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奇闻异事 > 正文
惠安越王宫神秘“兵侍”祭礼
2014-11-21 09:31:1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在泉州市惠安县辋川古城东北侧的烟楼山下,就有着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的越王宫。它主殿奉祀越王勾践,左右殿则奉祀勾践的两位名臣——范蠡和文种(也称文武判官)。

祭供桌上的彩色人偶表情各异,展袖欲舞。 (吴拏云 摄)

核心提示

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宫址位于惠安县辋川镇的后任村内,奉祀越王勾践和名臣范蠡、文种;主殿祭供桌上摆有奇特的五彩人偶祭品,束冠峨服,像要翩翩起舞,名曰“兵侍”,人偶之祭可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祭礼方式;后任村还留有“越王生日节”、“迎公节”等民俗节日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妇孺皆知。可你知道吗?在泉州市惠安县辋川古城东北侧的烟楼山下,就有着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的越王宫。它主殿奉祀越王勾践,左右殿则奉祀勾践的两位名臣——范蠡和文种(也称文武判官)。

勾践,灭吴国称霸,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载曰:“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从这我们可以知道,勾践其实是夏禹的后裔,而且他的封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勾践统治下的越国在最鼎盛时期,其疆土的最南端也没有到达过福建。那么,奉祀越王的庙宇是怎么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惠安辋川镇后任村的呢?抱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拜访了这座已历452年风雨的辋川镇后任越王宫。

□本报记者 吴拏云 通讯员 洪少霖

后任越王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洪少霖 摄)

烟楼山下的后任越王宫

辋川镇的烟楼山并不算高,初冬暖日在空中斜斜一挂,山上苍莽之色尽显,稀稀疏疏立着的林子,高举起灰色枝丫像要托起头上那片碧空。明嘉靖年间,辋川倭患严重,烟楼山附近就曾发生“倭寇屠城”的惨案,据说,居住在辋川村标尾顶的陈姓居民如今还过着“无头节”的节俗,以此纪念当时的遇难者。不过,在烟楼山的另一面,却屹立着一座始建于万历年间的后任越王宫,这座宫宇不仅躲过了当时频发的倭患,而且宫内大部分的明代建筑结构至今保存完好,也算个奇迹。

越王宫坐西朝东,飞檐翘角,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由山门、拜亭、两廊和主殿组成,面阔进深各三间,硬山屋顶。主殿奉祀越王勾践,左右殿则奉祀越国名臣范蠡和文种(也称文武判官),主殿之上高悬“惠此南国”、“海邦雄镇”等匾额。越王宫前砖埕面积70平方米,埕前有放生池一口,古石鼓一座,另有石塔、石船、石香炉各一。据越王宫董事会会长任奄水介绍,宫北还有为抗倭而修筑的辋川古城墙,当然,现在只剩下其中的一截,大约是200多米长。宫大门左右有联“城头射隼山头射雁还忆鸡头射鳝,渭上钓鱼海上钓鳖忽闻开井钓龙”,门上则有红底金字的竖额,上书“镇闽越王”四个大字,气势如虹。

越王勾践是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公元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二臣,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后来利用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之机,乘虚而入,大败吴师,灭吴称霸。在江浙一带,特别是萧山,现在还留有许多与勾践有关的古越遗迹,如富有传奇色彩的越王城山和老虎洞山等,也有不少奉祀勾践的庙宇。但在千里之外的惠安辋川出现奉祀越王勾践的宫宇,则就不免令人称奇了。惠安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琳称,虽然未经全面调查,但仅就目前所知,这座越王宫应该是泉州唯一一座奉祀勾践的宫宇。越王宫教育基金会副会长任龙枝也同意这一看法,“从没在泉州地区见过其他类似的越王宫”。

宫前原有古石塔一座,已毁,现在的塔是近年重修的。 (吴拏云 摄)

任氏始祖带来越王信仰

惠安后任村之所以在明代时会修建越王宫,后任越王宫董事会监事任奎章认为,这同当地的任氏有关。后任村全村人都姓任,而据后任村的《任氏祖谱》介绍,任姓起源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任村任氏灯号为“乐安衍派”,据称,其族发源地是乐安郡(今山东省广饶县)。《任氏祖谱》还载称,后任村始祖公名唤任维雅,相传是福州白塔下人。由于历史原因,后任村的任氏与福州任氏失去联系长达数十年。近年,后任村村民组织人员专程前往福州马尾区寻根,经多方证实,后任村始祖任维雅生于明嘉靖年间的公元1554年,系从福州马尾区罗星塔下君竹村迁来,根据维字辈考证为君竹村任氏始祖任献文公之十七世孙。“这座越王宫应该就是后任村始祖任维雅迁来惠安辋川定居后修建的。”后任村老人会会长潘金兰说道。

据史学专家研究,在闽中、闽北地区,很早就出现了越王信仰,这与越王勾践的后裔入闽,并在闽地建立闽越国息息相关。前334年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之余部退至福建和浙江南部,部落传至首领无诸(勾践的十三世孙)时,正式被汉朝承认,称王立国,即闽越国。现在的福州市城南,还有越王台遗址;长乐、闽清等地,则有不少的越王山、越王庙、越王墓。既然任维雅来自福州马尾区,那么他为惠安带来越王信仰则顺理成章了。

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学研究所所长陈桂炳教授表示,在闽越国建立过程中,越族和原有地土著闽族人发生大融合,从而产生了“闽越族”。与土著闽族相比,越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较先进,所以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越族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带来了大量的中原和吴越文化,当然也包括一些宗教信仰,越王信仰很可能就是在这时被带入闽的。“闽越族也有一部分人通过海路或陆路迁徙至泉州、台湾等地,所以如今在台湾岛上有一些地方流行越王信仰,也修建了越王宫。”

越王宫董事会副董事长任锡章表示,台湾部分越王宫是从后任村分炉出去的,“后任村有任氏族人移民到了台湾,他们也把后任越王宫的香火带到了台湾”。

越王宫大门上有红底金字的“镇闽越王”匾额。(吴拏云 摄)

期待揭开“兵侍”神秘面纱

若说这后任越王宫与其他庙宇有何不同,那就不得不说说那些立在主殿祭供桌上的奇特的五彩人偶祭品了。在越王宫主殿正中央,有越王勾践与娘娘的塑像。塑像前的祭供桌很长,上面摆着瓜果、鲜花等祭品,除此之外,还有左右各5个的彩色人偶。细观这些人偶,有男有女,分左右站成两排,是用木头制成,身上披着长长的绸衣,顶上还戴着各不相同的头冠。木人偶被染成了红、白、黑、紫、黄五种颜色,他们表情各异,摆出一副展袖欲舞的样子。“这人偶祭礼被称为‘兵侍’,是从古代传到现在的,至于为什么要叫‘兵侍’,由于历史久远,又没有任何记载,我们也说不清楚。”任奄水解释道。不过也有后任村民认为,“兵侍”可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祭礼方式。

翻阅史料,我们发现,在春秋战国时代,贵族阶层就喜欢用被称之为“俑”的“人偶”殉葬。1953年至1954年,在湖南发掘的3座战国楚墓中,发现了大量木俑。1973年至1974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木俑,其中有歌俑、舞俑与乐俑。不过,目前仍无专家对越王宫这种“兵侍”祭礼进行解释,而那些人偶是不是“舞俑”,也尚未可知。我们也期待能有一天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后任村中的铺前祖祠,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 (蔡永怀 摄)

独特的民俗节日

后任越王宫濒临辋川海湾和广袤的滩涂,对岸即为鲤鱼岛。现在的越王宫,是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惠安政书》载称,辋川后任“竿屿之殖,别为一区,渔有市利,帆樯辏入”,曾经的潮起潮落和帆影翻风,原是越王宫门前的一道风景,可惜由于周边围垦的缘故,如今这道风景已然消失无踪。不过,老百姓们内心的虔诚却依然经年不息,历史也将它曾经的繁华铭刻在案。

据介绍,后任村有不少独特的民俗节日,譬如“越王生日节”:农历五月十二,后任村人将迎来“越王生日节”(又称“网船烧金节”),相传该日也是任氏渔民祭海日。这天,任氏渔民会整饬新渔船,打白灰、画龙眉、画鱼尾,在船上插满彩旗,举办寓意出海时祈求境主(越王)神明保佑的典祭活动。越王生日节当天,全村人还会屠猪杀羊,遍邀亲朋好友来做客,搭台演戏,喜庆洋洋。

另外,村里还有热闹非凡的“迎公节”。农历正月初四,为后任村的“迎公节”,该节日系任氏祖先历传。节日当天,凡属任氏族人于上年度生孙子(男孩)当上爷爷的(阿公),于此日由族长主持,新做阿公的出钱,在顶路境越王宫内设宴,并由原阿公(旧公)吹箫打鼓到新做阿公家,将其迎到越王宫,共同体验当爷爷的喜悦。该节日曾断传过一段日子,2002年才由后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等联合发起恢复该节日,且由原来仅生男孩才可“迎公”,改为生男、生女都可“迎公”。这一天同时也成了后任村的“敬老日”。

“上个月村里刚成立越王宫教育基金会,以越王勾践的名义对后任村每年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进行奖励,虽然奖励金额不算大,但在精神上激励着村里的学子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对后任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任奄水这样告诉我们。看来,后任村的越王信仰在新时代中,又有了不一样的发展。

大殿中有古色古香的龙头石香炉 (吴拏云 摄)

主殿奉祀越王勾践(吴拏云 摄)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