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探寻泉州红砖厝秘密 重温记忆那抹红
2015-01-07 09:37:01 谢向明 吕波 陈秀洪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泉州,还有一种特别的古厝红,没经过艺术鉴赏训练的人,也能一眼辨别。如果说,现在我们还只能停留在辨别的阶段,那么,下一阶段就是形成鉴赏的能力和习惯。

《琵琶显露》: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由归国华侨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建于清末,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15座宅第、1座宗祠,大小屋室近400间,被誉为闽南建筑的瑰宝。相传,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选址地点是一个九天仙女掉琵琶处,当时建房子前,蔡启昌父子请来风水先生选地,相中了这块被称为“琵琶穴”的风水宝地。因此,该建筑群也被称为“琵琶形村落”。有意思的是,这次航拍的图片,一头大一头小的群落形式,竟真有点像一把琵琶。

东南网1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谢向明 吕波/摄影 陈秀洪/文)梁思成曾说,中国金石书画素得士大夫之重视,独是建筑,数千年来,完全在技工匠师之手,其艺术表现大多数是不自觉的师承及演变之结果。泉州文保研究中心研究员姚洪峰告诉我,匠人以口诀世代相袭,口诀里藏的就是中国数千年建筑艺术的秘密。

这种不自觉,仍有艺术的创造,并形成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但梁思成认为,这还不够,它难以形成自觉的理论和学识,难以像文章诗词一样,形成鉴赏研习的习惯,容易让人失掉主观的兴趣。后来,清末民初,国门大开,西式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侵蚀甚至企图全覆盖,才让世人警醒,也唤醒了梁思成夫妇为中国建筑著史的民族情怀和文人自觉。

必须乐观地相信,这种自觉,已经慢慢在民间形成。当你开始呼吁保护古建筑,会带着儿女到蔡氏古民居欣赏建筑的艺术,会对小区门前喷水池里看不懂的西方神话雕塑感到不和谐,就说明,这份自觉已经传染了你。

中国的传统建筑,虽然没有“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的标签,但它的“梁木结构”、“围合层次”、“飞翼屋顶”都极具中国风,而泉州,还有一种特别的古厝红,没经过艺术鉴赏训练的人,也能一眼辨别。如果说,现在我们还只能停留在辨别的阶段,那么,下一阶段就是形成鉴赏的能力和习惯。

西洋各国在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就已超出中古匠人不自觉的创造阶段。我们这一步如果从梁思成算起,还不过百年。目前唯一能做的,便是多留下一些古建筑,留下艺术的原物,并将这种艺术以更开放、多样的方式,传授开来。

这次,我们采用航拍的角度,从高空拍下部分被保护下来的古建筑,有些是原样被保留,比如蔡氏古民居和刘望海故居,有些是被毁后复建,比如泉州南少林寺。在逐渐膨胀拥挤的城市,因为许多人的努力,它们仍能幸运地保存下来。虽然有些木结构遭受摧毁,但姚洪峰说,其实最经得住岁月的建筑材料,还是木结构,因为它可修补性,连钢结构都比不上。

这些图片,也许不是展现建筑艺术细节的最佳角度,却是记录它们这样存在过的一份最好的明证。留住它们,留住希望。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