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错位发展中加快融入提升 ——访省社科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鸿阶 东南网2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众多的历史材料表明,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下简称‘海丝’)主要发祥地和起点之一。”12日,在21世纪海丝国际研讨会期间,省社科院副院长兼海丝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鸿阶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建设21世纪海丝过程中,福建优势明显,具备发挥引领、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的条件。中央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丝重大战略的实施,为福建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跨越新机遇。 据介绍,我省对海丝研究开始较早。上世纪90年代初,省社科院就设立中国与海丝研究中心,为福建海丝申遗提供学术研究支持。 李鸿阶指出,在海丝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福建产生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泉州、福州、漳州等城市。宋元时期,先后有10多万阿拉伯人来到泉州,直到现在,泉州丁姓、郭姓等阿拉伯后裔尚有6万人左右。“此地古城佛国,满地都是圣人”,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泉州的评价。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以长乐作为舟师的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明朝中后期,漳州月港逐渐从民间港口发展为官方认可的全国最大外贸港口,与当时30多个国家有过经贸往来,并将菲律宾马尼拉作为中转港,辐射海丝各国。 “眼下,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已正式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与福州、厦门、漳州共同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李鸿阶表示,在互联互通方面,福建的交通和港口、信息通道等设施比较完善,为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支撑;在经济贸易方面,福建产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外向型、开放型特色明显,近年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合作发展较快,劳务合作、工程承包日趋密切。在人文交流方面,闽籍华人华侨有1580多万,其中70%左右分布在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将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散播并扎根各地,形成共通精神纽带和沟通桥梁。 李鸿阶认为,当前,福建应努力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梳理自身比较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二要彰显特色,福建最大特色在于侨,要打好“侨牌”,让众多的华侨、华人成为福建走出去与引进来的重要纽带;三是在海丝重点省份中突出并凸显自身最大的特色,在参与省际分工时注意错位发展;四是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省内支点城市之间不能相互争项目、争政策,避免一哄而上,而要合理分工,在竞争合作中促进要素流动,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共同提升;五是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经营好支点城市,将城市与港口、产业统筹考虑,互动发展,为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坚实支撑、塑造窗口形象。 |
- 2015-02-13海丝新构想发展新机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侧记
- 2015-02-13三场圆桌会议分享:企业走出国门 学蜜蜂生存法则
- 2015-02-12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阿拉伯人后裔群像
- 2015-02-12“抓住发展新机遇,拓展合作新空间”圆桌会议举行
- 2015-02-12近30名国内外专家热议“海丝”合作共赢