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魁立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东南网11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谢明飞 文/图)最近,古港泉州迎来了许多客人,大家都期待着看到它的复兴。有一个浓缩泉州海丝精华的小街区,也正酝酿着它的改变。它就是鲤城临江街道的城南片区。政府有意将它打造成“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成为身边体验海丝文化的好去处。
昨天下午,到泉州参加海丝国际艺术节的两位专家,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和周小璞专程到鲤城临江街道,为谋划已久的项目把脉。刘魁立表示,非遗保护和旅游并非对立,要让这里的百姓“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过给别人看”。
千年城南微缩海丝故事
别看城南片区如今已丧失交通要塞的功能,历史上可不简单。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护送元朝的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从泉州出发,很可能就是从城南片区的聚宝街出发的。这里有古海关遗址,明代“涉外宾馆”来远驿,古渡口、具有货物集散功能的诸多小巷等。
宋元时期,外国商人就在城门外进行贸易,这造就了城南片区的“金青龙,银聚宝”之说,描述着这个片区富庶的盛况。“南门兜挤烧包”说的就是这里有越来越旺的人气。
泉州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在这里,小小的1.7平方公里范围,竟然有12个宗教寺、庙、堂,14座名人故居。
古民居、古建筑将作非遗展馆
福建省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在泉州选择了20个区域作为进行闽南文化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现在,泉州的城南片区计划成为重点区域中的重点,打造成“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辐射和带动其他重点区域的营造。
鲤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将历时数年,分期实行,同时一边总结一边改进。在目前的初步计划中,城南片区将利用古民居、古建筑作为非遗展示馆。在“升平奏”南音社旧址,设立南音专题展示馆,引入民间的南音乐队进驻表演展示,让人们陶醉在怀旧氛围中。要知道,在百年前,泉州百姓闲时去“回风阁”、“升平奏”听一曲南音小调,是一种风雅无比的休闲方式。“升平奏”,可以说是泉州早期的南音社代表。
还有南门国术馆,计划设置为五祖拳专题展示馆。原来的海员俱乐部旧址,以后可能作为综合性的展示馆,展示传承人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民间文学记录抄本、戏剧剧本,还有人生礼俗器具等实物和资料。
在将来,来到城南片区你可以亲身体验到原生态的居民生活,欣赏到宋元以来各个时期风貌的建筑,吃到地道的泉州小吃,还可以参观通往古港的复杂水系,凭吊古代泉州港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