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城市建设 > 正文

鲤城城南片区有望打造成闽南文化博览苑 专家来把脉

2014-11-28 10:12:39 吴月芳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刘魁立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东南网11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谢明飞 文/图)最近,古港泉州迎来了许多客人,大家都期待着看到它的复兴。有一个浓缩泉州海丝精华的小街区,也正酝酿着它的改变。它就是鲤城临江街道的城南片区。政府有意将它打造成“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成为身边体验海丝文化的好去处。

昨天下午,到泉州参加海丝国际艺术节的两位专家,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和周小璞专程到鲤城临江街道,为谋划已久的项目把脉。刘魁立表示,非遗保护和旅游并非对立,要让这里的百姓“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过给别人看”。

千年城南微缩海丝故事

别看城南片区如今已丧失交通要塞的功能,历史上可不简单。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护送元朝的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从泉州出发,很可能就是从城南片区的聚宝街出发的。这里有古海关遗址,明代“涉外宾馆”来远驿,古渡口、具有货物集散功能的诸多小巷等。

宋元时期,外国商人就在城门外进行贸易,这造就了城南片区的“金青龙,银聚宝”之说,描述着这个片区富庶的盛况。“南门兜挤烧包”说的就是这里有越来越旺的人气。

泉州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在这里,小小的1.7平方公里范围,竟然有12个宗教寺、庙、堂,14座名人故居。

古民居、古建筑将作非遗展馆

福建省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在泉州选择了20个区域作为进行闽南文化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现在,泉州的城南片区计划成为重点区域中的重点,打造成“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辐射和带动其他重点区域的营造。

鲤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将历时数年,分期实行,同时一边总结一边改进。在目前的初步计划中,城南片区将利用古民居、古建筑作为非遗展示馆。在“升平奏”南音社旧址,设立南音专题展示馆,引入民间的南音乐队进驻表演展示,让人们陶醉在怀旧氛围中。要知道,在百年前,泉州百姓闲时去“回风阁”、“升平奏”听一曲南音小调,是一种风雅无比的休闲方式。“升平奏”,可以说是泉州早期的南音社代表。

还有南门国术馆,计划设置为五祖拳专题展示馆。原来的海员俱乐部旧址,以后可能作为综合性的展示馆,展示传承人代表性的作品,以及民间文学记录抄本、戏剧剧本,还有人生礼俗器具等实物和资料。

在将来,来到城南片区你可以亲身体验到原生态的居民生活,欣赏到宋元以来各个时期风貌的建筑,吃到地道的泉州小吃,还可以参观通往古港的复杂水系,凭吊古代泉州港的辉煌。

周小璞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声音

不要刻意展示‘昨天’

刘魁立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之前仔细地走了一遍城南片区,可以说每一步看到的都是历史。和许多历史街区一样,我看到周围都是高楼,好像是群山之中非常珍贵的平地。我觉得项目做好了,会是大手笔。

博览苑的设置尽量不要去改变这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结构,不然就会出现“把生活过给别人看”的状况,有表演的性质。比如贵州有个地方建生态博物馆,请外国的艺术家来创作,刻意让生活停留在“昨天”。你想,让当地人不用自来水,不穿新衣服,很不现实。最后年轻人照样出去打工,居民觉得这个项目和自己没多少关系,无法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博览苑不要刻意展示“昨天”,那是在看历史书,不是现在的生活状况。要对今后的业态进行梳理和规划,不是地道闽南味的东西尽量剔除。

来这里体验 独特的文化

周小璞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多为居民的需求考虑。将建筑特点与生活,非遗项目和生活结合起来考虑。比如“升平奏”可以说是泉州早期的南音社代表,旧址引入的,应该是这个片区内原生态的南音乐团。

我去过台湾的九份,那里的路一样窄窄的,但是有的小店让人印象很深刻,除了可以让人吃饱以外,还有琳琅满目的东西出售。人们来到博览苑希望体验到的是独特的文化,而不单是看建筑而已。所以还需要对城南片区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梳理,比如建筑、寺庙、美食,告诉别人来这里有别处没有的东西。

相关报道>>>

闽南文化生态中心 博览苑项目考察

没围墙的非遗博览苑将现泉州

位于临江街道,真正活态展示闽南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

专家实地考察

你可否想到,除了在展馆里看非遗物品展,我们还能参观到“活”的非遗博览苑,不仅见人见物,还能见生活。

昨日,记者从鲤城区临江街道办事处获悉,由泉州市、鲤城区两级文化主管部门和临江街道共同推动建设的“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暂定)”,将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文化生态博物馆,目前该项目已经市政府立项。昨天下午,鲤城区政府、市文广新局、临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领导和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斗、文化部非遗司原司长周小璞,一同为该项目的发展出谋划策。

□早报记者 柯丽娟 龚翠玲 胡彦明 文/图

■解读揭秘

位于临江街道 没有围墙的博览苑

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规划的范围以鲤城区城南街区为主体,属临江街道范围。东与丰泽区接壤,南跨晋江与江南街道、晋江池店相连,西、北与海滨街道相依。大致范围东至车桥古渡水系,南至泉州大桥,西至江滨路,北至天后宫一带。

今年8月,该项目由泉州市文广新局推荐申报泉州市“十三五”文化建设预备项目。项目预估投资12亿元,将启动海员俱乐部旧址的修缮、建设“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中心展示馆(非遗馆)。

临江街道董副书记说,从全国非遗保护实际情况看,尚无一个符合非遗科学保护要求、真正活态展示(即让非遗存活在百姓生活里)的非遗博览苑。建设一个没有围墙、开放性的“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将推动城南片区转型提升,促进古城的繁荣复兴。

城南街区有不少老字号商铺

不需大拆大建 老百姓照常过日子

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中心博览苑由24个活动点组成,涉及遗址、旧址、碑刻、宗教建筑等类别,每个点都是开放的,原来的居民还是生活在其中,他们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传统文化。

“老百姓照样在这里生活,不需要大拆大建,只要稍作修复。”市文广新局社文非遗科科长谢万智说,可以考虑按照宋元时期的风格来翻建,把鲤城区或泉州市甚至整个闽南地区的100多个非遗项目引到这个街区来展示,让他们照样在这里生活,他们的生活状态就是博览苑的工作状态。

在保护范围内,以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结合与之相关的活动场所如宫庙、祠堂、戏台等建筑物为核心,确定若干文化空间保护核心区,实施文化空间整体性保护。

结合“一河三街” 让商贸文化活起来

自唐始,城南街区历经千年的形成、发展和积淀,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是海上丝路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条八卦沟大濠是古代泉州城的排水系统,也是泉州城池建筑的重要史迹。聚宝街、青龙巷、万寿路三条传统街巷历史悠久,商业文化遗产丰富。因此,要发挥聚宝街传统工艺展示、青龙巷海上丝路文化遗产展示和万寿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功能,广泛征集各历史时期的商贸用具、商标招牌等实物和文件档案,合理利用古民居、古建筑传统商铺,展示商贸文化遗产。

保护居民的生产生活传统,支持、鼓励居民参加天后宫、富美宫庙会和开展岁时节日活动,并复育一批老字号商铺,保护或移植一批闽南传统技艺和老字号。

对传统表演艺术南音、提线木偶戏、拍胸舞、闽南讲古等项目,挖掘、整理传统剧(节)目,及时抢救老艺人绝技及其代表性剧(节)目;对传统技艺类如花灯制作技艺、佛雕技艺、石花膏制作技艺、柯世德药膏等项目,要重点保护该项目整个工艺制作流程。

有效保护已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争取新增天后宫妈祖信俗、花桥慈济宫保生大帝信俗、泉州博饼3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争取伍堡元宵灯会、四王府宫嗦啰噠习俗、石花膏制作技艺等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链接

临江街道地处泉州古城南隅,古称“南关”或“城南”。城南文化遗产密集丰富,海洋文化特色鲜明。城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提线木偶戏、闽南讲古、泉州花灯、五祖拳的重要流波区;佛雕、彩扎、石花膏、正泉茂绿豆饼、庄氏中医、柯世德药膏等传统技艺传承延续至今;妈祖、保生大帝等信俗活动活跃;儒商文化浓厚。有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等13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项目以鲤城城南街区为主体

■专家观点

保护非遗不要改变生活

●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斗

对于生态文化中心的规划,刘魁斗说,生态文化和当地的民俗当地的人是紧密联系的,改变当地人员的结构,很可能把民俗和社区活动等变成表演。我们要做的文化生态区不仅仅是像历史书一样展示昨天,它应该是活的。一个地方不管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要使之成为改变生活的依据。

非遗保护要与居民相关联

●文化部非遗司原司长周小璞

周小璞说,非遗项目不是孤立的,应该要把关联的调查清楚,因为文化生态生活涉及居民的方方面面。可以将宋元时期的建筑保护起来,但这里的生活方式要保持现代的,不用还原宋元时期的。因此在规划时要做深入的调查,好好考证,将古建筑与居民相关联,将非遗项目与居民相关联,例如南音馆的位置就可以选择设立在喜欢南音的社区内等。

非遗不是单纯呆板的展示

●市文广新局社文非遗科科长谢万智

谢万智做文化生态保护的工作已经7年了,他说,闽南文化生态中心规划建设成为半封闭式的区域,在这里老百姓可以照常生活,三街的临街店面按照原格局稍作整修成传统文化展示区。非遗项目是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日常工作状态展现出来的,而不是非遗项目单纯呆板的展示。

争取生态生活商业结合

●鲤城区副区长洪奕容

洪奕容说,我们要传承文化,做成文化街区,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甚至名声传到海外。光保护原生态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创新。现在的生态区,有的商业开发过度,有的是纯保护,而现在我们介于两者之间,这是一个新的模式,在我们国家可谓首例。因此,要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先推出几个成熟的亮点,争取做到有生态、有居民生活、有商业三方面的结合。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