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淘宝村诱惑:探访山村财富神话 看“屌丝”逆袭

2014-12-30 07:43:00 李秋云 林淑芳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都深读·第二十五期

泉州淘宝村诱惑

泉州淘宝村诱惑

东南网12月3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李秋云 林淑芳 谢明飞 编辑/ 杨炯 陈世国 视觉/ 龚长旺 张娟)“以前去找人拿货,我说我叫小陈,谁认识你?!现在呢,经常有老板主动打电话找我,问能不能帮他们卖产品。”

如果不是因为开了4家天猫店,呆在南安霞美长福村的年轻人陈财,可没这么扬眉吐气。

2009年那会儿,陈财看到别人开网店,开始尝试。到去年,陈财已添置了一辆新路虎轿车。“我这一换新车,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也要开网店了。”

成功总是容易被放大,也容易被效仿。

这在“中国淘宝乡”安溪县尚卿乡,尤其明显。这个乡镇,餐饮、宾馆、足浴城等应有尽有,达60多家。而在更偏僻的灶美村,晚上9点后去灶美村里的酒吧,或许连座位都找不到了。

这个村2000人,一半在开网店卖藤铁,另一半则在做藤铁、纸盒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连五六十岁的村民,也是张口“双11”,闭口“刷单”的。

这就是泉州淘宝村的别样诱惑。

一周前,阿里研究院发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与去年的20家相比,今年全国淘宝村规模达到211个,长福村和灶美村在列。泉州淘宝村数量,从去年的灶美村1家,上升到17家,占全国淘宝村的8.06%,涉及鞋服、藤铁、跑步机等多个行业。

淘宝村,正在改变传统的乡村生活,让村民获得新的职业和收入,也让底层村民获得更多的上升渠道,甚至有功于新型城镇化。

淘宝村,势必将继续增加,然而,诱惑背后,也暗藏危机。淘宝村的黄金时代,还能延续多久?

海都记者调查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淘宝村,有着仓储、生产、专业人才等制约,而卖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甚至阿里一周前宣布加大打假,包括部门执法的宽严尺度,都是淘宝村面临的内忧外患。

探访

山村财富神话

灶美村随处可见家庭作坊式的淘宝店

如果晚上9点以后,到安溪县尚卿乡,或许连酒吧里都找不到座位。

当地有一个特别的小山村,平时热闹得像都市,到了春节就变得静悄悄。

白天,村里的人只做两件事,有一半的人开网店卖藤铁,另一半的人则在做藤铁。

2003年以前,这里还是县级贫困村,如今是阿里巴巴的淘宝名村,村里口口相传的,是不断刷新的财富神话。

这就是灶美村,目前共有300多户近2000人,有250多户人家开网店,拥有上千家网店,每户人家都拥有多个网店,最多的达到10个,经营的产品多是藤铁工艺品。2013年,灶美村的官方销售数据为1.8亿元,2014年这个数据已经翻新到3亿元。

村主任的儿子从厦门辞职回家开店

今年年初,灶美村村委会主任李木生的儿子小李,刚满21岁,从厦门一家计算机公司离职回到家里创业:开淘宝店。

小李卖的是桌椅等藤铁家具,虽然只是一家淘宝C店(个人店),但是每月的交易额已达2万多元。“我很看好这个行业,只要你诚信经营,再做15年没问题。”作为父亲,李木生支持儿子的事业,在他家里,下海的还包括女儿女婿,总共3家淘宝店。

在灶美村,多数淘宝店都是家庭经营,业绩一般的,每年赚个一二十万不成问题;做得好的,一年有100多万元的利润,这样的淘宝店全村有10多家。

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许多人的造富神话,比如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个,以前穷得叮当响,做了淘宝后,三人一年赚了300万;或者谁家做了淘宝没几年,就开上了奔驰宝马。小李的同村同学,一半以上都在开淘宝店,每年收入10多万元。

常吵架的夫妻做淘宝赚了钱不吵了

“旁边有一对夫妻,两个人以前经常吵架,做淘宝赚钱了就不吵了。”李木生说的,就是邻居李祥(化名)。2008年,李祥还在一家企业打工,每个月600元的工资,因捉襟见肘的收入,夫妻俩小摩擦不断。现在,他们俩经营着7家淘宝店,销售花架等藤铁工艺品,包括3家皇冠店,4家钻石店,每月交易额30多万元。

李祥家两层楼的石头房子,除了电脑房和泡茶室外,到处都堆满了货物,由于场地不够,他在屋后加盖了一小块地方当仓库。他的母亲,除了农忙时种地外,多数时间都在帮忙包装铁架。全家上阵,或者再请几个员工,李祥的经营模式,正是灶美村最为普遍的“家庭作坊”。

李木生的一块闲置厂房,就租给了别人经营。今年,他计划收回自己做,尽管租金已经从每平方米5元涨到8元直到现在的13元,几乎是晋江、石狮一带的厂房租金水平。

名气打响之后“淘金者”蜂拥而至

许多在灶美村开网店的店主,要么来自泉州附近的城市,要么来自浙江、河南等地。灶美村的名气打响之后,一拨“淘金者”蜂拥而至,南平人陈志(化名)正是其中一员。

去年,他辞掉一家电商平台的工作,到灶美村租了一个房子,运营两间淘宝C店,销售藤铁。因为有电商实操经验,陈志对淘宝的游戏规则详细研究,渐渐打出名气,每年净赚10多万元,还拉来堂弟帮忙。“这几年,除了我们这些打工的,那些嫁出村的女孩子,也都回到村里做淘宝。”陈志说,以前在村里打工的那拨人,许多都跟他一样,自己开网店当老板。

“以前打工赚不了多少钱,一做淘宝,1年就赚了20多万元。”这样的造富神话,让许多村外的人,纷纷往灶美村聚拢。这拨慕名而来的人到底有多少,李木生至今也没算出个数来。但是他知道,以前,当地灶美小学的学生只有80多人,现在暴增到了200多人,一半都是外来人员的子女。所以一到春节,村里就变得静悄悄的。

而平时从村里到镇上,都非常热闹,镇上物质资源丰富了,满足精神需求的产业链便得以延伸。在尚卿乡,聚集着60多家餐饮、娱乐场所,酒吧、桑拿、足浴城等应有尽有。晚上9点以后,很多休闲娱乐场所都满座。

“90后”一遍又一遍向陌生人讲述发家史

成就灶美淘宝第一村的,不得不提到三个人年轻人,他们是李江斌、李连顺和李颖煌,都是在2008年左右第一批开网店的“90后”,之后成为合伙人。

6年前,借助一台电脑和一部数码照相机,他们尝试在淘宝、易趣、拍拍等网站上销售藤铁工艺家居用品,利用网络掘到了“第一桶金”。随后,这股开店潮,席卷了整个灶美村。去年,他们三人在阿里巴巴的淘宝村论坛上,激动地接过了淘宝村的牌匾。

一个位于安溪的小山村,从此被推上了神话一般的台前,各种采访、调研纷至沓来。作为主角的李连顺等人,一遍又一遍地向陌生人解释他们的发家史。“总共有100多场采访、调研,有时候一天有好几拨。”李连顺说。

榜样

淘宝村“屌丝”逆袭记

南安长福村,一名年轻小伙正在开网店

“那时我去厂里拿货,人家只知道我叫小陈,其实根本没记得我这人,现在很多厂家会主动打电话来,希望上他们的产品。”陈财说做淘宝改变的不只是他的腰包,还有别人对他的态度,“现在跟一些老板一起吃饭,终于有了底气和共同话题”。

每个淘宝村崛起的背后,似乎都有“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

不久前,阿里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年)》,从全国评选了211家淘宝村。泉州从去年仅有的一家,一跃冒出了17家。连日来,海都记者走访了部分淘宝村,揭开其背后的成长故事。

让人意外的淘宝村

网店繁多,快递、物流车辆在村头村尾穿梭……外界想象中的淘宝村的模样,在张林村都见不到

今年第一次登上淘宝村榜单的晋江磁灶张林村,主营的是鞋。不过,网店繁多,快递、物流车辆在村头村尾穿梭……这些外界想象中的淘宝村的模样,在张林村都见不到,这点让海都记者感到很意外。

于是,海都记者拿着榜单向当地业内人士打听,没想到听到的大多反应都是惊讶,不少人称并未听闻张林村有这么多人开网店。就连当地规模最大的童鞋企业,其老板对于张林村被评为淘宝村,也觉得很意外。

“从规模来说,张林村的电商交易额远远超过评选标准,其中9成以上是出自我们公司。”当地规模最大的童鞋企业——哈比熊的总经理张永发对于淘宝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高兴。

他是土生土长的张林人,对村里再熟悉不过。据他了解,同村做网店的零零星星,大多活跃网店都属于哈比熊,“可能连经销商、代理商,从我们这边发货的,都算进去了吧”。从某种意义来说,张林这个“淘宝村”称号,是哈比熊一家撑起来的,这块牌子于哈比熊,或许远大于对这个村子的意义。

童鞋“小辈”的逆袭

大多企业最初只是将电商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清库存,张永发则将它作为最重要的渠道在运营

张永发的童鞋企业,创立至今不过5年,在鞋服产业发达的晋江,哈比熊从年龄上只能算“小辈”。但淘宝,给了它赶超的机会。2010年,不少企业“触电”,哈比熊也开始在C店尝试;2011年圣诞前夕,哈比熊有了天猫店;2012年,哈比熊成了当年天猫童鞋品类销量第一。2014年,哈比熊的销售额接近两亿,“90%以上都来自线上”。

其实,在张林村,张永发并不是第一个做电商的,但去年以来基本上是哈比熊独占江山。在张永发看来,“逆袭”的关键在于,大多企业最初只是将电商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清库存;而自己的企业则是看中了电商资金周转快、库存少等优点,早早介入并作为最重要的渠道在运营。

张永发不懂电脑,也基本不介入电商的运营,电商渠道一手交给弟弟、妹妹打理,从最初的两三人到现在的100多人的电商团队。几年下来,张永发谈起双11、双12和淘宝店的运作等,也已经头头是道。“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今后包括做跨境电商等,依然要面临这个问题。”几年前,哈比熊曾高薪从浙江挖来电商运营团队,并许下了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条件——如果不成功,企业承担风险;如果成功,运营团队可享受分成。

“电商的竞争也在加剧,运营成本、广告费用越来越高。下一步怎么走,真的是要好好思考!”还来不及好好体会淘宝村带来的喜悦,张永发已经不得不考虑未来。

对讲机小伙的逆袭

陈财添置了一部路虎,白色的,开在村里很是抢眼,“我这一换新车,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也要来做网店了!”

30多岁的陈财(化名),南安霞美镇长福村人,从2010年开始做淘宝,是当地较早的一批。用他的话说,自己被淘宝改变的人生,也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别人的人生。

陈财现在同时运营4家天猫店,最早做的C店已经不大打理。这4家天猫店,平均每月销售两万多台对讲机,交易额达到两三百万元。

而在此之前,他只是销售对讲机的小伙子,在东莞一电子城开了一家店。“那时我去厂里拿货,人家只知道我叫小陈,其实根本没记得我这人,现在很多厂家会主动打电话来,希望上他们的产品。”陈财做淘宝改变的不只是他的腰包,还有别人对他的态度,“现在跟一些老板一起吃饭,终于有了底气和共同话题”。

随着网店数量的增长,陈财干脆回到霞美镇,“只要叫得上名的物流差不多都进驻了,货源也在这里,回来还能省下不少物流成本”。去年,陈财添置了一部路虎轿车,白色的,开在村里很是抢眼。“我这一换新车,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也要来做网店了。”

屌丝榜样的力量

第一批掌柜们尝到甜头后,开始被效仿,父母在厂里打工,年轻一代就在家开网店卖对讲机

第一批“掌柜”们尝到甜头后,长福村的掌柜直线增长。“父母一辈在厂里打工,年轻一代就在家里开网店卖对讲机,这在长福村不是少数。”南安宝锋电子有限公司经理王少峰说,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90后,也选择回家开网店,收入比打工时可观多了。

被改写的,不仅是村民,还有对讲机的命运。以往,对讲机是一种相对专业的电子设备,使用人群也很窄,大部分被用于安保、工地等。“电商打开销路后,对讲机的价格更亲民,自驾游爱好者、餐厅点菜、婚礼策划上都会用到。”

王少峰记得一个很特别的瞬间——不久前,自己在咖啡厅闲坐,旁边有影楼正为新人拍婚纱照,工作人员手中的对讲机正好贴了自家品牌LOGO。“你这对讲机哪儿买的”,“网购的”,“好用吗”,“不错啊”,一来一回的简短对话,让王少峰觉得自豪感爆棚。

据不完全统计,长福村有网店上百家,以销售对讲机以及电池、充电器等对讲机配件为主,主要从当地生产对讲机的大厂拿货。因为网店较为分散,如果没有相熟的人介绍,很难看出其中的规律。“以大霞美十字路口为中心点,方圆几公里都有网店,大大小小上百家。”当地一家对讲机企业的负责人说,每天装载产品的货车从厂里出发,把货送到一家家网店,而到了下午5点之后,各家快递再上门去收件。

不通物流的淘宝村

飞云村的“电商之路”与其他村截然不同,这里有泉州17个淘宝村中唯一一个成立村一级的电商中心

从南安乐峰镇到飞云村,还有10余公里的山路。由于山路又弯又窄,熟练的老司机开起来也花了20多分钟。飞云村是今年新晋“淘宝村”之一,“淘宝村”的牌子还没来得及挂到墙上。更引人注目的,倒是另外两块牌子——“飞云淘宝村电商中心”、“南安市乐峰镇飞云电商合作社”。在泉州17个淘宝村中,飞云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成立村一级的电商中心。

完整的产业链、便利的交通、物流配备……“淘宝村”的“必要条件”,飞云村似乎都不具备。这个有着6000多人口的村庄,在电商之前,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年轻人有时爱网购些红枣、核桃、鸡爪什么的,以前都是送到镇上,现在数量多了,快递公司就雇个摩托车上来送货。”50岁的村委副书记潘用球有一次看到,还以为小商贩把生意做到农村来了。

在飞云村,开网店的人有个别号叫“网虫”。现在,七八百号网虫,开了一千多家网店,主要销售鞋服,去年电商交易额达9000多万元。“主要还是家庭式,年轻人不出门打工了,就在家开店赚钱。”潘用球与其他淘宝村不同,飞云村既见不到快递,也没有仓库,唯一能看得到产品的是新装修的电商中心办公室,几十双样品鞋摆放在墙上。

“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支销售团队。我们能做的事,就只有规范、引导。”飞云淘宝村电商中心副主任潘虹山说,这也正是去年成立电商中心的初衷。因为没有产业、不通物流,飞云村的“电商之路”与其他村截然不同。

货源,由村电商中心与厂家联系,采取团购的方式,降低成本;电商中心在泉州市区设仓库、配送中心,统一发货。而网店店主们只需要接单,联系配送中心发货。“他们不需要担心库存和资金,先销售,后跟中心结算。实际上,就是无本生意。”潘虹山说,也因为这样,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开网店。

90后小伙子小潘,就是去年回家开网店的,现在手头活跃的两家网店一家卖男鞋、一家卖女鞋。跟以前在模具厂打工相比,小潘更满意现在的生活,“一年赚个十来万不成问题,就在家里上班,还能照顾老婆、孩子”。潘虹山说,像小潘这样的收入,在村里开网店的人群中属普遍水平。

指南

搞淘宝村,你也可以

中国淘宝村,滚滚财富,这些词,往往让忙于收货发货的淘宝村村民们感到吃惊——“原来,我们也是淘宝村。”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去年泉州只有灶美村一个淘宝村,今年一下子增加到17个。淘宝村剧增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这意味着,很多人都正在或打算尝试回乡创业,将网线引入村子。

这两年淘宝村的经验,阿里公司也在总结。如果您也要搞淘宝村,灶美村等先行者,或许能提供更多经验,也能让您少走一些弯路。

这些模式可以借鉴

“我们正在对淘宝村细分,梳理出发展模式和经验,为想发展淘宝村的地区提供指引。”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陈亮,牵头做了这两年的淘宝村研究报告,今年还带领学者团队走访灶美村,并将灶美村的案例收入《中国淘宝村》一书。

在海都记者调查基础上,陈亮结合国内其他知名淘宝村,归纳出淘宝村的几种模式。

1.“有什么就卖什么”

如果当地有传统产业链,有产业资源积淀,不妨开个淘宝店。泉州17个淘宝村中,就以这种模式最多,比如卖藤铁的安溪尚卿乡,卖陶瓷的德化浔中村和宝美村,以及晋江、石狮主营鞋服的淘宝村。相比其他类型的淘宝村,这种模式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这种模式,简而言之,“有什么就卖什么”。

2.“跟着大户有肉吃”

如果当地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但有一个或几个大户足以支撑全村甚至附近一带的货源供应,村民依托大户,也可以尝试开网店,作为大户的分销端。这就是国内知名的浙江“北山模式”:依托当地一家户外用品的大企业,全村开起淘宝店。而晋江张林村、南安长福村,就类似北山模式。

这种模式,可归结为,“跟着大户有肉吃”。

3.“什么好卖就卖什么”

如果当地既没有产业资源,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生产基地,仍然可以尝试商贸型淘宝。就是依托强大的销售团队,以销售、商贸为主。江苏徐州沙集村走出的特有模式,则是从零开始,从没有产业资源,发展成为生产基地。南安飞云村、素雅村,也走了差不多的路子。

这种模式,遵循的是,“什么好卖就卖什么”。

这些弯路可以不走

经验固然重要,而教训的意义也不亚于此。记者走访发现,一些淘宝村在成长过程中,也曾绕过一些“弯路”。后来者或可避免。

靠卖假货的路子,你别想了

毫无疑问,一部分淘宝村卖过假货、高仿货,甚至一些人靠卖假货发了财。

泉州有的村子因仿冒问题经历洗牌:少部分人赚钱转身做正品;一部分店则被洗掉了。

“一些网店起步时,会以假冒知名品牌谋利,我们查处了不少。”泉州工商一位执法人员称,近年来工商运用网络监管平台,也在加大打击。

淘宝村卖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也伤害了本地知名品牌。对此,泉州工商曾连同多家知名企业,前往杭州,调取超4000家涉嫌商标侵权网店的后台数据。近两年来,泉州工商还为本地企业提供法律指导53次,同时协助异地查处此类案件157件,移交刑事立案41起,关闭网店3200多家。

此外,阿里正在对“淘宝多假货”的舆论作出回应。一周前,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仅前三季度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目前投入打假等方面的员工超2000人。

商标广告不规范,小心索赔

淘宝村给村民带来了新商机,然而,规模小、发展粗放,也让村民尝到不少苦头。

去年以来,在记者走过的淘宝村,多家网店因涉嫌网上虚假宣传等问题被责令整改。

“今年以来,我们多次接到外地工商部门通报,有泉州的网店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规定”,泉州工商相关人士说,调查发现这种不规范行为确实存在,比如广告用“全网销量第一、销量冠军”,盗用他人图片,虚标库存量等,有些小店还敢谎称是注册商标。

更典型的是,最近一些职业打假人盯上淘宝店:铁艺挂钩因没有标签和厂名厂址等,被要求赔偿数千元。而其售价不到10元钱。

“淘宝村要长远发展,必须规范,遵守法规和商业规则,这对这些开店的村民来说,可能还需要学习。”一位工商人士说,淘宝村多是家庭式,开店的法律意识、素质相对较低,往往吃大亏。

违建或没有纳税,会被打击

灶美村之路,也提供了新的经验。

灶美村6年前掘得淘宝第一桶金的三个年轻人,其公司却早早搬出了村子。出名一年多后,李连顺突然“消失”了。连日来,记者联系他采访未果,最终只能通过一名熟人找到了他。李连顺也不愿再谈淘宝,“我已经没在开店了。”

熟悉内情的村民说,近期当地税务部门来找过他们几家大的网店,要求缴税。在灶美村,别的淘宝店主也往往不愿实名接受采访。有人举例说,一位经营快递的村民,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因快递件暴增搭了一个铁皮仓库,不久就收到了要其拆除违章搭盖的通知。

“不能只想着赚钱,而忽略了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尚卿乡党委书记汪礼才对此表示,违章搭盖是明令禁止的,纳税也是应该的。

只考虑自家配套,远远不够

淘宝村的店主都是分散的村民,只考虑单户的配套,难以解决整村人的赚钱问题。

“没有仓库,我们根本不敢做大。”淘宝村民李祥犯愁,一到双11等大促销时,他几乎不敢备货,因为自家房子太小,而租金太贵。灶美几家大的网店都把运营迁到安溪县城或厦门。

在尚卿乡,有开发商投资建了14层的滕铁大厦项目,预计年底可以投入运营。汪礼才希望,开发商能够优惠点,镇里再补贴点,一起解决电商配套的问题。

村民则更希望自己投资,在村里规划滕铁项目。汪礼才说,这涉及土地红线,难以在近期解决。

飞云村的仓储和配送中心设在泉州市区,一些网店也跟随外迁。镇区马上就要通高速公路了,他们则谋划着,能在高速出口建智能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让很多网店回来。

此外,一旦淘宝店做大,还要文案、美工设计、管理等人才,这些问题,大家都没想好答案。

【观点】

和产业结合紧密,泉州优势明显

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陈亮说,淘宝村是新生事物,初期遇到各种问题很正常。诸如价格战、物理空间、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国家对农村电商很重视,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例如,通过品牌化、企业化运营,摆脱同质化竞争;通过在乡镇、县城合理规划产业园,可以解决仓储空间等问题;引进多种类型的服务商,可以解决产业链问题。

陈亮认为,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泉州淘宝村最大的特点是,与传统产业结合紧密,比如鞋服、滕铁、陶瓷等,产业爆发力和成本优势显著。

土地资源制约大,一时难以解决

今年8月,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亚军曾前往尚卿乡灶美村。

刘亚军昨日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认为,土地制约、人才缺乏等问题,在全国淘宝村都普遍存在。比如,对灶美村来说,群山环抱,耕地保护政策使其难以有更大的空间。土地、人才、交通等问题,甚至县市一级都一时难以解决。如果能做好村里的电商生态链,整合资源,可以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村里电商企业做大后外迁,也是趋势。未来的淘宝村,可当中小电商企业的“孵化器”。

减少部门干预,管太多适得其反

“外界对淘宝村存在两个误区:看不懂和看不起”,安溪县电商协会会长郝健佐说,其实很多都是年轻人自己摸索出的一条路。一些人和执法部门看不懂,管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

郝健佐建议,给这帮80后、90后的年轻人更多空间。电商产业未来的趋势是好的,应该给这些从业人员更宽松的环境,不要过多地干预,多通过市场的手段,让行业自由发展、转型。

在合法经营、合理竞争等方面,政府需去规范,但也要给一段时间让他们过渡和适应。

请专家来村讲课,早日研究转型

淘宝村里,人人开网店,卖一样的东西,甚至比价竞争,也成为困境。

飞云村的危机意识最强。刚领回“淘宝村”牌子,大家都在谈论“转型”。“你们走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建议给我们?”甚至喝茶时,飞云淘宝村村长、飞云村委会副书记潘用球都一直在问。

潘用球说,飞云村最大的资源是销售团队,“现在有企业找上门,想让我们卖他们的产品。”

“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规模小,分散,我们准备每个村建一支电商团队,由专人负责。”潘虹山还打算聘请淘宝专家到村里讲课,做强这只人才队伍。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