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市档案馆2100多张老照片 再现泉州老时光
2014-12-24 08:34:29 陈丽娟 吕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上世纪80年代初,泉州市区东海的桃花山脚,还是一片农田,青翠的田野间,一条村道从中穿过,景色别致;1996年时的泉州市区东街,还如同现今的西街部分路段,大片瓦片屋顶的房屋坐落其中;1988年的泉州田头,大伙支起简易的台球桌玩斯诺克……

泉州市首届幼儿园运动会(黄百宁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东南网12月24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吕波 通讯员 刘扬宇)上世纪80年代初,泉州市区东海的桃花山脚,还是一片农田,青翠的田野间,一条村道从中穿过,景色别致;1996年时的泉州市区东街,还如同现今的西街部分路段,大片瓦片屋顶的房屋坐落其中;1988年的泉州田头,大伙支起简易的台球桌玩斯诺克……

这一段段逝去的泉州旧时光,被许多摄影爱好者记录下来,成了不少人的回忆。日前,泉州市档案馆新征集到2100余张泉州的老照片,时间跨度从二十世纪初直到近年,题材涵盖了人文风貌、名人肖像、历史事件等,反映了泉州的风土人情和发展轨迹,十分珍贵。

摄影爱好者拍下

见证泉州的瞬间

这些照片均为泉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敬聪提供。他从小在东海蟳埔渔村长大,蟳埔的风土人情,早已印在了他的相机下。这几年,他还出版了4本画册,分别为《见证泉州》、《泉州老街巷》、《蟳埔女》、《激情农运》。此次,陈敬聪也一并将画册捐赠给泉州市档案馆。

上述2000余张照片中,有一部分是他亲自拍摄的,还有一部分是他收藏的,其中不乏精品,如1908年的安海养正小学全体学员照、解放初的顺济桥、改造前的涂门街……一幅历史照片就是一块记忆碎片,当阅览者看过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后,稍加回味,就可将它们拼凑成一幅近代以来泉州面貌与人文的演变图。

在陈敬聪看来,这些老照片,作为泉州发展的见证者之一,将其捐赠给泉州市档案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泉州首届幼儿运动会 70年代中期 泉州中山公园

泉州城市不断长大

民俗文化继续传承

事实上,在这些照片中,确实能瞧见不少泉州“长大”的痕迹。

如已过世的摄影爱好者黄百宁,拍的泉州城市建设图景,尤为珍贵。他的相机,记录下了刺桐大桥未建成前,来往于泉州市区和晋江间的渡船,即著名的“溜石渡”。而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泉州考察时的一些照片,也被他的镜头记录了下来。

泉州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称,这些场景都是不可复制的,但这些照片为后人了解当时的历史与人文,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同时,在泉州的城市建设中,仍有很多宝贵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也印在了一张张老照片之上,如,乡间看高甲戏的场景等。

记者了解到,泉州市档案馆目前珍藏有数千张珍贵的老照片。今后,该馆还将进一步征集老照片档案,如果您手上也有关于泉州的老照片,欢迎与市档案馆联系,或是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本报将帮助您联系相关事宜。

泉州老时光 旧照片

惠安女开着拖拉机在运输石料

惠安女正在修建崇武避风渔港 摄于惠安崇武渔港 197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泉州考察“海上丝绸之路”(黄百宁摄于1995年)

泉州“海丝古渡”——美山渡口(陈敬聪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泉州市政府办公室干部在九日山留影(陈敬聪摄于1981年)

泉州桃花山下的田园风光(黄百宁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田头斯诺克(陈世哲摄于1988年)

未改造前的东街全景(詹秋冰摄于1996年3月6日)

小人书摊(陈世哲摄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蟳埔女民兵(陈敬聪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相关报道>>>

悠悠老照片 拼凑出数十年来泉南旧事

德化,小人书摊。陈世哲摄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早报记者 麦彬彬

时光老去,回首往事,即便微微泛黄,老照片也能拼凑记忆的碎片,重现历史。

近日泉州市档案馆迎来了一批宝贝,这是2000余张记录泉州风土人情和时代轨迹的老照片,其中包括泉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敬聪先生公开出版发行的《见证泉州》、《泉州老街巷》、《虫寻埔女》、《激情农运》等四本画册,著名摄影家陈世哲和已故老摄影家黄百宁等人的部分优秀照片。

这些老照片见证20世纪至近些年的泉州风貌,题材涵盖泉州历史沿革、名人肖像、民风民俗、城乡风貌等等,一张张老照片就是一个个记忆碎片,拼凑出数十年来的泉南旧事。

“图说历史,老照片是历史社会的真实记录,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泉州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市档案馆目前珍藏数千张珍贵的老照片,此次新添2000余张优秀照片,进一步优化馆藏老照片档案结构,丰富馆藏档案资源,意义重大。

陈敬聪先生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刻画泉州大街小巷的地图,在这6.62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共有300余条老街巷,他整整耗时两年,最终完成《泉州老街巷》的拍摄。“图片反映的内容成为我参政议政的一大来源,数十年来的拍摄工作也为保存文史资料贡献一点力量。”陈敬聪说。

作为老一辈知青,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世哲曾下乡到德化,在那里他拍摄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一张《小人书摊》反映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三四十年过去了,当时聚精会神看书的小孩儿也老了。“寻找那个图片里的人。”前不久陈世哲在德化举办摄影作品展,在这张《小人书摊》旁边他表达这个愿望。“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图片里看书的孩子还真的找到了!”陈世哲激动地说。他介绍,当时孩子们是成群结队去看书,图片里的孩子带出一群图片外的孩子,不久后他们将在德化见面。“几十年后,图片的故事还能续写,作为记录者,我十分开心。”

蟳埔,女民兵。陈敬聪摄于上世纪70年代

浮桥延陵,民兵全副武装下田种菜割菜。黄百宁 摄于上世纪70年代

泉州市郊,集体劳动积肥。黄百宁 摄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

泉州市郊,公社大队集体搞副业办起了酱料厂。黄百宁 摄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

过去的床垫——最后的“席梦思” 陈世哲摄于1986年

农村看戏需先抢占一席之地 陈世哲摄于1987年

泉州“海丝古渡”——美山古渡口 陈敬聪摄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