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家的“妆糕人”
——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已做好的“妆糕人”
年关将至,民俗年货渐渐走俏,家住洛江区双阳街道前洋社区的老张家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年终岁首是民俗祭祀活动最多的时候,买‘妆糕人’的人就多了起来。”在这栋飘满糯米香气的三层小楼里,张明铁正忙着赶制一份200个“妆糕人”的订单,几个摆满了“妆糕人”成品的米筛晾在二楼露台,格外显眼。
做了30多年的“妆糕人”,张明铁的手艺可谓精湛。只见他从几个彩色面团上揪下原料,经过几番揉、捏、搓、切,短短的几分钟,“关二爷”就捏好了。
“以前摆摊,关二爷、孙悟空、猪八戒、何仙姑等传统形象捏得多,现在为了迎合小孩子的口味,偶尔也捏捏熊大、熊二、机器猫等卡通形象。”张明铁一边将捏好的“关二爷”摆好一边告诉记者。
作为洛江区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明铁的一身本领全部来自父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丽水,而张丽水的手艺也是源自父辈。
“我从小跟着父亲出去摆摊,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七八岁开始学艺,十余岁独立摆摊,张丽水和“妆糕人”可以说打了一辈子交道。过了年,张丽水就85岁了,身体机能的下降让他在不久前正式放下手中的面团,全部交给了儿子打理。
见记者到访,老张也爽快地答应给记者露一手。他动作亦熟练无比,手指翻飞间,垂钓的老翁就赫然手上,张明铁则坐在一旁为父亲捏起“小鱼”,父子合力,很快捏好了“钓鱼老翁”。
张明铁说,现在家里除了他们父子俩,他的女儿女婿也都会做“妆糕人”。前不久,他作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之一还参加了在澳门举行的闽南文化节。
“摆在路上引来了很多人围观,别人要买我都没卖,统统送给他们。”说起这次经历,张明铁满脸自豪,“这是我们泉州的宝贵文化遗产,能够为它的传承和传播作贡献是我的荣幸。”
如今,泉州有不少学校曾邀请张明铁去教授“妆糕人”技艺,这两年,他还在泉州艺术馆开设了“妆糕人”课程,报名的孩子很多,两个班就有40多名,虽然累了些,但看到“妆糕人”依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张明铁表示再辛苦都值得。
□本报记者 郭雅莹 通讯员 陈秋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