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荷夷御外侮
在南安水头镇的郑成功文化中心里,有一面巨幅砂岩浮雕,展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宏大场面,上面还有一首郑成功创作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在出兵台湾之前,郑成功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大多将领都对这一军事行动存有疑虑。去过台湾的吴豪提出风水不可、港浅大船难进等不利因素,并得到黄廷的附和。大将军马信想出了一个看似折中的办法,其实意在反对用兵台湾,他建议先派兵打探,然后再作打算。虽然众将纷纷表示担忧,但郑成功依然信念坚定,说之以理,最终力排众议,得到一致同意。
1661年农历二月,郑成功军队在金门誓师,并于二十三日从料罗湾率师出海,次日穿越台湾海峡,陆续到达澎湖群岛。就在此时,海上突然刮起了连日的暴风,阻滞了军队的前行,也影响了军心,有些将领认为不要冒险,应该暂缓时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军用物资在减少,后方又无法及时供给,最重要的是,如果再拖延下去,将打乱之前的计划,错过每月初一天文大潮的有利时机。作为主帅,郑成功心急如焚,他深知战机的重要性,再次力排众议,决定冒着大风大浪,继续前进。郑成功率军强渡海峡,并在大潮来临之前,赶到了鹿耳门港外,这才有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军事胜利。
当时,荷兰侵略军设有台湾城和赤崁城两大据点。两城之间隔着一个台江港,地处内海,与外海的鹿耳门港迎面相对。从外海进入台江港有南北两条航道,南航道水深,利于大船驶入,但有重兵把守,而北航道水浅,守兵较弱,但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郑成功正是借助了天时,出其不意,登上了台湾本岛,切断了赤崁城与台湾城互为犄角的联系,使荷兰军队惊呼“兵从天降”。
看见祖国的军队来了,台湾的汉族同胞和高山族人民欣喜万分,用实际行动迎接郑军的到来,主动帮助郑成功军队登陆。史料记载,支援者足足有2.5万人之多,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以及摆脱被入侵者奴役命运的强烈愿望。有了最广大台湾人民的全力拥护,郑成功军队不仅顺利登陆,还实现了对荷兰军队的分隔包围,最后,经过9个月的苦战,收复了沦陷38年的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