上曾经赫赫有名的三朝元老坊并非位于三朝巷,而是位于象峰巷靠近甲第巷一端(即今鲤中派出所附近)。

大学教师:深入西街精髓 发现研究课题

家住市区湖心街的郑女士,是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平时喜欢关注和收藏文史类书刊。

“每次一看到西街藏宝图的报道,我都会把报纸剪下来,放入文件夹收藏……”眼看着西街藏宝图系列报道终于画上句号,郑老师竟似与记者一同走访过一般非常感慨,“你们的坚持很有意义,这些报道不仅是外地人了解泉州古城的一扇窗口,也是泉州人深入西街精髓的一面镜子,其中部分典故、历史,相信很多西街人也未必完全了解”。

今年是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郑老师作为中文系教师,年初时打算研究古城历史及其相关课题。看过早报西街藏宝图系列报道后,她意外地从报道中找到灵感,并最终确定研究的课题。“泉州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誉,西街的小巷中隐藏着不少民间信仰,我的课题以此为基点,希望深入考证研究。”

市民读者:常追看藏宝图 想收藏电子版

9月份,小苏翻看早报时,发现了西街藏宝图第十一站的内容。那一期写的是孝感巷、五夫人巷。“藏宝图都走到第十一站了,我就想把之前的十站都找出来看看。”于是,小苏拜托亲戚向记者要来了西街藏宝图每一站日期,把往期藏宝图的数字报看了一遍。

小苏是地道的泉州人,从小到大,不知走过多少遍西街,可是对于西街的背街小巷,除了裴巷之外,她知之甚少。发现西街藏宝图系列报道之后,她如获至宝,用了一段时间才把每一期看完。

“对于我来说,最感兴趣的就是巷子里发生的故事。和报纸上的其他报道不同,藏宝图说故事,也说历史,能够让我快速地获得历史知识。”小苏说,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站甲第巷,欧阳詹故居她看得特别仔细。

“我是泉州人,可是对泉州的历史并不了解,很希望通过西街藏宝图,把古巷子的历史看明白。”听说记者有藏宝图的电子版可以给她,小苏很开心,“我要把它们保存在电脑里,一有时间就看看”。

深度游

西街线路推荐

早报记者循着东西、南北两条线,深入西街小巷寻宝,在充分掌握小巷文化宝藏的基础上,参考鲤城区推出的“西街线”,为读者和游客制订了两条线路,以期引导您深入体验西街灵魂之旅。

线路一(东西线):

新华路停车场→象峰巷(18号手巾寮微缩版东西塔、陈宝根民居)→三朝巷(三朝茗茶)→古榕巷(旧梨园)→井亭巷(城心塔、玉泉井、侍郎第、庄国祯故居)→古榕巷(李五故居)→旧馆驿(董杨大宗祠、舒婷祖厝、手巾寮、亦香吟馆)→西街(美好生活小酒馆)→西街紫云屏后面的象峰巷→新华路停车场

线路二(南北线):

泉州影剧院→裴巷(102号华侨洋楼、27号大拾堂)→台魁巷(老字号保和堂)→孝感巷(24号蔡清故居)→文魁巷(巷口西街基督教堂、7号陈邦镛故居)→曾井巷(状元井)→奉圣巷(奉圣宫)→泉州影剧院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线路中有部分古厝、洋楼属民宅,并未对外开放,因此如若屋主不同意参观,切勿强行进入。

【感言】

西街连同其周边的小巷,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走在其间,仿佛能看到泉州过去的影子,又能看到现代泉州繁荣发展的印记。看着周遭的路人游者,听着小贩的吆喝叫卖及车流穿梭时的鸣音,感受着开元寺中透出的那股安静祥和,喧闹中透着宁静,繁华中带着些许沧桑,会令人由衷发出:这就是一种享受,而生活本就该如此的感慨。 (地图作者黄晖)

如果说历史是西街的底气,那么西街的惹人喜爱更在于它文化上的神气和生活上的“俗”气。穿梭在西街的巷弄,不管是古榕巷南外宗正司遗址外的日光融融,还是会通巷里古厝门口的老人、小狗和花草香,时光一下子温柔闲适起来。春去秋来,走访西街的过程中,我创造了一个小生命,也收获了一路的美好。 (记者张素萍)

西街是每一个有古城情结的人心中绕不过去的所在。我从没想到,这条小时候回奶奶家必经路,有朝一日会成为自己持续十个月的报道对象。现在的西街已如老友,我花十个月和他聊天;在采访中走马观花浏览别人的人生,像经历一次漫长的旅行,数不尽的偶遇和奇遇。我发现,西街最美的是人,名人贤士在此创造历史,居民们谈笑间也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记者蔡紫旻)

回想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出现在西街巷子里吹冷风、晒太阳,不是在游玩看风景,而是用心体验西街的风情,有幸参与西街藏宝图的全程拍摄,懵懵懂懂地品读泉州现存最古老的街巷,用手中的相机镜头挽留着这城市里不应褪去的容颜……

(记者王柏峰)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