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源于开元寺“勤佛日”
每月农历廿六,开元寺都会举行“勤佛”仪式。从凌晨开始,西街香客如潮,这样的热闹延续了多少年,现在几乎没人说得清。
每月这一天,黎明时分开始,数以百计的善男信女涌入开元寺,寺内人头攒动,上至9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的信众加入敬佛队伍。仪式开始后,由一名僧人带领,引诸善男信女在大殿内向佛行礼诵经,后从大雄宝殿出,绕行到东西双塔,再行至拜亭,沿拜亭石条绕行回大殿内诵经行礼。“勤佛”绕行时,僧人手执木鱼,边敲边诵经,信众跟随其后,诵唱“南无阿弥陀佛”。信众们的手提袋里,装满供佛的香烛、鲜花和水果,在大殿前供上鲜花和水果,燃一炷香,许下心愿。“勤佛”形式结束之后,由开元寺寺僧、居士为参加“勤佛”信众和前来拜佛者布施斋面,而布施斋面从来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据开元寺法一法师介绍,“勤佛”是泉州开元寺最负盛名的佛教活动之一,在佛教中亦是法会的一种。西街庙会,正是依托开元寺的“勤佛日”自发形成的。庙会传统从抗战时期开始
据释法一介绍,西街庙会在“抗战”时期就有了。当时,百姓生活艰难,寺里决定开仓赈济灾民,而海内外善信都主动捐资,支持寺院这一善举。于是每月的这一天,各地百姓和香客络绎不绝,到开元寺来吃斋面、参加转佛仪式。这个传统,除了“文革”期间中断过一阵,一直保留至今。
与其他地方庙会不同,美食和商品在西街庙会都只是陪衬,只为了渲染气氛,而祈福文化才是主角。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协会名誉主席陈瑞统说,祈福习俗由来已久,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有着相当深厚的宗教文化气息,体现了泉州人爱国爱乡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直观展现了泉州深厚多元的文化积淀以及传承千年的鼎盛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