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两大网站发表评论文章 “桥树之争”当寻求最大共识 前日,早报独家推出的《桥树之争》封面纵深专题,引起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中国日报、红网、东南网等网站转载相关报道之时,有关媒体还分别对此事件发表评论文章。早报予以摘选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红网发表评论认为,“桥树之争”当寻求最大共识——“岂能容许年年争议一再上演?相关各方应该与时俱进,寻求共识”。 文章认为,“其一:红树林非越多越好。很多人片面认为,绿色家园,就是树木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种树也要讲究数量和质量的和谐,绝非越多越好。其二:种树护桥并不矛盾。树没了可以再种,桥没了却没办法再造!可借鉴高速公路多少米之内不得新建建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洛阳桥附近划出一定的区域种植树木。其三:要考虑发展持久化。不能只看到环保部门和文保部门较劲,不能忘记当地的民众,不能忘记科学发展”。文章结尾提出,“仅仅停留在‘桥树之争’,没有共识,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之道就在手中——相关各方到了坐下来谈谈,寻求最大共识的时候了”。 东南网发表评论认为,“首先,红树林‘损桥’是个新问题,之前大家都没碰到过,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其次,桥下淤泥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至今没有科学的结论。俗话说,理不辩不明。从这点来看,‘桥树之争’并非坏事,至少让公众看到了双方对保护古桥和红树林、对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视。不过,现在的问题是, ‘桥树之争’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更期待这个问题有一个好的解决。因此,当务之急不是继续‘桥树之争’,而是应该致力于如何解决问题”。 对于“桥树之争”的解决方案,评论文章提出建议,“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科协等部门牵头成立相关课题组,进行科研攻关,以期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第二步,在相关科学调研没有进行之前,或是在科学结论没有得出之前,应该先采取临时措施对古桥进行保护,比如划出古桥保护区,对桥下淤泥以及可能危及古桥安全的红树进行必要的清理。这样才是对洛阳桥这一国宝级的历史遗存负责任的态度,也才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
- 2015-01-13“桥树之争”引发热议 泉州各方寻求良方化解
- 2015-01-12桥树之争! 红树林逼近洛阳桥该不该砍伐清理?
- 2015-01-08泉州洛阳桥边30多株红树遭砍 森林公安要求补种
- 2015-01-06泉州洛阳桥边30多株红树遭砍 文管所:清理杂草
- 2014-11-07泉州湾河口湿地遭“填滩造路” 郑新聪要求严查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