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揭秘泉州“中途之家” 8500多人高墙外重获新生

2014-12-01 09:19:03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途之家”成立,标志着泉州社区矫正又上新台阶。

今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制定社区矫正法。

近年来,泉州社区矫正工作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6年,丰泽区开展社区矫正试点,是全省最早开展试点区之一;

2007年,鲤城、洛江、泉港、晋江、石狮等五个区(市)被批准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单位;

2011年,泉州市所辖11个县(市、区)、台商投资区全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2013年,泉州市社区矫正工作考核获得全省第一名;

2014年,泉州市“中途之家”揭牌成立。

近日,记者几度探访“中途之家”,为你全方位解读这个机构,同时与社区矫正人员面对面,了解他们通过改造,重获尊严和新生的心路历程。

揭秘泉州“中途之家”

日前,司法部郝赤勇副部长(左一)、省司法厅陈义兴厅长(右一)在市司法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市“中途之家”参观指导。

走过泉州市区新华路原市司法局的办公楼,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楼外挂着泉州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和泉州市曙光管理服务中心两块牌子。

今年10月23日,司法部郝赤勇副部长、省司法厅陈义兴厅长到“中途之家”指导,对泉州市委、市政府将司法局整体搬迁后遗留的办公楼划拨建设“中途之家”表示赞赏,对泉州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中途之家”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市、县、乡三级管控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规模

全省最大 6大功能区设施齐全

泉州市司法局郑建辉局长介绍,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于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即 “中途之家”。

泉州市“中途之家”全称为泉州市曙光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与泉州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合署办公,对外统称泉州市社区矫正中心,主要负责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协调、指挥、监督和管理,总面积1470平方米,于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目前配备了6名司法协理员,设有六大功能区:接收中心、服务中心、警务协作中心、监管指挥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心理矫正中心。

社区矫正人员接受队列训练

人员

精挑细选 6人负责日常管理

泉州市司法局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资格审查、面试、成绩公示等严格程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聘了6名“中途之家”司法协理员,保证了“中途之家”日常有序运行。

这6名工作人员分别是小李、小吴、小叶、小刘、小林、小潘。其中,小吴和小潘以前在司法所工作过,对社区矫正工作非常熟悉,小李曾在某空军部队服役过。

“我们6人来自6个地方,都是年轻人,工作气氛很好。”虽然来“中途之家”工作不久, 但大家已经喜欢上这个地方,这份工作了。

同时,由于心理咨询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中途之家”内设的心理咨询中心与丰泽区蓝天心理咨询中心合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由该心理咨询中心派遣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参与活动,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这是一种创新人员管理新模式。

教育

队列训练 请检察官民警上法律课

“立正!稍息!”11月13日,泉州市“中途之家”传出了阵阵铿锵有力的声音。这是该“中途之家”成立以来,第二次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集中教育的时刻。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名社区矫正人员早早来到“中途之家”,他们首先在接收中心录入个人信息,摁指纹签到,接着把手机、香烟等东西统一寄存,等下课后再拿走。

泉州市司法局赵运军副局长介绍,教育课主要是思想教育和队列训练。

小李是队列训练的教官。他曾当兵七八年,带了很多新兵,在部队里也曾给新兵进行军训。

“立正!稍息!齐步走!向右看齐……”小李声音洪亮,大部分“学员”不敢马虎,有的一开小差,小李就能看出来。

记者看到,有个学员刚受训时吊儿郎当,不配合,这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于是被要求出列,站在一旁看其他学员受训。等其他人结束了,小李教育了他老半天。接下里的活动,他老实多了。当然,对一些身体不舒服的学员,经批准,他们可以不用参加队列训练。

“以为队列训练是走过场的,没想到是动真格的。”一名社区矫正人员事后说,“教官很有气场,训练时能镇得住。”

除此之外,泉州市司法局干部和监狱民警、检察官也会给社区矫正人员上法制课。通过案例剖析等方式,让社区矫正人员深刻感觉到,犯罪了一定要受到法律制裁。

社区矫正人员打扫卫生

辅导

心理老师 解开他们的心结

“老师,我觉得自己很冤。”社区矫正人员阿华(化名)向心理老师请教,他该怎么办。

原来,阿华的一位亲人受欺负,他去劝架,结果将对方打伤了,因此被判刑。但在他看来,是对方先出手的,自己只不过是反抗而已,况且也赔了很多钱,他就不应该被判刑。因此,他一直觉得很冤枉,心里有个疙瘩。

“你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把人家打伤了,这是事实……”心理老师一边倾听阿华的倾诉,一边帮他找出症结所在,一边给他建议。

“心情舒畅多了……”大半个小时后,经过心理辅导,阿华满意地点点头。

赵副局长介绍,经过摸底和调研,发现有些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存在问题,如有的觉得自己很冤,有的觉得自己被人家看不起,有的有较强的报复心……“这些心结没帮他们解开,有的可能会重新犯罪的,有的可能很难融入社会。”该负责人介绍,因此“中途之家”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有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人员树立健康的心理,因此请来专业的心理老师予以辅导。

不仅如此,“中途之家”还设有宣泄室、沙盘、音乐治疗放松椅等,方便心理老师根据实情,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正。

监管

指挥中心 监管矫正人员去向

“中途之家”设有一个监管指挥中心,该中心有何作用?

记者看到,监管指挥中心设在一间偌大的办公室里,其中一面墙壁上挂着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

按照泉州市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他们每人都配有一部手机,该手机装有定位系统,并与指挥中心相连。赵副局说:“社区矫正人员日常必须在规定区域内生活和工作,接受司法所的监管,若要超出该区域,得经过批准,否则视为违反监管规定。”

打开信息指挥中心监控系统,输入社区矫正人员的名字,就可以找出他现在所在的位置,并根据日期,可以划出他近段时间的活动轨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都有设定的活动区域,若他未经批准离开这个区域,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告知我们。”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小刘介绍道。

小刘等6名工作人员,日常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该指挥中心,随时抽查社区矫正人员是否在划定区域内生活工作,并对各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监督。

温暖

“三无”人员 有临时食宿服务

“中途之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三无”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临时食宿服务。

赵副局长介绍,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三无”社区矫正人员,即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人,“中途之家”将为他们提供临时的食宿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他们不会因一时的窘迫而流落街头。

“中途之家”还设有技能培训中心,可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需要,请老师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目前设有美容美发、电动车维修、电脑培训等,通过培训,使他们拥有养活自己的技艺。

8500多人高墙外重获新生

阿强的发明给卧病在床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中途之家”的成立,使泉州社区矫正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这几年来,泉州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3万余人,累计解除矫正8500多人,正在矫正的4000多人。通过社区矫正,一些罪犯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犯罪根源,积极配合改造,他们有的发明了专利,造福社会;有的组成志愿者队伍,服务社会。通过改造,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了新生,并赢得了尊重。

●典型人物

亿万富翁一度沦为阶下囚

接受矫正搞发明造福社会

2001年,一向光鲜、资产上亿的他因经济犯罪沦为阶下囚;2009年,他保外就医,从零开始,发明了很多专利,造福社会,东山再起。

他就是南安的社区矫正人员阿强(化名)。南安市司法局一领导介绍,阿强的发明,对卧在病榻上的患者来说是个福音。

富翁沦为罪犯 保外就医接受社区矫正

“这是我的发明专利证书!”在阿强所在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堵墙上挂满了他所获得的荣誉。对于到访的来者,他都会详细介绍,“我相信,我的发明能让病人过得更有尊严。”

时光倒流13年,2001年,阿强遭遇了人生最黑暗的一刻。他因经济犯罪,被判刑10多年,入狱服刑。

“那段日子,不堪回首。”阿强并不避讳自己的过去,“感觉自己很冤,或许这也是每个罪犯的心态吧。”

巨大的落差让阿强一时难以接受。入狱前,他是某药厂的董事长,加上自己善于投资,资产上亿,富甲一方。入狱后,阿强的身体逐渐垮掉,后来患上了尿毒症。几经监狱治疗,他的病情并没好转,2009年,经过严格的审批,他保外就医,“出狱时,我需要别人扶着,瘦得皮包骨”。

阿强回到南安,成了一名社区矫正人员。

社区矫正人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公益劳动

真心接受改造 发明众多专利造福社会

“司法局的领导并没因为我是一名罪犯就轻看我,而是嘘寒问暖。”阿强的身体逐渐康复。

按照社区矫正的相关管理规定,阿强外出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让忙活了大半辈子的他根本坐不住,“我得找点事情做做”。

自己在监狱的经历,加上他看到身边一些患病的老人因久卧病榻生了褥疮而痛苦万分,阿强灵光一闪,“何不发明一种自动护理床,让病人的大小便能自理,而无需他人帮忙?”

说干就干,阿强一头埋进发明研究中。几年的监狱生活,他的专业并没荒废,他有主治医师资格,因此在监狱里常常给狱友看病。这段经历对他的研究有了莫大的启发。但发明这样的一张床,不仅涉及医学知识,还涉及力学、机械学等多门学科原理。他一边买来书学习,一边向其他老师傅求教。

“研究进入攻坚阶段,我3个月足不出户,累了就趴在床上睡下,醒了继续研究……”阿强说,那段日子是痛并快乐的,身边的人嘲笑他,甚至骂他神经病。

经过近一年的苦心研发,他的研究终于开花结果,他发明的产品,给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人群带来尊严。病人可通过自动或者手动的模式,来处理自己粪便,不用给家人带来护理上的麻烦。

此后,阿强的一名亲人成立了公司,他成了公司的技术总监。

这几年下来,阿强的发明荣获几十个专利,引起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如今,公司已有了130多位工人。

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其他社区矫正人员

阿强深知,像他这样的社区矫正人员,不少人因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困顿。他想帮帮他们。

公司逐渐走上正轨后,阿强开始向其他社区矫正人员伸出了援手。目前,该公司接纳了好几名社区矫正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

陈某某现在是公司车间主任。他保外就医时投奔阿强,阿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如今,陈某某月薪有几千元,“我一个70来岁的人,被判刑后就没退休金,要不是阿强的帮忙,都不知道晚年咋办”。

雷某某现在是该公司的仓管人员,也是一名安置帮教对象。他出狱后,一些公司知道他的前科后就不敢接纳他。这个时候,阿强向他伸出了手,“在这里,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我的过去,但他们不会歧视我,我真的非常感谢阿强。”

阿强真心帮助其他社区矫正人员,获得各方赞扬。“阿强的发明造福社会,他能帮助其他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对象,亦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南安市司法局局长黄文周表示。

●特殊团队

社区矫正人员悔过自新

组志愿者服务队做公益

在惠安涂寨镇,有这样一支特别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的成员都是社区矫正人员。但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自愿献血、帮扶别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们已经悔过自新了。

一支特别的志愿者队伍

今年3月,在惠安涂寨司法所、涂寨镇团委的组织下,一支特别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了。

“刚开始队伍有7名社区矫正人员,如今已有15人了。”涂寨司法所所长连奕雄介绍,成立的当天,他们在涂寨镇蓝飞鹤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觉得戴上志愿者的帽子,做事特别有意义。”社区矫正人员王某某说道,“希望能参加更多公益活动。”

“他们融入‘志愿者’的角色,能激发他们积极参加献血、清洁卫生、慈善公益等活动的热情,释放他们内心潜在的正能量,在帮困扶贫、社区服务、公益事业等方面有所作为,进而增进与社区沟通,顺利回归社会。”说起队伍成立的初衷,连奕雄表示。

鲁甸地震 他们赶去献血

今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灾情传来,敲动着每个志愿者的心,获悉灾区需要血,他们立即去献血。

“通过无偿献血,我想向鲁甸灾区表达一份爱心。”社区矫正人员庄某某献出300cc鲜血后,拿到他人生第一本献血证激动地说。

6名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都献了血。

平时,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到老人院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上街清扫公交站台……

通过社区服务,他们净化了自己的心灵。王某某说,自己以前脾气很糟糕,因为信用卡透支被判刑,刚开始怨气很大,但在接受社区矫正后,通过参加社区服务,自己的心情逐渐开朗起来,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去。连奕雄对王某某的变化赞不绝口,“他以前脾气很暴躁,一点就炸,现在他脾气变得很好,参加公益活动热情很高。”

为社区矫正人员争取低保

“感谢政府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帮助,让我儿子看得起病。”当社区矫正人员郑某某的母亲曾某拿到5000元医疗救助金时,她满怀感激地说。

原来,郑某某因患症被保外就医,经常要到医院进行血液析透,两年下来,他贫困的家庭陷入绝境。

为了缓解郑某某家庭困境,尽早帮助他摆脱病魔,重新回归社会,涂寨司法所多次入户走访郑某某及其家人,及时了解他的病情和家庭环境,并与涂寨镇民政办等多部门协调配合,为郑某某申办低保、医疗救助金等。与此同时,民政部门还将他列为重大疾病救助对象,在报销其医疗保险的基础上,累计为他补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1万多元,帮助他度过生命寒冬。

各界的温暖唤醒了郑某某迷失的灵魂,他痛心悔过。

社区矫正考核 泉州全省第一

市司法局局长郑建辉(中)和副局长赵运军(右)对社区矫正工作非常关心

让社区矫正人员获得新生,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泉州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泉州召开,2013年泉州社区矫正工作考核获得全省第一名。

勤抓苦干

换来一份满意成绩单

这是一份令各界满意的成绩单:

一支专群结合的工作队伍。市级和11个县级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科(股),共配备工作人员34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不断壮大,全市163个司法所已配备司法助理员337人,在调整充实司法所工作人员基础上,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招聘社区矫正司法协理员330人,在全省率先招聘村级协管员2439人,向社会招募志愿者3270人,基本打造了以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工作者为核心、社会工作者为辅助、村居协管员、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队伍整体素质也不断提高。

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市、县两级制定了社区矫正试行工作意见、实施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2007年市委政法委与公、检、法、司联合制定了《关于社区矫正人员接收衔接工作的暂行规定》,建立了部门协作配合的机制。2010年,市司法局全面细化了社区矫正的接收、管理、考核、解矫各个环节的流程,制定了请销假、迁居、奖惩、档案管理、排查分析和应急处置等制度,并汇编成册。今年制定了《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基本要素》,形成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一套统一的制度,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一些行之有效的管教措施。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社区服务基地,定期组织矫正人员参加保洁绿化、扶贫助残等系列劳动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增强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据矫正人员的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现实表现等,探索分类管理方法,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根据需要开展心理矫正等活动,提高改造的效率。

一个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多年来的努力,逐渐形成全民积极参与社区矫正的社会氛围,社区矫正工作逐渐得到社区矫正人员及其家属、基层组织、干部群众和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了社会认可。领导重视度不断提高,公众知晓率也不断提高,历届市人大、政协对社区矫正的建议、提案达到7件。

“中途之家”请来心理老师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各级重视

创新做法层出不穷

泉州社区矫正工作能走在全省前列,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

党委、政府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会,研究部署工作,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市政府主要领导听取社区矫正专题报告,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工作。市、县、乡三级均成立了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和群团组织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纵向党政机关直接领导、横向成员单位共同协作的社区矫正工作组织体系。2011年,市、县两级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有紧急重大事项,能及时处理。

市、县两级司法局创新载体,建设“中途之家”和矫正中心。市级“中途之家”在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洛江、泉港、石狮、南安、永春和德化等六个县(市、区)也设立“中途之家”。市局和丰泽、洛江、泉港、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和永春等八个县(市、区)建设了矫正中心。

创新机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在全省率先制定了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基本要素运用规则,确定调查评估六项要素,细化了各要素的内涵和运用的规则,保证调查评估意见与要素间关联性和科学性。加强理论创新,《社区矫正工作中政法部门协作配合机制研究》入选了司法部2013年课题,是全省设区市司法局惟一入选课题。

创新措施,解决难题。泉州开发区没有设立司法局和司法所,以前难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在泉州市司法局协调下,开发区委托鲤城区开展社区矫正日常工作,自己设立就业基地进行安置,共同解决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教育和帮扶任务。

创新形式,提高矫正队伍素质。2013年起连续两年在全省创设性地开展了社区矫正法律文书制作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密切配合

逐步形成工作合力

社区矫正工作,离不开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

在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从2008年开始,全市普遍开展了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工作,由决定机关委托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并将评估意见作为裁决的重要参考。去年1月29日,市公、检、法、司等部门举行联席会议,要求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应每半月互通一次信息。司法局还经常与公、检、法联合开展检查等活动。

今年泉州市司法局“中途之家”举行集中教育,市检察院、泉州强制戒毒所和泉州监狱等单位都派员支持。此外,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也积极主动帮助解决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

经费列入预算

注重加强基层建设

各级政府注重加强社区矫正保障工作,社区矫正经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市级财政每年核拨社区矫正经费15万元以上,2012年县级财政总共投入社区矫正工作经费达241万元、司法协理员和村居(社区)协管员的工资补贴586万元。

2009年以来,各地还加强社区矫正日常管理机构司法所的建设,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司法所建设5900多万元。每个司法所基本上配备了宣告室、矫正室、谈心室等社区矫正功能用房。

措施落实到位

不断提升工作效果

加强全方位监控。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监管难的问题,全市采取“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原则,对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市局社区矫正指挥中心每日抽查手机定位,初步形成市、县、乡“三级”管控机制,基本实现社区矫正人员全员定位,全方位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

在日常监管中,司法所严格执行报到、会客、请销假、迁居和进入特定场所审批等制度。对于在矫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入矫后24小时办理不批准出境通报备案,确保社区矫正人员不擅自出境。对于违反监管规定的,坚决给予警告、治安处罚、司法惩处,充分体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今年累计对社区矫正人员警告335例,治安管理处罚5例,对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19例,提高社区矫正社会效果。

建立多形式的矫正教育模式。分别采取宽管、普管和严管三个级别管理,确定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集中教育时间。在工作中及时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管、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对其接受社区矫正的表现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管理类别。对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则实行“个性化管理”,教育、劳动等全部采取与成年人分开方式进行,给予身份保护、档案保密、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等等,同时注意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道防线,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多管齐下,让社区矫正充满更多的人文关怀。

帮助解决社区矫正人员的实际困难。各地发挥社区矫正就业基地和教育基地的作用,对符合就业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积极推荐就业,对困难的积极帮助申请低保和其他救助。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矫正就业基地26个、教育基地72个,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全部纳入低保。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