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永春发现商周古窑址 福建龙窑史或往前推近2000年

qz.fjsen.com 2014-11-07 08:01:19 吴月芳 田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挖掘出的陶瓷碎片中,已有部分有精美纹饰

东南网11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田米 文/图)昨日下午,永春介福与德化三班交界处沉寂多年的山头,一时热闹起来。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及德化县文体局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十多天的野外考古,对外公布辽田尖山(也有资料称“寮田尖”)原始青瓷窑址的首期发掘结果,待文物专业检验机构对出土的碳颗粒以及瓷片进行成分和年份检验后,泉州最早烧造陶瓷的历史,有望从现在已知的唐代提前到往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

鉴定陶罐获重大发现

永春县介福乡文化站工作人员老郑称,早在1983年,辽田尖的山头还不像现在这样荒凉。当时许多村民在附近种植芦柑,掘土的过程不时会发现一些破碎的陶瓷片,大家不免觉得有些奇怪,不过当地素来生产民用陶瓷,这些小碎片没有引起村民太多注意。

这些零碎陶瓷,一直到2007年才引起德化陶瓷博物馆的注意。原来,有人从这里找到两个完整的陶瓷罐子,拿到德化陶瓷博物馆去鉴定。博物馆就此推测,辽田尖可能有从未发现的古窑址,还花钱雇佣村民带路,到实地进行一番简单考察。

经上海复旦大学相关专家鉴定,这两个陶罐被认定为商周时期制造的器物。这一信息引起各级文物部门的重视,在2008年到2009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辽田尖可能存在陶瓷窑址的信息,第一次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这一信息上报到国家文物局后,国家文物局就要求福建对辽田尖遗址进行考古挖掘。考古发掘准备从去年12月起,开始进行用地调查、青苗赔偿等方案设定。

辽田尖遗址考古挖掘现场

遗址旁还发现新的窑址

经过半年多准备,今年10月底,四五名考古队员开始全天候进驻辽田尖山头进行野外考古。

因为长时间人迹罕至,辽田尖山头已是草木繁盛,窑址只有拳头大小的窑壁裸露在泥土外面,但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员还是找到发掘的线索。

现场领队张红兴说,考古队员在现场挖掘长3.84米、宽1.24米的探方,这个过程中就发现非常多的陶瓷碎片。这些碎片大部分工艺显得很朴素,但也有部分拥有比较精美的纹饰,即使在旁边尚未正式发掘的土墙上,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还有零星陶瓷碎片散布其中。

经过第一阶段的发掘,辽田尖遗址拥有比较明显的德化龙窑特征,也就是依山而建,拥有烧火的窑头、窑床和窑壁等,但规模较小。

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发现,在此处龙窑遗址旁,还出现新的窑址。泉州还有意向对旁边新发现的窑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队员此前也试图对周边山林进行探索,看是否能找到商周时期人类居住及生产生活的一些痕迹。

考古人员挖掘出许多陶瓷碎片

量产陶瓷历史或将提前

泉州市文广新局出宝阳副局长称,在辽田尖遗址之前,泉州考古已发现最早的古代窑址为唐朝时期,主要分布在永春和德化,据1990年版本的《永春县志》记载,在一都乡黄沙村草洋水尾土地宫旁的山坡上,黄沙窑就是唐朝窑址,这里主要生产碗、杯、瓶、碟、罐等。

如果泉州辽田尖遗址最终确定为商周时期的古窑址,在福建省也并不是孤例。2011年武夷山发掘了竹林坑遗址,专家认为,这填补我国西周早中期窑业技术的空白。在浙江德清,也已经发现商周时期的龙窑遗址。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此次泉州发掘的窑址,特别之处在于龙窑形式的完整性,如果遗址中发现的碳颗粒和瓷片,经鉴定确认为商周时期的产物,至少可以证明,同样在商周时期,泉州也已经拥有量产陶瓷的能力,这对研究泉州窑业的历史,以及原始青瓷生产技艺的研究都非常有帮助。

辽田尖古窑址重见天日才十来天,相对坚硬的窑壁已经出现风吹日晒后往外掉颗粒的风化状况。张红兴认为,第一阶段考古信息提取完毕后,将探方覆盖上塑料布,将沙土回填是目前比较好而且迅速的保护方法。

相关报道>>>

位于德化县和永春县交界处——

辽田尖山发现商周古窑址 将德化龙窑史向前推进2000多年

发掘出较为完整的德化“龙窑”结构

现场发现大量的原始青瓷标本,有望印证福建是我国原始青瓷的起源地之一。

本报讯 (记者 陈智勇 周长锋 文/图)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勘探和发掘,德化县和永春县交界处的辽田尖山古窑址田野考古发掘有重大发现。昨日,该项目联合考古发掘队首次对外发布考古发掘成果,初步确定该古窑址为商周时期德化龙窑遗址。据悉,此前德化发现最早的窑址是唐末时期的,此次重大考古发现将德化龙窑建窑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目前,联合考古发掘队准备将现场采集的窑碳和原始青瓷标本送到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待进一步确定后,泉州有望与浙江同时成为我国原始青瓷的最早的发源地。

辽田尖山古窑址是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13年抢救性考古发展项目,该窑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被发现后,立即引起国内文史界的高度重视。去年年初,由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博物馆、德化县文体新局和永春县文体新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着手对该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已考古发掘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龙窑窑址。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该遗址分两层,下层遗址的时间比较久远,估计曾废弃过。后来又在下层窑址的尾部建一个新窑,上面的窑垮塌后叠在一起。经测量,该窑的内壁宽1.24米,残长3.84米。窑里面呈斜坡状,当时烧制瓷器时平铺在窑床上,前面有清晰的窑炉结构,尾部还有烟囱。在此次考古发掘时发现大量的原始青瓷标本,此前文物部门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还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印纹软陶、硬陶和商周时期原始青瓷混合叠压的堆积层。

“辽田尖山古窑址的发现意义重大,不仅将德化窑的烧制年代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而且进一步印证了福建是我国原始青瓷的起源地之一。”泉州市博物馆馆长、泉州考古队副队长陈建中说,龙窑又称长窑,是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此次发现的辽田尖山古窑址将成为德化龙窑的始祖。陈建中是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他对德化窑进行了近30年的研究,对这一重大发现十分振奋。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报道>>>

泉州考古发掘重大发现,专家称——辽田尖山商周窑址或是龙窑鼻祖

龙窑发掘初具雏形,它将泉州陶瓷史推前千年。

2007年,德化与永春交界的辽田尖山首次发现商周时期古窑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受到关注。有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推早了泉州的瓷器烧制史,有望为我省闽江流域和晋江流域商周时期文化现象找源头。

经过前期的考察与准备,今年10月26日,由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博物馆、德化县文体局和永春县文体局组成考古队进行发掘,目前第一期发掘工作已经完成,商周时期古窑址已基本被挖掘出土。

□早报记者 麦彬彬/文 吴嘉晓/图

现场挖掘

商周龙窑之上 还有另一龙窑叠加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辽田尖山南面的山头上,一座约十平方米的窑炉遗址已挖掘出土,从窑址可见该窑炉依山而建,具有一定坡度。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依据窑炉结构可以判定该窑炉为龙窑。“龙窑在南方比较多见,由于它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龙攀岩在山上,故被称为龙窑。斜坡形结构是龙窑的一大特点,这座窑炉遗址的斜坡特点也很明显,而且窑头有工作台,可以起火,窑尾是烟囱。”

现场领队张红兴介绍,该窑炉窑身长3.84米,窑壁之间宽1.24米,“这在商周算是中大型窑炉。在商周之后陶瓷业发达时,有些大龙窑的窑身可达100多米”。

让考古队员十分高兴的是,这座商周龙窑的窑身保持非常完整。但据张红兴介绍,窑头的火堂被破坏较严重,窑尾的烟囱也不见遗迹。“庆幸的是,我们在挖掘这一龙窑时,发现另一座窑的右壁。这座龙窑的年代相对较晚,叠压在商周龙窑之上,它的火堂和烧截面都保存比较完整。我们希望进一步把它挖掘出来,通过这两座龙窑,可以拼凑出一个较完整的早期龙窑的结构。”

据了解,2007年发现这一窑址后,考古专家就推断该龙窑为商周时期,但具体年代还要进一步检测确定。张红兴介绍,日前他们已对窑床最底部含碳粒较多的土壤进行取样,这些样品将送往专业机构进行碳十四测定,将精准地测出该窑址的具体年代。

早期文化堆积层

专家分析

泉州早期龙窑保存完整 特征明显

原始青瓷或许并不少见,但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却不多见。据悉,前几年浙江发现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所以史学界一般认为原始青瓷起源于浙江。

陈建中介绍:“此次在德化与永春交界处发现烧制原始青瓷的窑址,这对闽南陶瓷烧制史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证据有力地将泉州陶瓷史向上推了千年。而且相较于浙江的部分窑址,我们这个商周窑址保存更为完整,特征更加明显,这些完整的信息有利于我们研究龙窑烧成温度的信息,了解当时烧窑的技术,具体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至今为止,对龙窑的起源地各地意见不同,有人认为龙窑烧制技术起源江浙一带,也有人认为龙窑起源于福建,有人说是闽北,也有人说是闽北。如今这座商周龙窑遗址能否有力地证明龙窑的起源地?对此陈建中表示,后期将组织龙窑专家集中探讨。

原始青瓷和硬陶的碎片

考古人员介绍青瓷标本

来源:东南早报

永春发现商周古窑址 福建龙窑史或往前推近2000年

东南网11月7日讯(福建日报 施由森)6日,福建省博物院、泉州市博物馆及永春博物馆、德化博物馆等4家单位完成对永春县介福乡一处古窑址的一期考古发掘,发掘出大量硬陶及原始青瓷碎片,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及陶瓷考古专家栗建安等初步认定该窑址为商周古龙窑窑址,该发现将把福建龙窑史往前推近2000年。

该古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的寮(辽)田尖山,与德化县三班镇交界。在现场可看到,该古龙窑沿山势而建,长3.84米,宽1.24米,窑炉顶因为早期村民种植芦柑已经被破坏,窑壁、窑头、窑床、窑尾等明显可见。在该古窑窑壁右侧可见另一座古窑的窑壁,但因为未开挖,目前,不清楚该窑址情况。

“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现场发掘出来的碎片完全印证这一点。”永春文物专家介绍。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该古窑为斜坡结构,龙窑特征明显,经鉴定初步认定为是商周时期的古龙窑,而此前福建龙窑的最早记载为唐代,该发现将把福建龙窑史往前推近2000年。

“这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最完整的古龙窑遗址。”陈建中说,下一步,将把发掘的标本送到国家有关机构进行碳14测定及釉面检测,在进行下一步的开挖前将对该古窑址进行回填保护。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